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定瓊
[摘 要]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教育家布魯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人的興趣的根源是人的需要,在學習上表現為對知識的需要。這種需要在一般情況下處于潛在狀態,可是一個人在社會或教育的影響下,這種需要就被激起而形成活躍的內在心理因素——興趣、愛好。本文探究了小學作文興趣培養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分析;興趣培養;方法指導
一、是精品美文鑒賞
中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歷來重視讀的訓練,“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說明了讀的重要性。小學作文興趣的培訓仍然要以讀為重點,多讀精品美文,通過精品美文的閱讀和鑒賞讓學生體念文章的美,體念其中的字詞句,章法、文化精髓,思想內涵。讓學生在精品美文的鑒賞中,自然躍躍欲試,想去表達,想去模仿,想去一試身手。目前,小學教材所選文章,應是歷代中華民族和世界文學作品的精品,應該作為鑒賞的重點。但這遠遠不夠,還應把課程標準中推薦閱讀的文章找出來,利用課堂或課外指導學生閱讀鑒賞。同時,還需從圖書室、報刊雜志、網絡中選取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學精品,供大家閱讀和鑒賞。
閱讀和鑒賞的范圍要廣,古代、現代、當代的,國內的國外的,長篇的短篇的,小說、詩歌、散文、戲劇文學都要讀,而且精短的要摘抄,要背誦。這樣,通過閱讀、記憶、背誦,我相信,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自然而然會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是作文案例剖析
在學生的字、詞、句等語文基本功逐漸提升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練筆。對學生的作文要給予適當的評價,更重要的是作好安全剖析。最好的辦法當面批改,與學生研討。
三、是作文方法指導
作文方法指導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走進生活
文教學大綱提出,作文教學“要從內容入手,指導學生選擇有意義的內容和恰當的形式,寫自己熟悉的事物,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這里,重要的是教師要知道學生熟悉哪些事物,讓他們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感情。我們應該看到,在作文命題時,目前常常有這樣情況:學生一看到題目,就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作文素材。學生腹中空空如也,拿什么傾吐呢?無米之炊,巧婦難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葉老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所謂“生活”,包括的面是很廣的。讓學生觀察大自然是生活;讓學生接觸社會,與各種人打交道是生活;帶學生參加各種班隊活動也是生活。生活五彩繽紛,生活是個多面體。究竟作文怎樣取材?概括起來要堅持三個“結合”:要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結合,讓學生記家事、樂事,寫親人的音容笑貌、動作心理;要與學生的社會生活結合,讓學生描繪大自然的美麗風光,謳歌改革開放的喜人成就;與學生的學校生活結合,讓學生敘述同學友情,贊頌校園文明新事。總之,要把作文訓練的觸角伸向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去尋找源頭活水,把平日所見、所聞、所想、所做的事,自我傾吐出來,真正使他們感到作文不難,從而想寫、愛寫、樂寫。
2.注重模仿,培養文風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好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吳增祺說:"文章之體,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則仿而為之,雖通人不以為病。"這是指文章體式上要加以模仿學習。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于用對話敘事寫人,司馬遷的《史記》善用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這些手法都為后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模仿是創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開始求"與古人合",其后必須"與古人離",所以我們必須強調模仿時還要加以創新,培養好文風。
3.以說促寫,下筆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原因何在?因為"說"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而"寫"卻較少,沒有實踐,怎能靈活運用呢?因此在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說后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思后,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再寫,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進行演講,培養口頭作文能力,并引導學生把"說"和"寫"聯系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通過說話過程中對口頭語言的敘述,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寫作能做到中心明確、條理清楚。
4.多點鼓勵,少點批評
我國教育家程頤說過:“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批改作文也是如此。注意保護和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蘇霍姆林期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過:“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批改作文必須具有一里顆愛心。學生作文寫得好的,應該多作表揚;作文寫得較差的,也要善于發現優點,誘導他們不斷進步,不要一味批評、指責。作文中出現精彩的段落,優美的語句,要用“嘉許號”給予充分肯定。有時哪怕是一個好的字、一個好的詞,只要出現一星閃光之點,教師應該為其“大書”,借“星星之火”促“燎原之篇”。如:有一學生在作文中寫了一句“毛毛細雨飄下來”,教師對“飄”示作了十分熱情的肯定后,激起學生 寫“暴雨”,“大雨”等十來種雨時成功地選用 了“倒”“潑”“打”等動詞。可見肯定一個字,卻喚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性。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盡量肯定他們的優點,用委婉的話指出不足之處。
5.多寫片段,多記日記
一般地說,學生課外時間有限,過分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學生平時可以進行多練筆,多記日記。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倘若我們的學生平時能按照這樣去做,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讓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寫作水平。為此,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我強調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大至對時政國事的抨擊,小至遣詞造句,不一而足。學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減輕了寫作的難度。
最后還用利用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總之,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是一項長期、耐心、細致的工作,它貫穿于作文教學的全過程。其中,不僅需要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更需要教師深入研究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作為教師要通過教學實踐,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把作文教學由老師主體演變成為學生主體,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生活,發現、收集素材,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把教學轉變成一種興趣培養,能力培養。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成長,也為語文教學提供一定的經驗,更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一種實踐收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