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摘 要: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行政空間分布進行研究,有利于加快城鎮化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區域的協調發展,進而加快中國經濟的發展。以河南省新鄉市為研究對象,運用數理統計分析方法,通過對其空間分布特征的研究發現,新鄉市鄉鎮服務半徑和規模均相對較小,對農村人口的吸引力下降;對于新鄉市縣級行政單元來說,其服務半徑較大,空間形狀不規則,縣城的位置也不盡合理,使農村地區被邊緣化,并出現不同鄉鎮發展的不公平性問題。
關鍵詞:城鎮化;新鄉市;縣鄉行政單元;空間分布特征
一、引言
城鎮化推動了現代化的發展,有利于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區劃也經歷了“市帶縣”“撤縣設市、“撤縣(市)設區”等幾個大的階段,每一階段,都會有較多數量的行政區劃調整,并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謝滌湘,2009)。區域空間分布的合理布局,對于其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在大力倡導區域協調發展的今天,區域空間分布也引起了不少學者的關注。羅雅麗、張常新(2010)概述了縣域城鎮相關理論進展,以金湖縣為例進行研究,并指出其仍處于極核式發展階段,各城鎮之間空間關聯程度、空間相互作用程度較弱。盧書兵、梁白梅等(2009)運用分形理論對吉林省城鎮體系地域空間結構的聚集維數、網格維數和關聯維數進行測算和分析,得出吉林省城鎮體系地域空間分布是分形的。于蘭軍(2015)剖析了區域發展戰略與城鎮空間結構規劃的關系并討論了山東省城鎮空間結構,發現當前山東省城鎮空間結構存在過于依賴區域發展戰略和重疊過多的問題,并對省城城鎮空間結構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建議。檢視諸多文獻、縱觀20多年來對我國的區域空間分布的研究,大多數文獻是對行政單元管理體制進行研究,對于空間分布的研究也較少從行政區劃的角度進行。而本文的內容是行政區劃的幾何學分析,從幾何學角度對縣鄉行政單元進行分析,運用數理統計分析方法,通過搜集數據及數據分析,從Google地圖上獲取地圖和數據并用CAD軟件進行處理,并使用電子地圖進行研究,發現新鄉市縣鄉行政單元空間分布的特征,各縣鄉存在的差異,并做出假設,進行評價。
二、縣鄉(鎮)行政單元空間分布基本特征
新鄉市丘陵和山區地帶較少,是一個相對均質的環境,對該區的縣鄉行政單元空間分布進行研究,有利于推動區域城市化建設。新鄉市各鄉鎮占地面積和人均密度差距較大。新鄉市的空間形狀為不規則狹長形,河南省新鄉市的每一個縣(市)的具體的空間分布結構是怎么樣的呢?
從圖2-1新鄉縣鄉鎮空間分布圖中可以看出新鄉縣的空間形狀是呈“V”字形,其城區位置比較偏離空間形狀的中心位置。轄區邊界上距離縣城最遠距離為最近直線距離的4倍,且鄉鎮分布很不均勻,多靠近新鄉市區分布,轄區內西南和東南部分存在大塊距離鄉鎮或縣城中心城鎮較遠的區域。
以同樣的方法分別對獲嘉縣、原陽縣、延津縣、封丘縣、長垣縣、衛輝市、輝縣市進行分析,得出其鄉鎮空間分布圖,匯總如下表:
分析可知,大部分縣城中心都不位于其幾何中心,且轄區行政邊界距縣城中心最長距離至少是最短距離的3倍以上,最大的甚至達到15倍。獲嘉縣的空間形狀是較規則方形,鄉鎮空間分布較為均勻,鄉鎮個數適中;原陽縣在空間中呈現的形狀為不規則狹長形,縣域內鄉鎮空間分布較為均勻;延津縣的空間形狀為不規則方形,縣內鄉鎮的空間分布較為不均勻,部分鄉鎮分布的比較靠近;封丘縣的空間形狀為較規則方形,封丘縣縣城21.37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9.7%,封丘縣沒有人口規模超過5萬人的鄉鎮;長垣縣在空間呈現出不規則狹長形,鄉鎮個數較多且分布較不均勻;衛輝市的空間形狀是呈不規則狹長形,鄉鎮個數較多,分布非常不均勻,鄉鎮集中分布在南部,距離周邊鄉鎮中心較遠的區域,轄區中部存在較大空白;輝縣市的空間形狀為不規則方形,鄉鎮個數較多,空間分布不均勻,集中分布在北部、中部和南部。
