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凌云
【教材分析】
《目錄的制作》選自蘇科版信息技術七年級第4章“應用文檔設計與制作”的第1節(jié)“研究報告制作”。教材包含3部分:設定標題樣式;插入目錄;更新目錄。
從實際運用的角度來看,該內(nèi)容的學習有著一定的必要性。學生升入高中或大學,需要撰寫論文或研究報告。當文章比較長的時候,自動生成目錄使目錄的制作變得異常簡單。
【教學對象分析】
在學習本課以前學生已系統(tǒng)地學習了在WPS文字中錄入、編輯、排版文章,也掌握了在文章中加入圖片、藝術字、自選圖形。這都為本課的學習作了知識和技能上的鋪墊。
初一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學習上缺乏自覺性,但對感興趣的東西卻樂于探索。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注意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可能地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目標】
一、認知與技能
(1)了解目錄的作用、組成元素與排版方式;
(2)掌握自動生成目錄、更新目錄的方法;
(3)綜合使用字體和段落設置、藝術字、圖片等對象完善和美化目錄。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問題搶答、范例欣賞、拖拽游戲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參與課堂,了解與目錄相關的基本知識;
(2)通過任務書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目錄的制作。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生活中的目錄欣賞與制作,縮短知識與應用的距離,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理念;
(2)通過自動生成目錄、更新目錄,讓學生充分體會自動化的優(yōu)勢;
(3)通過為無錫旅游攻略做目錄這一情景的設置,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懷。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目錄的作用、組成和排版方式;自動生成目錄、更新目錄及完善目錄的方法。
難點:能根據(jù)需要,在設定不同標題的級別后自動生成目錄。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
利用課間時間播放視頻《無錫旅游形象片》。
設計意圖:視頻的播放為本課的情境設置埋下伏筆,無錫的美景使得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搶答激趣,引出課題
(一)問題搶答,激發(fā)興趣
我們的家鄉(xiāng)無錫是一個景美、人美的好地方,每年都吸引著大量游客來參觀、旅游。接下來請大家打開桌面上的“無錫旅游攻略”,完成搶答。
特別說明:1—3小組同學收到的攻略只有正文沒有目錄,第4組的攻略有目錄、有正文。(圖略)
搶答問題如下:
問題1:攻略從幾個方面介紹了無錫?
問題2:攻略介紹了無錫的哪幾種美食?
問題3:攻略中有一章介紹了無錫的名勝古跡,其中第一個推薦的景點是哪個景點?
問題4:攻略中第四章第二節(jié)的內(nèi)容是什么?
(二)總結作用,揭示課題
教師揭曉第4小組勝利的原因后,請學生思考目錄的作用。
師生共同總結:索引定位;縱覽全文。
所以,目錄在文章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便來學習“目錄的制作”。
設計意圖:課堂搶答的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勝心,使他們在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同時,引發(fā)了對目錄作用的思考。在此基礎上出示課題,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三、理論為先,了解目錄
(一)范例欣賞,剖析組成
教師展示如下目錄:生物課本目錄、信息技術課本目錄、歷史課本目錄(目錄圖片略)。
學生觀察范例后思考如下問題:
目錄的組成元素有哪些?哪些是必要元素?哪些是可選元素?
總結:必選元素—大小標題、頁碼、“目錄”字樣;可選元素:裝飾圖片。
(二)游戲激趣,分析排版
1.目錄的排版方式
拖拽游戲:以下來自《飲料與青少年健康》調(diào)查報告的目錄頁(圖略)。請同學們將下列元素進行排版,形成一個合理、美觀的目錄。
總結:“目錄”二字一般位于頁面的上方;小標題嵌套在大標題內(nèi)部,一般需往后縮進一定的距離。
2.正文標題的排版方式
查看信息技術課本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1:翻到目錄頁,查看目錄中的標題分成幾個級別?
問題2:翻到正文頁,查看正文中的標題和其他文字相比,格式上有什么不同?
