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社會結構逐漸發生變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傳統家庭類型、家庭結構和家庭規模的改變,而家教家風的傳承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逐漸被忽視,這一現象會影響家庭成員的發展,進而限制著社會的進步。因此在新時期,仍然需要加強家庭中家教家風的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女性作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之一,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轉變,逐漸出現職業女性,職業女性與家庭婦女相比較來說,在思想方面會更加的先進,因此女職工在家庭建設中培育和弘揚優良的家教家風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在家庭中培育良好家教、弘揚優良家風的意義和作用、女性如何在家庭家教家風中發揮出獨特的作用等方面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這對在家庭家教家風中更好的發揮出女職工的獨特作用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女職工;家教家風;意義與作用;家庭美德;家庭建設
如果想實現社會文明的進步,就必須提高對家庭美德的重視。社會是由千千萬萬的人組成,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教家風都是在家庭建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優良的家教家風有利于弘揚正氣,有利于傳承民族文化,有利于道德回歸,有利于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國家繁榮昌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雖然我國公民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有所提高,整個社會思想道德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人們也普遍認同鄰里團結、勤儉持家、夫妻和睦、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但是隨著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家庭模式、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也逐漸凸顯出一些問題,如閃婚閃離現象成為一種時尚,家庭暴力時有發生;一些家庭重養輕教,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啃老虐老現象增多;所謂的“官二代”、“富二代”違法犯罪率上升;社會公德淡薄、鄰里關系疏遠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背后都與道德傳承斷裂、家教家風建設滯后息息相關,都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家教、家風的概述
家教指的是在家庭中,以父母為主要代表的家長通過家庭生活實踐和自身的言傳身教,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教育,也是社會活動的一種形式。每個人的人格人性、做人修養、舉止進退、道德自律、文明程度都與其家教成果、家風承繼、家學淵源、家庭影響之間關系密切[1]。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是一個家庭在世代繁衍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價值取向、生活作風、行為規范和為人處世之道。家風是家庭成員思想道德素質、為人處世方式的集中體現,是所有家庭成員的行為準則,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家風來說,實質上是虛化的,能夠從家訓中很好的體現出來,比如在我國古代就有較為著名的《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從中體現出了我國古代的家風[2]。從某種角度來說,家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家風的形成,但形成家風的時間段比較長,往往是由祖祖輩輩共同努力才最終形成的。
二、在家庭中培育良好家教、弘揚優良家風的意義和作用
(一)是實現社會和諧和個人幸福的基石
在人類社會中,以社會交往和事業形成的業緣關系、以地緣位置形成的鄰里關系、以婚姻學員形成的家庭關系是重要的本原性社會關系,社會關系就是社會的本質,而社會細胞就是家庭,在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家庭關系。在相關調查研究結果中顯示,當前我國社會家庭呈現出類型多樣化、規模小型化等特點,戶口數量和家庭數量一般都是以2或3人為主,并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涌現出越來越多的丁克家庭、空巢家庭以及單人家庭,目前社會中常規的家庭模式主要就是留守家庭和流動家庭[3]。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以來,我國傳統朝夕相處、數代祖孫同堂的大家庭結構逐漸瓦解,家庭類型、家庭結構以及家庭規模都逐漸向復雜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并且也逐漸改變了家庭關系和家庭形態。隨著人口流動問題的加重,逐漸弱化了傳統家庭中瞻仰老人、教育子女的功能,在社會中逐漸凸顯出老人照料、婦女幫扶、子女養育等多種問題。在留守兒童的家庭中,一般都很難形成濃厚的家庭氛圍,而對于留守老人來說,家庭成員提供的照料和支持都較為有限。作為社會構成中的細胞,家庭是實現個人與社會相連接的重要載體。無論社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個人得到了怎樣的發展和完善,創造出了怎樣幸福的生活,都仍然需要依靠家庭。只有實現了家庭和諧,才能夠維護社會和諧。
(二)是加強家庭建設的重要環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需要注重對下一代的教育和培養。而且對于家庭教育來說,在很大程度上會對每個人的后期成長和發展都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時也是人生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支撐。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性格是十分重要的,而家庭教育則是促使孩子形成行為習慣和性格的重要方面[4]。由此可以說,家庭教育是孩子是否能夠成功的基本支撐,家長是實現成功的助手和導師,因此加強家教家風建設是十分關鍵的。在優良的家庭教育下,孩子的基本品質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實現自我約束,逐步實現自身的理想。
(三)是體現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構建文明家庭的核心
家風一方面會對家庭成員的成長和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組成社會風氣和民風的核心要素,良好的家風是人們一生的財富。在優良家風的影響下,孩子會耳濡目染的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人格品質,實現自我約束和自我塑造。一般在良好的家教家風中,都能夠體現出鄰里互助、尊老愛幼、友愛和睦、尊重勞動、勤儉持家、重視學習、誠實守信等特點,而且對于這些家教家風來說,也都是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5]。對于良好的家教家風來說,能夠很好的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在文明家庭中,需要做到熱心公益、樂于助人、誠實守信、奉獻社會、勤儉持家、節約能源、廉潔和睦、尊老愛幼、鄰里和諧等,這與優秀的家教家風之間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因此加強樹立優秀的家教家風,也是構建文明家庭的核心。endprint
三、女性在培育良好家教和弘揚優良家風中的獨特作用
