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峰
【關鍵詞】 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3—0083—01
地理課程是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義務教育的實施和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近年來,新課改深入開展,各學科也都有了跨越式的發展。然而,縱觀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狀況,形勢異常嚴峻,問題亟待解決。
一、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的現狀
1.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教育觀念落后,地理教師地位低下。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提起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人們認為其只是一門講述山川名勝、物產、交通等知識的學科,學習地理對升學無用,學了地理最多就是知道方向而已,地理學科由此成了學校領導、師生家長心中可有可無的“副科”。它的地位低下直接影響著地理課課時的分配。許多學校只是象征性地開設地理課,每周一兩節。地理課在學校課時量中比重較低,地理的1節課只能算0.8課時,同樣要準備1節課,可是教師得到的卻是不一樣的報酬,這大大地打擊了地理教師上課的積極性。同時,地理學科沒有專門的教研組,地理教師隨意被劃分在任意教研組參加業務學習。教育主管部門對農村初中地理學科的考試也流于形式,考試結果無人問津。這也嚴重影響著地理教師在參加職稱評定時沒有教學成績,無法和其他學科教師同等競爭。
2.師資匱乏,難以發揮主導作用。農村初中地理教師隊伍用一句話可概括為:魚目混珠,雜而不精,地理專業出身的教師屈指可數。有些中心學校有三四十個班,而專職地理教師也就4-5人,其中有些還是半路出家的,基本上是難以勝任本學科教學或者年紀較大臨近退休的教師,這些教師對地理教學缺乏深入認識,地理知識欠缺,認為教地理就是照本宣科,一本書念完了就了事了,何談傳道授業解惑。更有甚者,一些周邊條件差一點的學校基本未配備地理教師。在期末考試時,只是由班主任監考學生抄抄答案就行了。
3.教師教學方法陳舊,且不予挖掘教材。在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以“填鴨式”地傳授課本知識為中心,教師和課本成為課堂的“權威”和“圣經”,忽視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關系,忽視了教與學的創造性關系,扼殺了學生的靈活性、思維能力。地理課堂沒有任何先進的教學輔助設備,多數教師仍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支撐地理教學,更談不上對教材的研究。有的教師為了敷衍考試,就直接讓學生在書本上勾畫往年出現的考點,讓學生回去多背誦,或者進行題海戰術。
4.家長不夠重視,學生學習功利性強。在地理被認為是“副科”的思想認識下,家長關心的是孩子語數英等課的成績,對孩子學習地理沒有任何引導。沒有家長和學校的支持,地理教師也無力改變學生的認識,難以調動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二、對策
1.轉變教育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在地理師資配備上要盡量向農村傾斜,不斷地為農村地理教學注入新的力量。學校領導也要轉變教育理念,用全新的素質教育思想指導學校工作。要制定相關的教學制度,完善管理機制,開足地理課。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地理教師,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學校教導處、教研組要定期檢查,嚴格把關,堅決杜絕占課現象,最大限度地調動地理教師的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2.改變傳統評價方式,把改革地理教學評價方法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地理學習評價試題的特點應是:框架性,即學生必須了解的重要的地理事實,如,我國的地理位置、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之最”等;地圖性,即所有的試題都可以通過讀圖完成。教師平時要引導學生注重提高讀圖能力。這樣的學習評價方式可以拉近師生情感,改變學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時也能促進教師教學理念與教學習慣的更新,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3.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轉變教育觀念。作為地理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技能,關注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把握地理學科發展的動態,這樣才能具備嫻熟的業務技能及駕馭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徹底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育人觀念,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灌輸,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編輯:孟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