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當前信用卡業務相較過去已經有了明顯的發展,而且對促進經濟活力和消費市場發展作用巨大,但與此同時信用卡交易也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其中潛藏的各類風險給信用卡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了危害。本文首先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概述;其次詳細分析了信用卡業務存在的主要風險以及導致這些風險的原因;最后就如何防范商業銀行的信用卡風險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風險分析;防范對策
1.引言
我國的信用卡業務發展分為早期萌芽階段、初級發展階段以及當前的初步成熟階段,由最初的中國四大銀行發行信用卡,逐步擴大到各家商業銀行都可以發行信用卡,再到目前廣泛的網上和實體門店消費使用。誠然,當前的信用卡業務相較過去已經有了明顯的發展,而且對促進經濟活力和消費市場發展作用巨大,但與此同時信用卡交易也面臨著巨大的危機,信用卡業務除了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偷卡、偷刷之類的風險外,還發展出了盜取持卡人的個人信息來偽造卡或直接進行網上在線支付等新型風險,這些都給信用卡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了危害。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改善信用卡交易市場的環境以降低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已經刻不容緩。本文正是基于這一出發點,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風險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防范這些風險進行了探討,希望對相關工作能夠有所借鑒。
2.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現狀
2.1信用卡發卡量不斷上升,持卡數量地域化差距擴大
截至今年初,我國商業銀行發行的銀行卡數量已經超過了61億張,相比于去年初增長了12.54%。截至去年末,全國人均持有銀行卡4.47張,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的數量為0.31張,同比增長6.27%。我國信用卡發卡量雖然增長迅速,但人均持卡量卻表現出了一定的地域化差異,北京的人均信用卡持有量達到了1.35張,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2信用卡信貸規模持續增長,受理環境顯著改善
在信貸規模方面,到去年年底,銀行卡授信總額為9.14萬億元,同比增長29.06%;銀行卡應償信貸余額為4.06萬億元,同比增長23.63%;銀行卡卡均授信額度1.96萬元,授信使用率64.45%。在受理環境方面,到去年底為止,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聯網商戶2067.20萬戶,聯網POS機具2453.5萬臺,ATM 92.42 萬臺。截至去年底,每臺POS機具對應的銀行卡數量為250張,同比增長4.68%。
2.3銀企加強協作,創新金融產品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也對信用卡的營銷策略進行創新,通過銀企協作的方式來創新信用卡產品和擴大信貸規模。以交通銀行為例,該行聯手優酷為喜歡追劇的卡友量身定做了一款交行優酷信用卡(如圖1所示),申卡者可享受優惠會員費等值刷卡金,一方面增加了交通銀行信用卡的業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優酷產品的營銷與管理,實現了銀行、企業和持卡人的三方共贏。除交通銀行以外,光大銀行也與樂視攜手推出了樂米卡,促進了光大銀行創新銀行卡業務的發展,進一步拓寬了金融產品創新的技術領域。
3.信用卡業務存在的主要風險
3.1發行風險
商業銀行為了搶奪信用卡交易市場,各出奇招地促使用戶辦理信用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發卡數量,但也產生了眾多廢卡。同時,一些商業銀行為了追求最大利益,對信用卡的發行數量缺乏科學控制,進而導致許多用戶的卡無法得到有效使用。總之,商業銀行如果過分注重信用卡的發行規模,就會導致信用卡的質量降低,給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埋下風險隱患。
3.2信用風險
現實中,如果持卡人沒有及時足額償還銀行本金和利息,那么就會產生信用風險。首先,我國的個人征信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具體到各個商業銀行也沒有對持卡人的信譽情況做到及時的更新和調整,進而最終導致各方利益受到損失。其次,持卡人的個體行為會對其所持信用卡的信用度造成影響,一些經濟危機導致的個人或企業破產也會催生出信用危機。
3.3操作風險
現實中,如果銀行職員沒有對系統進行正確操作,那么就會導致系統控制失靈,具體的管理機制和流程沒有得到真正的執行;其次,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在互聯網時代,通過網絡支付可以為其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但也可能由于知識不足或不熟悉支付方式等原因的影響,造成消費者錯誤地利用了網絡交易。
4.導致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的主要原因分析