(一) 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弘揚家庭美德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婦女作用的發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弘揚、良好家風樹立的過程中,婦女具有獨特的作用,這與孩子的健康成長、社會和諧發展以及家庭和睦之間都具有密切的關系。同時廣大婦女也應該積極的承擔起教育子女、尊老愛幼的責任和義務,注重對文明高尚、積極向上的生活的追求。女性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僅僅需要很好的充當慈母、賢妻、孝女的角色,同時還需要衡量好家庭與社會之間、鄰里之間、兄妹之間、親子之間、老幼之間的關系,做好協調工作,為幸福和諧家庭和社會的建設共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營造出夫妻恩愛、幼孝長慈、平等民主、親切協調、寬松和睦的家庭環境氛圍,真正的使家庭成為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奮斗加油站、精神避風港以及心理穩壓器[6]。雖然父母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老師,但是母親的角色更加重要,母親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舉止,而且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母親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教作為其他社會教育中的基礎和起點,是培養和教育孩子的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對于孩子的教育來說,母親的引導是十分重要的,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和習慣,對孩子后期的生長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孩子在優良的家教家風環境中成長,不僅僅能夠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同時也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基礎。因此作為職場女性,應該更加的自尊、自立、自強,根據時代的發展,創建出現代化的文明家教家風,這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女性在弘揚優良家風中發揮的帶頭示范作用
對家庭美德的弘揚是所有家庭成員的責任和義務。在中華民族悠久深厚的傳統家庭美德中,勤儉治家、誠實為人、寬厚處事、祟學尊禮、溫良恭讓、善良寬容,是我國家庭治持教養的基本傳統美德,正所謂“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不忘本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作為女性,不光要懂得怎樣指導教育孩子,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做到言行一致,真正成為孩子的模范和榜樣。
在家庭中,女性充當的是調節的角色,通過女性合理的處理、調節和自身實際行為的引導,為孩子和其他人做好榜樣,起帶頭作用,有助于共建和諧的家庭環境。廣大女性作為家庭繁衍、家庭親情、家風傳承的紐帶,要正確處理好傳承傳統美德與弘揚文明新風的關系,積極參與新型家庭道德文明和家風建設,堅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自覺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動中華傳統家庭美德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升家庭道德文明水平,做積極向上、文明高尚良好家風的示范者和建設者。
四、女性如何在家庭中發揮優良的家教家風
女性作為家庭中重要成員之一,在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中占據著不可代替的地位,能夠發揮出獨特的作用。而女性需要在職場和人際交往中不斷的學習,同時也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以及個人品德,才能夠更好的形成優良的家教和家風。
(一)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建設
女性的思想道德素質,對于和諧家庭的創建有難以估量的作用。女性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只有自身不斷的學習,才能夠實現家教家風的改進和完善,做到與時俱進,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需要與孩子一起進行學習,幫助孩子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并在持續的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綜合素質[7]。其次,要樹立自信心,把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引向社會事業,在工作中,奮發有為、銳意進取,發展自己;在社會實踐中,以自身的實力來贏得社會的尊重,將精力放到實現自己對社會和事業的責任上來。最后,女性要做到寬容、大度,不斷加強品性修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尊老愛幼,相夫教子,勤儉持家,團結鄰里,對整個家庭成員產生影響,為構建和諧家庭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發揮優良的家教家風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二)加強樹立文明之風意識
如果在一個家庭中形成了文明講禮的家教家風的話,家庭成員相互之間就能夠互敬互愛,待人接物中會言語文明、有禮有節。同時夫妻相互之間和睦相處,家庭責任和義務公共承擔,孝敬長輩和父母,這也是加強家風建設的關鍵與核心。在家庭活動中做到鄰里團結、與人為善、互敬互愛、尊老愛幼,形成知禮重德的氛圍[8]。同時女性自身還需要加強對文明形象的塑造,通過自身的行為舉止、觀念以及形象,為孩子樹立榜樣,帶動其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
(三)加強樹立勤儉之風的態度
勤儉之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需要樂于奉獻、重視責任。在一個家庭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風順的,在日常的生活中肯定有人“犧牲”,樂于奉獻才能夠在家庭中構建和諧的氛圍。同時還需要主動的承擔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孩子做好榜樣,培養其責任意識和奉獻意識。二是在生活中不鋪張、不揮霍、不浪費、不奢侈。要知足常樂、艱苦奮斗不能追求享樂、貪圖安逸,要養成杜絕浪費、厲行節約的行為習慣。廣大女性作為家庭繁衍、家庭親情、家風傳承的紐帶一定要堅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升家庭道德文明水平,在家庭美德中起帶頭示范作用,做良好家教家風的建設者,發揮女性在家庭家教家風中的獨特作用。
五、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女職工能夠發揮出自身的獨特作用,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注重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同時還需要豐富發展和與時俱進,將我國傳統優秀家風中的道德精髓和思想精華作為家教家風建設的基礎,并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在其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家庭成員的精神追求進行內化,同時對其行為習慣進行外化。通過這種方式,對于家庭成員來說,特別是孩子就能夠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形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而且也為共建和諧社會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和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王麗.好家風引領黨風政風社風新氣象[J].決策探索(上半月),2016,05:14-18.
[2]欒淳鈺,王勤瑤.家庭·家教·家風關系及啟示論[J].貴州社會科學,2016,06:82-87.
[3]蘊育“賢文化”滋養“好家風”[J].黨政論壇,2016,06:61-62.
[4]肖德安.家庭、家教與家風[J].前進,2015,04:55.
[5]李麗華,張夢茜,邸加慧,蔣曉亞,回曉文.農村家長之家庭教育觀取向及成因探究[J].河北企業,2014,10:91-92.
[6]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J].先鋒隊,2017,06:10-12.
[7]高中華,任芳瑤.育家庭傳家教塑家風[J].先鋒,2017,03:19-20.
[8]張莉莉.習近平總書記的家庭、家教、家風[J].前進論壇,2017,02:15-16.
(作者單位:神華準能集團公司, 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0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