總結:正文頁中的標題字體要稍大些,級別越高字號越大;
正文頁中的標題可根據(jù)需要修改字體或居中設置。
設計意圖:理論是操作的前提。如果不理解理論性知識,就不會明白操作背后蘊含的問題本質(zhì)。但理論知識大都枯燥乏味,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為此,筆者設計了一系列活動,通過范例欣賞、知識問答、拖拽游戲等形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四、操作對比,發(fā)現(xiàn)問題
(一)手動設置,引發(fā)思考
教師手動制作部分目錄,從旁說明:手動制作目錄,需要添加大小標題、頁碼,而且將大小標題、頁碼對齊也是不容易的事,最后還要添加超鏈接。
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呢?WPS文字中提供了自動生成目錄的功能。
(二)教師演示,告知方法
利用“章節(jié)導航”窗格中的“目錄頁”(或利用“章節(jié)”選項卡中的“目錄頁”選項),自動生成目錄。
(三)學生模擬,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模擬教師的操作,發(fā)現(xiàn)不能自動生成目錄,頁面出現(xiàn)如下提示:錯誤!未找到目錄項。
(四)分析原因,指明方向
計算機并不像人們想得那么聰明,它有時候也會犯糊涂。正文中的文字很多,它不知道要將哪些內(nèi)容設置成標題。那么該如何解決呢,請大家翻看課本的第72頁。(圖略)endprint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有意識地挖掘學生的認識需要與已有水平之間的矛盾,如:煩瑣的手動設置讓學生轉而思考更優(yōu)的方法;自動設置時錯誤出現(xiàn)后,再告知學生問題產(chǎn)生的緣由。通過不斷創(chuàng)設一個又一個的“憤悱”狀態(tài),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五、上機實踐,自動生成
(一)調(diào)整方法,再次實踐
完成任務書中的“任務一:制作目錄”(提示:根據(jù)課本或任務書中的視頻微課進行自學)。
完成的學生繼續(xù)完成任務書中的其他任務。
(二)師生總結,規(guī)范操作
Step 1:設置標題樣式。
Step 2:生成目錄。
(三)基于需要,更新目錄
部分學生由于疏漏導致有些標題未設置目錄樣式或設置的級別不對,這時需修改標題樣式后更新目錄(圖略)。
教師由學生操作中的問題引出目錄的更新,并邀請學生通過目錄更新的方法來解決該問題。
(四)練習鞏固,完善目錄
完成任務書中的“任務二:更新目錄”,有能力的學生可以繼續(xù)完成“任務三:完善目錄”。
完善目錄需要學生加入“目錄”二字及修飾圖片,教師提供以下圖片(圖略)。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充分體會到了自動生成的便捷,但為了實現(xiàn)自動生成,需遵循一定的操作規(guī)范。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教師制作了微視頻。最后拓展題“完善目錄”,讓學生有了自主發(fā)揮創(chuàng)意的空間。
六、課堂小結,總結提高
(一)知識梳理,出示思維導圖(圖略)
(二)拓展提高,余韻猶存
目錄的自動生成,包含著一個自動化的概念。自動化將人類從煩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現(xiàn)在機器人、人工智能迅猛發(fā)展,也歸功于此。“科技點亮生活”,相信科技一定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設計意圖:“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好的課堂結尾必須使知識得以概括和深化。本環(huán)節(jié)巧妙利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梳理和盤點,最后的“科技點亮生活”讓“曲終而余韻未盡”。
【教學反思】
一、學以致用—關注知識與技能在生活中的應用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祝智庭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核心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素養(yǎng)包括: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如何去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換句話說,也就是要會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在本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給無錫旅游攻略做目錄”這一教學情境,一開始美麗的無錫風光一下子將學生吸引到了課堂,接下來的問題搶答,目錄制作、更新與完善都和這一教學情境相關。知識講解時出示的范例也來自學生所用的教科書或來自他們自己的研究報告,這都潛移默化地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課堂“學以致用”的理念,將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到了實處。
二、理論為先—改進理論知識的學習方式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內(nèi)容可分成兩大模塊:理論知識與操作實踐。其中,理論知識是操作實踐的基礎,缺少理論的信息技術課堂,操作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對于初一的學生而言,相較于抽象的理論學習,他們更愿意動手實踐。加上理論知識專業(yè)、抽象、概括等特點,也容易被教師簡單處理為單純的講授。如何優(yōu)化理論知識教學,本課做了如下嘗試:通過搶答環(huán)節(jié)中加目錄和未加目錄的旅游攻略對比,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目錄的作用;通過課本中目錄的呈現(xiàn),讓學生認識到目錄的組成;通過拖拽游戲的參與,讓學生了解目錄的排版方式……晦澀枯燥的理論知識在學生主動參與中迎刃而解。
三、任務驅動—用任務書引導學生的學
任務驅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是建構主義理論在課堂中的一種具體的應用。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隱含在一個或者幾個有代表性的任務中。這是一種將知識與技能的簡單傳授轉變?yōu)橐越鉀Q問題或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教學方式。
在本次授課活動中,教師制作了一份任務書。任務書上共有3個任務:目錄制作、目錄更新與目錄完善。前兩個是封閉式任務,最后一個是開放式任務,由封閉式任務螺旋上升到開放式任務。通過封閉式任務促進學生掌握關鍵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開放式任務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困惑—如何讓課堂總結立意更高?
在課堂總結環(huán)節(jié),教師除了出示思維導圖外,還提到“科技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本想讓本課的立意更高,但部分聽課老師認為有生搬硬套、畫蛇添足之嫌。如何讓課堂的結尾余韻猶存、自然流暢,仍需要我們不斷思考和探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