4.1客戶征信體系不完善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對持卡人的個人信用數據收集不夠,一些商業銀行雖然建立了客戶信用系統,但系統中資料的更新卻比較遲滯,對信用卡申請辦理更是缺乏嚴格的信用審查。此外,各個商業銀行和政府機構對個人的信用數據也沒有做到充分共享,因為商業銀行缺乏完善準確的個人信用數據,所以也就增加了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此外,對于個人來講,我國的個人失信成本比較低,這兩方面共同導致了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風險。
4.2銀行對個人信息保密措施不到位
進入互聯網時代后,個人信息的泄露風險加大,而這些信息極易被違法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商業銀行出于業務和服務開展的需求,可能存在將個人資產信息披露給第三方的現象,而這就會導致消費者的信息泄露。對于個人來說,因為輕信外面的私人機構,造成自己的重要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盜用,進而從事一些不正當的事情。此外,網上在線支付或一些其他調查經常會讓個人填寫私人信息,這也會導致消費者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就泄露了自己的信息。
4.3銀行和個人對信用卡業務理解不對稱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發行信用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得到儲備資金和實現貨幣回收,并希望利用信用卡在中間商間接結算業務中的優勢來發展其他配套服務,而不是將信用卡以零售商的形式進行交易。但對于個人而言,對信用卡的理解往往僅局限于借貸方面,一些消費者甚至覺得可以利用信用卡的錢來進行還貸操作,進而實現反復循環使用的目的。endprint
4.4商業銀行內部制度不完善
現實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商業銀行的內部工作人員聯合犯罪團伙共同實施金融作案的報道,就其主因就是銀行的內控制度還不夠完善。在商業銀行內部,缺乏對工作人員操作流程的全程監督和嚴格記錄,信用卡的辦理者素質以及客戶申卡資料沒有及時歸檔等因素都會給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機。
5.商業銀行防范信用卡風險的對策探討
5.1完善信用卡業務的相關政策
當前的信用卡業務政策缺乏對信用卡辦理、使用所有流程的詳細規定,更缺乏對正常透支和惡意透支的明確區分,而這就可能導致持卡人即使惡意透支也無法被有效追責。鑒于此,必須對信用卡業務的相關法規政策加以完善,完善后的政策應該覆蓋信用卡使用的各個環節,并為依法追究惡意透支行為提供明確依據。
5.2加快我國征信體系的建設
構建完善的個人征信體系是保障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具體而言,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各家商業銀行應該對信用檔案進行充分的共享,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用卡的發放門檻,對客戶的申卡資料更是應該做到嚴格審核。
5.3建立有效的內控機制
首先,商業銀行應構建完善的信用卡業務管理體系,不能僅重視發卡數量和規模,而是要將規避風險作為信用卡業務的管理重心。在對申卡者的授信額度進行審核時,不能僅依靠申卡者提供的資料,而是要通過對申卡者周邊情況的詳細調查來準確了解客戶的信用情況,避免因審核不嚴格而導致的風險。其次,商業銀行要應用科學的方法來對客戶的信用情況進行追蹤,通過對持卡者用卡情況和還款信息的追蹤分析來及時識別是否存在過度透支和惡意透支等行為,以便為及時采取措施來控制風險提供依據。最后,商業銀行加強內控的另一個工作重點就是加強對其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要確保信用卡業務的所有內部操作流程都處于詳細的監督和記錄狀態下。總之,內控制度的構建應結合信用卡業務的特點,重點體現在對各類風險的識別和規避層面上。
5.4先進技術控制風險
現實中,使用先進技術可以有效規避一些信用卡業務風險,如為了應對持卡者的信用卡被不法分子盜用的情況,就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來將客戶的照片印在信用卡表面上,或者在刷卡時同步顯示客戶的照片信息等等。
結束語
本文首先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概述;其次詳細分析了信用卡業務存在的主要風險以及導致這些風險的原因;最后就如何防范商業銀行的信用卡風險提出了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1]李彬洋.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分析[J].江蘇商論,2017(10):92-93.
[2]朱雙.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風險防范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04):124-125.
[3]王文浩.關于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及防范措施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04):144-145.
[4]張聰偉.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研究[J].時代金融,2016(24):70-71.
[5]李曉靜.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及對策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15(02):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