張愛霞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行業審計的范圍逐漸拓寬,人們對審計的期望越來越高,審計職業的風險和責任也越來越大。要正確認識審計風險、增強審計風險意識、積極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審計風險,使會計人員在審計時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審計;風險防范;應對措施
近年,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和國企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企業改組上市的步伐明顯加快,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盈利預測、資產評估等都需要有資質的會計機構對其進行鑒證。這無疑為會計事業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也使會計行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的提高,同時也增大了會計行業的審計風險。本文從會計審計風險的特征出發,分析其特點及形成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防范會計人員審計風險的應對措施。
1 審計風險的特征
1.1 審計風險的客觀性
現代審計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樣審計的方法,不論是統計抽樣還是判斷抽樣,若根據樣本審查結果來推斷總體,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誤差,即從事審計的會計人員要承擔一定程度的做出錯誤審計結論的風險。即使是詳細審計,由于經濟業務的復雜、管理人員道德品質等因素,仍存在審計結果與客觀實際不一致的情況。因此,風險總是存在于審計活動過程中,只是這些風險有時并未產生嚴重后果,或對會計人員并未構成實質性的損失而已。所以,通過審計風險的研究,會計人員只能認識和控制審計風險,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改變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條件,降低其發生的頻率和減少損失的程度,則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
1.2 審計風險的潛在性
審計責任的存在是形成審計風險的一個基本因素,如果會計人員在執業上不受任何約束,對自己的工作結果不承擔任何責任,就不會形成審計風險,這就決定審計風險在一定時期里具有潛在性。如果會計人員雖然發生了偏離客觀事實的行為,但沒有造成不良后果,沒有引起相應的審計責任,那么這種風險只停留在潛在階段,而沒有轉化為實在的風險。
1.3 審計風險的普遍性
雖然審計風險通過最后的審計結論與預期的偏差表現出來,但這種偏差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審計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風險因素的產生。因此,有什么樣的審計活動,就有與之相適應的審計風險,并最終會影響總的審計風險。
2 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
2.1 審計對象經營活動的復雜化,使審計風險不斷增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它完全依據自己對市場的理解和判斷去參與市場競爭。然而,現代市場經濟中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因素,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生存和發展,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所進行的交易也日趨復雜,這給會計人員的審計工作帶來了挑戰和風險。同時,現代社會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互聯網等現代化傳播工具使信息的傳遞更加迅速和便捷,這導致會計人員審計失察和出現差錯的機會增加。另外,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欺詐舞弊行為也增加了審計工作的難度。比如,近些年,我國企業大量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就一直是審計工作的一個陷阱,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審計風險。
2.2 社會公眾對審計報告的依賴程度和期望越來越高,加大了審計風險
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使社會上參與投資的人越來越多,于是更多的人開始關心企業的財務狀況。人們為了提高投資的安全性,不惜支付高額費用聘請會計機構對財務信息進行鑒證,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政府部門、投資者、債權人、潛在的投資人以及社會公眾都對審計鑒證過的財務信息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社會上依賴審計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從而會計人員承擔的審計責任越來越大,審計風險也由此加大。
另一方面,信息使用人對會計人員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他們要求會計人員保證查出全部的差錯和欺詐行為,保證財務報表不產生誤導行為。但事實上不可能達到如此完美的效果,會計人員實際能擔負的審計責任比社會公眾的期望要小。然而,正是這一差異,使得社會公眾對審計職業界產生不信任感,從而加大了審計風險。
2.3 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的有限性也會造成審計風險
在從事審計職業時,會計人員應該具備必要的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分析判斷能力、工作經驗,是否能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這些都對審計工作質量有重要影響。如果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難以達到完成審計任務所需的理想期望,那么在審計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失誤,使審計工作的實際結果與要求達到的理想狀態之間產生差異,由此產生審計風險。
3 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盡管會計人員的審計風險在客觀上是普遍存在的,但會計人員可以通過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會計人員的審計風險。
3.1 建立會計機構風險保障機制
會計人員即使有內部機制的約束,并嚴格執行審計標準,恪盡職守,但其審計行為很難絕對避免出現風險和引起法律訴訟。因此,通過提取風險基金、購買責任保險,盡管不能免除受到法律訴訟,但一旦出現風險,訴訟失敗,就可以及時地補償并避免會計師事務所當期的重大損失。
3.2 加強會計審計機構管理
會計審計機構需建立良好的內部運行機制,嚴格執行各項審計規范,完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結合會計機構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和不斷落實審計工作程序和質量控制制度,在執行每一項業務時均能自覺遵守獨立審計準則和其他專業標準的要求,確保審計質量。
3.3 強化會計人員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
應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會計人員明了自身在執業行為上應遵循的法律規定和職業道德要求,并認識到違背這些規定所應受到的懲罰,從而促使他們在審計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提高審計質量,來防范審計風險。
3.4 強化會計人員風險意識
近年來,會計審計機構都開始在審計上有一個非常大的轉變,由制度基礎審計轉變為以防范風險為目的或重點的審計,從而已發展成為一種國際慣例,會計人員應當將防范風險作為審計的重要目標之一,由于現代審計都是抽樣審計,當公司面臨財務困難,或因嚴重違法導致被查處時,會計人員最終都難以幸免,加強風險意識,采取有效方法防范、控制審計風險,減少審計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3.5 提高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會計人員要定期接受培訓,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F代企業的經營規模越來越大,企業經營活動越來越復雜,各種高新技術的產業化,經濟結構組織的多元化,各種金融創新工具的廣泛運用,使得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財務報表編制和披露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了會計人員的審計方法和知識結構。這些發展,大大提高了會計人員審計的難度,因此會計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從而達到主動控制審計風險的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不斷完善,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不斷發展,企業上市的步伐加快,會計行業的審計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審計風險也在隨之增大。近幾年,我國會計市場接連發生重大訴訟案件,許多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都被牽連其中,這不僅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對會計行業和會計人員本身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會計人員必須正確認識審計風險,加強風險意識,并采取有效方法防范、控制審計風險,減少審計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管勁松主編.審計風險管理.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249~251.
[2]中國會計學會編.會計監管專題.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178.
[3]李金華主編.中國審計要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112~116.
[4]王桂嬌.論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商業時代,2003,(17):20.
[5]馮普.審計風險模型探討.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11):18~19.
[6]張連起.丁勇.現代審計風險模型分析探討.中國注冊會計師,2004,(10):29.
[責任編輯:張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