三、縣鄉(鎮)行政單元空間分布特征評價
(一)鄉鎮規模。分析中我們知道新鄉市各鄉鎮中人口規模超過5萬人的鄉鎮僅占新鄉市所有鄉鎮的7.4%,規模大的鄉鎮數量比較少。鄉鎮規模較小,會影響集聚效應的發揮,使得鄉鎮的產業、基礎設施等方面相比較于縣城、大城市來說過小、配備不齊全,使得鄉鎮對于農村人口的吸引力下降。
(二)鄉鎮空間占地面積。新鄉市中鄉鎮占地面積小于30平方千米的鄉鎮占8%;占地面積介于30與60平方千米之間的占50%;新鄉市一半的鄉鎮占地面積較為合理。
(三)縣級行政單元空間占地面積。新鄉市縣級行政單元空間占地面積較大,行政服務半徑較大。新鄉市各縣(市)的占地面積如下表:
從表3-1中可以看出新鄉市75%的縣級行政單元服務半徑過大。根據計算,新鄉市縣級單位的標準化半徑平均值為19.24千米,超過10千米的合理標準將近2倍,這種情況下會使一些位于空間占地面積較大的縣(市)的鄉鎮在發展的過程中缺少關注、缺少機會,使各鄉鎮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不公平現象。
(四)縣級行政單元空間形狀。多數縣(市)的空間形狀呈現出不規則方形或者不規則狹長形,其中獲嘉縣和封丘縣的空間形狀相對來說較為規則。空間形狀的不規則,會使實際的行政服務半徑擴大,增加農民在縣城從事非農業就業的成本,限制了農民獲取非農業收入的機會。
(五)空間位置。新鄉市各縣(市)75%的縣城的城區位置偏離圖形幾何中心位置。縣城空間位置的偏離,使行政服務半徑大于我們計算的縣級標準化半徑,縣城公共設施服務被邊緣化,造成城鄉收入差距大、農村中小學輟學率增加、農民看病難、就業難等問題。
四、結論與討論
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對新鄉市縣鄉行政單元空間分布進行研究,可以進一步促進新鄉市城鎮化發展。通過本文研究,發現新鄉市鄉鎮規模較小,對于農村人口的吸引力逐漸下降;服務面積過大,大部分城區的空間位置不在中心位置上,導致縣城外圍地區農民使用縣城公共設施與服務的成本過高;空間分布上嚴重失衡,供給和分布都滯后于社會的迫切需求;縣級行政單元內鄉鎮分布的不均勻使轄區內不同地區的人民享受到的公共設施服務不同,使其在收入水平、生活質量等各方面的差距擴大。
本文假設新鄉市轄區全為平原地區,是一個相對均質的環境。但實際上,輝縣市和衛輝市都有部分山區和丘陵地區。本文設想的縣級單元人口與面積規模是對現行中心鎮進行改造并結合國際經驗估算的平均值,當然還可以進行討論。
參考文獻:
[1]謝滌湘.快速城市化時期的行政區劃調整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9,(04):82-86.
[2]郭貫成.區域城鎮體系規劃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以江蘇省為例[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3.
[3]羅雅麗,張常新.縣域村鎮空間結構特征分析—以金湖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7):9329-9332.
[4]盧書兵,梁白梅,孫鵬,朱衛紅.吉林省城鎮體系地域空間結構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9,25(9):804-807.
[5]于蘭軍.區域發展戰略與城鎮空間結構規劃關系剖析—兼議山東省城鎮空間結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5,34(1):36-30.
[6] Carl Abbott.The Suburban Sunbelt[J].Journal of Urban History.1987,(5):23-29.
[7]曹鉑,胡德仁.任康.轄區人口、面積、經濟發展水平與縣級政府規模—以四川省為例[J].人口與發展,2010,16(6):38-43.
[8]劉勝軍,涂強.鄉鎮行政區劃改革的基本進路及反思[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9,(02):56-62.
作者單位: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