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瓊
[摘 要]閱讀中,學生的大腦在高速的運轉,學生的思考能力、整合能力都在這個過程中有所體現。閱讀教學中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能夠將學生的需求點以及課堂的教學內容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和經歷,就如何有效實施和開展初中語文閱讀體驗式教學,進而促進和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做了研究和總結。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體驗式;教學策略
一、進行體驗式教學的意義
1.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能夠更好的關注學生的需求,不再是教師對課程內容單方面的教授,而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種良性的互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同時閱讀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情境的設置,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閱讀課堂也不在是單純的知識的講解,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參與到課堂中來。每一種情景的創設,都是學生自己主動參與的,是學生能夠理解的。在學生自己認知范圍之內的,知識的教學必然會是其感興趣的。同時,知識的講解也不再是簡單的灌輸式教學,而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主動探索。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也會越高,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會更加有利于高效課堂的建立。
2.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初中語文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一些教學知識的傳授,更多還有一種教學理念的傳遞,一種學習方式的傳遞。所以說,在整個過程中,更加關注的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體驗,一種學生自身與作者情感上的思想碰撞。而有些情感體驗是由于學生生活經驗等方面原因的限制所無法達到的,便無法體會到作者深層次的情感,讓教學陷入到一定的困境。而體驗式教學恰恰能夠彌補這一點。鞏固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以及精神世界,已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目的。
二、初中語文閱讀體驗式教學實施策略
1.營造創新閱讀氛圍,促進體驗教學落實
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閱讀氛圍,對于學生的閱讀情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享受閱讀,是閱讀活動的最初原則。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快樂體驗,沒有關注學生閱讀學習興趣的提高,也影響了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改革對于當代初中語文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實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閱讀興趣。師生之間要多開展有效且平等的交流,利用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閱讀主動性,促進有效閱讀。師生互動活動與生生互動活動的開展,能夠促進閱讀氛圍的和諧化。讓學生在鑒賞閱讀文章的同時獲得閱讀體驗,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發揮自主價值,才能促進教學氛圍的優化以及學生創新閱讀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講解《散步》時,文章主題有關于至愛親情,老師可以利用閱讀文章的主題與學生互動。文章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聯想,調動學生的感受。在多元解讀理念的指導下,老師引導學生從中分析出親情-關系之主題,分析出孝道-倫理之主題。借助這幾點元素與學生互動,讓學生也從自己的家庭小事中選擇一件去點睛,能夠讓閱讀學習成為豐富學生個人體驗的學習活動。在語文閱讀課堂中,學生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重新品味家庭小事,不失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2.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促進體驗教學落實
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體驗式教學法的必要原則。每一位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水平不同,理解能力存在差異,這些不同會導致學生語文閱讀體驗的不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語文學科的本質出發,結合具體的課文內容,發揮文學作品的感染作用,促進學生在體驗閱讀的同時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就要鼓勵學生從個性化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層次去閱讀語文課文,讓學生發現閱讀問題,思考閱讀問題,在探究與思考的過程中獲得多元化的語文閱讀體驗。
比如在講解《天上的街市》時,這是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詩。詩中的聯想,是它的閃光之處。“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這兩句詩十分簡單,卻又十分精致。利用體驗式教學法組織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老師要鼓勵學生從個人角度去欣賞詩句之美,促進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這兩句詩變化了明星與街燈的位置,讓天與地交相輝映”,有學生說“字詞都很簡單,卻有一種讀不懂的深奧”。學生對詩句的理解不同,聯想到的場景不同是正常的學習現象。老師要肯定學生的不同,讓學生認識到差異存在是正常的,沒有高低之分,有助于學生更加自主地閱讀,更有勇氣去產生想法,獲得閱讀學習體驗。
3.安排合理閱讀問題,促進體驗教學落實
設置合理的閱讀問題,是促進學生深入閱讀的方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從閱讀內容出發,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合理的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促進學生主動融入。同時,教師要本著完成教學目標的原則,借助問題的合理化,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提煉閱讀文章主題,讓學生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意義。
比如在講解《植樹的牧羊人》這一課時,除了基礎知識教學,老師要引導學生思考閱讀問題。像“牧羊人創造了什么樣的生活?牧羊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也想像牧羊人那樣生活嗎?為什么?”這幾個問題,是促進學生理解閱讀文章主旨的關鍵。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從羨慕牧羊人的心境轉變到敬佩牧羊人安靜堅毅品質的心境,最終體會到牧羊人心中的大愛,心靈得以洗禮。
又如在講解《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一課時,老師可以本著調動學生閱讀興趣的目標去設置問題。像“生活欺騙過你嗎?發生了什么?你怎么對待生活的欺騙?”這一問題,可以用于課堂導入環節,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靈活化。在讀到“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這一句時,老師可以利用初中學生的逆反心理,提出“你有什么可以反駁作者的嗎?”這一問題,讓學生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理解與體驗。
用合理問題的設計滿足學生閱讀興趣發展需求,滿足學生語文閱讀素養水平提高需求,才能讓閱讀課堂成為學生積累與增加閱讀體驗的地方,推進閱讀教學目標的快速實現。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利用體驗式教學法更新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體驗式教學法的優勢。以體驗式的閱讀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使學生認識到文學作品表達情感的作用。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開發個性化的體驗式教學方式,消除閱讀教學中的負面影響,才能讓學生的語文閱讀素質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邵金嶺,許霽紅.對初中語文閱讀體驗式教學策略的實施探討[J].華夏教師,2017(05) .
[2]廖永紅.試論初中語文閱讀體驗式教學策略[J].快樂閱讀,2016(20).
[3]龔歡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和優化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16(07) .
[4]閆學.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