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強
【關鍵詞】 詞語;方法;簡筆畫;演示;
朗讀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3—0093—01
詞語教學, 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 也是學生理解句子、懂得課文內容的重要途徑。教師在詞語教學當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讓學生在各種有趣的學習活動中,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下面,筆者就詞語教學的幾種方法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理解詞語
有些詞語意義比較抽象,但是這些詞義的具體表現形式在生活中經常涌現,學生曾見過、做過、體驗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喚醒學生的自覺意識,引導學生接洽生活實際,喚起他們的親身體驗。這樣既能達到教學目的,又培育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禮貌”一詞,意思比較抽象,很難理解。這樣的詞語可引導學生接洽實際生活理解:早晨見到老師說:“老師早”;走到老師宿舍門前,用手輕輕地敲門,老師說請進,你才輕輕地推門進去;打擾了別人工作或無意做錯事情,主動向別人道歉說:“對不起?!眲e人幫你的忙要說“謝謝”;家里來了客人要自動招呼人,請客人坐,倒茶等。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對“禮貌”這個詞就不難理解了。
二、運用簡筆畫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有人說:“察看是思維的觸角,是獲得知識進行發明創新的源泉”。在詞語教學當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去察看、去體會。有些詞,由于學生年齡低、經歷淺,生活視野不廣,對詞語所刻畫的環境或景物的理解總是像隔著一層輕紗似的,不夠透徹。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不能從詞義方面講解,要重視創設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察看環境,自己摸索,在摸索討論的過程中獲得知識。例如,教小學語文第八冊《參觀劉家峽水電站》這一課時,有這樣的一句話:“我坐在車上遠遠地望見一座銀灰色的大壩,鑲嵌在狹小峻峭的山壁中間?!?在教“鑲嵌、狹小、峻峭”時,如果單講詞義,對還是兒童的學生來說,是不符合認知規律的,他們沒有身臨其境,必定很難理解詞義,即使勉強接受,也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師可在引導學生理解時,運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上一幅簡明的草圖,讓學生察看草圖慢慢體會。當學生看到這幅草圖時,馬上就徹底領悟這幾個詞所表達的意境了。
三、以演示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有人說:“看到的不易記,聽到的容易忘,動手做才學得會?!贝嗽挷患?。體驗是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控制知識的過程。有些詞。雖然通俗、淺易,表面看起來很容易接受,但是學生對詞的領悟實際還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只簡略訓練,學生想真正控制和精確運用,就比較難,甚至會發生岐義。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兒童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讓學生親身演示詞語的涵義,使學生在親身的演示中感悟詞語所表達的意思。例如,筆者教小學語文第四冊《小蝌蚪找媽媽》里的“迎上去”“追上去”和“游上去”時,雖然迎、追、游這幾個詞比較通俗、淺易,從表面看起來理解并不難,但是學生要精確區分,“迎、追、游”這幾個詞的不同用法,只有讓學生親身演示一下詞語的內容,使他們在親身的體驗中領悟到小蝌蚪所處的位置不同,用詞表現也不同的道理。這樣,學生才會明確詞所表達的意思。
四、運用朗讀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一篇聲情并茂的文章,作者是經過精心選詞、精確用詞來表達作者的情緒的。我們在朗讀課文時,對表達安靜、沉郁、失望情緒的詞,應當讀得慢一些,對表達緊張、熱鬧、高興、興奮、驚懼情緒的詞,應當讀得快一些。因此,筆者以為理解詞語更重要的方法是入情入境地朗讀。所以,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當切忌讓學生死記硬背詞義,注意引導學生有情緒地朗讀,對一些表達作者十分強烈思想情緒的詞語,要重復啟發,引導學生有情緒地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情緒得到熏陶,在讀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詞的意思。例如,小學語文第四冊《雷雨》中“嘩、嘩、嘩,雨下起來了?!痹诮虒W時,筆者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將實際生活與情緒朗讀結合起來,要求學生把剛下雨時,雨下得急時那種較大的聲響讀出來,當學生把句子所表達意思讀出來時,對“嘩”這個生字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總之,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詞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動地去探究、學習。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