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劼
摘 要:公共體育服務既包含了諸如場館、設施等實物形式,也有宏觀上的制度規劃以及微觀上具體可操作的措施。我國公共體育服務起步慢,發展受到來自體制、觀念、經濟、政治等多方面的制約。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公共體育服務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在對這些成果進行系統總結的基礎上, 簡要評析了總體研究現狀,以期給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公共體育服務;困境;路徑;策略
公共體育服務是按照現實國家社會發展的整體水平,向公民提供的、滿足其基本體育需求的公共服務,它既包括以實物形式提供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等物品,也包括以服務形式體現的國民體質監測、社區體育指導等內容,同時也涵蓋了宏觀上的制度、規劃等內容以及微觀上的具體可操作的措施。近些年來經濟發展、政策保障、城市化腳步越走越快、體育產業的影響力日益強大,但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緩慢,為了探尋其發展中的困境以及研究可能的優化路徑,筆者通過CNKI,以“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為主題,進行模糊檢索,收集了相關文獻約10篇進行綜述。
一、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困境研究
相關學者從不同角度來分析了發展中的困境。
(一)從公共服務提供要素上看。有學者認為其供給主體主要是各級政府部門以及體育管理部門,較為單一,依據少數決策者的“偏好”,忽視了多數社會成員的實際需求,更多的把目光停留在競技體育上面,所以忽視了公共服務的提供;供給內容也存在質與量的欠缺;行政主導忽視多元配合,倡議更多停留在紙面上,供給方式依然落后。
(二)從供給、需求、管理三側分析。研究者發現在供給側,自上而下的決策機制難以回應居民的需求、服務市場供給動力不足、體育行政部門厚此薄彼造成區域差異拉大;需求側動力不足主要是居民主體意識不強、信息表達不流暢;管理側服務缺位也是公共體育服務的障礙:管理層體育功能意識淡薄、管理監督機制缺乏。
(三)公民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角度。政府在公民參與過程中偏離公眾需要、公民參與的制度化渠道不暢、公民還只是被動的受用客體,主動參與的廣度及深度都非常有限;參與的程序復雜,表現為自上而下的機制,層層的審批匯報;同時公民參與的意識欠缺。
(四)從公共服務提供的結構來分析。相關學者發現國家和社會注重資金的投入,物質基礎的建設容易忽視人員隊伍、信息宣傳、制度建設等“軟環境”;本應該提供的公共體育服務成為人們必須交費才能獲得的“經濟性”服務產品;此外我國民間資本介入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存在眾多障礙,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而且各地區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不平衡。
(五)市場和政府的角度。研究者表明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市場供給失靈,無法排除“免費搭便車”行為;市場機制無法糾正公共體育服務的正外部性,導致公共體育服務市場供給不足;政府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缺乏競爭機制和成本效益觀念,導致效率低下;以及我國非營利性體育組織成為政府的附庸,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過程中缺乏話語權。
二、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優化路徑研究
針對這些問題相關學者提供了一些優化的路徑。
(一)公共服務提供要素。他們認為使供給主體多元化,政府下放一定的權利,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全面提升內容和質量,實行國民體質監測、社區體育指導等措施。完善諸如財政保障體系建設;創新供給方式,強化政府購買力。
(二)供給側、需求側、管理側。通過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優化供給方式、拓寬供給渠道;通過意識強化和權力下放激發居民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明確責任和優化管理提高社區管理層在公共體育服務中的管理能力。
(三)公民參與。學者認為政府要樹立服務而不是掌舵的新公共服務理念,明確公民在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構建中的重要作用,擴大公民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環節,同時公民自己也要加強參與的意識和能力。
(四)機制建設與政府角度。研究者認為改革的大方向是制定發展規劃、創新運作機制、推進人才建設與理論研究、加大資金投入與媒體宣傳,完善監督機制。在政府角度上看,需要完善政府在公共體育領域的轉移支付制度;加快培育合格的承接主體;政社分開、政企分開,通過創設良好的環境培訓合格的承接主體;健全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監督和問責機制;加快公共體育服務購買的制度創新;推動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方式平臺化建設;加強體育社會組織自身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和監督評估體系。
中國公共體育服務起步較晚,其發展也遭遇了重重困境。作為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政府承擔了巨大的責任,一個是重競技體育、一個是在經濟上的投入,還有公共體育服務的實物性和非實物性使得政府在數量和質量上很難去滿足公民的需求,更難去平衡各地區公共體育發展,因此需要摒棄單一的服務提供模式,轉化為多元化的提供方式,政府作為一個“掌舵者”的角色理應簡政放權、賦予各社會組織更多的自主權,同時給予保障與監督,充分實現各種資源的配置,而不能一味的自上而下的傳達政策,忽視了自下而上來自人民的意愿表達。作為公民,要轉變原有的被動受用體的觀念,加強自己主動參與公共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同時監督各個公共服務的提供機構。
參考文獻:
[1]孔慶波.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困境與成因分析[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六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摘要集[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6:2.
[2]王學彬,鄭家鯤.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建設:內容、困境與策略[J].體育科學,2015,(9):11-23.
[3]陳家起,邵奇.公民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5,(2):1-5.
[4]何青.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現實困境及創新路徑研究[A]. 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三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集[C].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科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