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林
【關鍵詞】 學校管理;領導班子;規章制
度;人格塑造
【中圖分類號】 G4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3—0022—01
學校管理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學校的好壞與管理是否得法息息相關。只有懂得管理,學會管理,才能充分發揮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使學校充滿和諧、團結、積極向上的氣氛,使教育、教學質量逐年上升。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構建和諧的學校領導班集體
班子成員和諧共事,關鍵的問題是信任。校長只有真心實意地依靠領導班子的每位成員,依靠集體的智慧與力量,才能搞好學校的各項工作。對班子成員要做到坦誠對待,用其所長,不過多地干涉他們的工作,并能充分理解、信任、尊重他們,注意做到“放手”而不“撒手”。協調和統籌各方面的力量,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在工作中,校長要當“班長”,不當“家長”;善于“總攬”,不搞“獨攬”,應該授予其一定的權力,為班子成員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這樣有利于發揮班子成員的專長,補救自身在一些方面才能的不足;有助于激發班子成員的責任心、成就感;有助于形成一種各司其職、人人動腦、勇挑重擔、通力合作、奮力完成任務的和諧局面。
二、科學合理地做出學校決策
決策本是領導者為實現某目標而做出的最后決定,決定的對錯直接影響到目標實現的結果。因此,決策必須做到正確、可行。多年的工作實踐表明,校長在做出每一項決策前要做好心理以及行動或語言的準備。要反復認真地考慮決策的可行性,充分估計到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考慮好成熟的解決方法。校長要善于傾聽群眾的呼聲,切忌盲目、武斷、草率地做出任何決定,同時在決策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重大事件不是一個人獨裁,而是先經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必要時要召開教代會以及各種形式的校務會議,集思廣益,從各種方案中選擇最佳的一種,最后代表學校一次性“敲定”。這樣做最大限度地調動了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增強了他們的才干,實現了校長的決策。既符合黨和政府的要求,又順應民心,形成學校師生與校長心理默契,行動步調一致。
其次,要面對現實,勇于改正錯誤或缺點。尤其在決策后一旦發現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偏差和不足,作為校長,就要面對現實,及時修改和調整決策方案,切忌固執己見,而應做到虛懷若谷,能進能退,能屈能伸。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校管理取得更大進步。
三、建立健全學校規章制度,提高執行力
依法治校是現代學校管理的必然選擇。依法治校就必須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校務公開工作、師生維權工作、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教代會工作、法制教育工作等等。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就是規矩。科學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促進學校的發展。因此,作為校長,應該高瞻遠矚、統籌全局,不斷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制定學校管理制度必須集思廣益,立足本校實際,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盡量避免伸縮性和徇私傾向性,力求做到合理化、科學化。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其重要含義在于“完善”,也就是說,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實際的需要,不斷充實,不斷修正管理制度。有了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執行、實施,執行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使全體教職工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心服口服。
四、注重領導層人格塑造
“人格管理”,即校長影響力中的非權力影響力。學校領導人的人格已不僅僅是個人的事,其人格威望或人格缺陷與障礙將直接影響到學校。校長的人格魅力是磁石,它能使校長把學校全體教職工吸引過來,凝聚在一起,圍繞著學校共同教育教學目標團結奮斗。作為一名校長,塑造人格魅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要誠信待人。校長要充分運用管理權,制定強有力的、切合本校實際的規章制度,用制度去規范和約束師生的觀念和行為,并注意在執行過程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獎罰分明,只有這樣,才能樹立校長的威信。
第二,要平等待人。校長要尊重教職工,要充分發揮教職工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
第三,要服務待人。管理就是服務。校長應從大局出發,全心全意為教職員工服務,為他們排憂解難,盡力滿足他們的期望,取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校長不要有對上級迎合,對下屬訓斥的兩副面孔,否則只會引起教職員工的怨恨。
第四,要公正待人。學校教職工都有各自的崗位職責,如果校長不能出以公心,公正客觀及時地評價他們的工作,就會挫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感到心灰意冷,直接影響到一個班或更多學生的教育狀況。因此,校長對于事關榮譽、獎勵、職稱評定、住房、工資待遇、獎金分配、人事任免等涉及教職工個人利益的問題,一定要公正對待。
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