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蘭
摘要: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生鮮農產品的品種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生鮮農產品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競爭模式也更加復雜了。如果人們一味追求傳統的經營模式,勢必會遭到日新月異的現代市場的淘汰。為了實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生鮮農產品的需求,也為了生鮮農產品生產者的經濟效益,生鮮農產品的市場急需創新和變革。社群經濟作為“互聯網 + ”創新驅動下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不僅僅能夠提供一種一體化運營環境給生鮮農產品市場,還能夠將消費者和供應鏈中的各個主體相連接,進行科學人性化的變革,更加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社群經濟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下產生和發展的,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探討了生鮮農產品供應鏈C2B商業模式,最后提出如何在這種經濟環境下打造生鮮產品供應鏈C2B商業模式。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模式;社群經濟;“互聯網 + ”;C2B 商業模式
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以及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對于生產和營銷的認識也有了很大的改觀。近年來,由于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多的生鮮農產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愛。而這就給生鮮農產品生產者和銷售者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盈利契機。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一味追求傳統的生鮮農產品的銷售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生產者和銷售者們的需求。而墨守成規的經營模式由于效率低下或者無法與消費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而變得更加僵硬,時間一長,注定要被市場所淘汰。而社群組織為生鮮農產品電商提供了廣告宣傳媒介、營銷平臺、客戶服務通道,有助于一對一營銷和精準營銷,為生鮮農產品電商改進和創新盈利模式帶來了新的機會。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開始研究基于社群經濟的“互聯網+”生鮮農產品供應鏈C2B商業模式研究。
一、社群經濟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下產生和發展
(一) 社群的出現源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推動
在這個互聯網不斷發展的新時代,人們日常生活中已經離不開與互聯網相互依存的通信工具了,例如:QQ、微信、微博等等。而這些社交工具因為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幫助人們實時進行溝通和交流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積月累,人們在這些虛擬的環境之下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甚至一些擁有相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人們開始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了密切的來往。這種擁有相同愛好或者價值觀的人們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自由聚合,慢慢集成了相同興趣愛好或者相同社會階層的圈子,這就慢慢形成了社群。而這些圈子的形成使得大多數人在孤獨感中找到了一些安全感和歸屬感,再一次地促進了社群的發展。
(二) 社群經濟的出現源于社群的商業功能
“互聯網 + ”環境下,人們只是為了交朋友或者排除寂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們在線上交流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錢財往來或者禮物往來,這就出現了社群的商業功能,主要是為社群的人們提供最最基礎的服務。社群運營商可以通過社群活動與社群用戶實現連接,通過發布與社群興趣圖譜相關的文本、圖片以及視頻等媒體內容,引導社群用戶產生大量分享、評論等行為數據;同時發揮社群動態追蹤和精準定位的大數據營銷功能,基于社群用戶歷史行為數據分析其產品需求,針對性地進行產品信息推送,使社群用戶的隱性產品需求被顯現和放大,從而為社群用戶提供相應的產品或服務。在這些人們進行交往的過程中,社群運營商們也會因為滿足社群中人們的需求而獲取商業的利益,創造了更多的商業價值,這樣便會出現了社群經濟。
(三) 社群經濟的出現變革了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鏈
社群經濟的實質是基于社群信息、情感以及信任等挖掘社群用戶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進而采用C2B 策略匹配社群用戶需求,使產品或服務的感知價值和使用價值最大化,產生增值效應。原先傳統的生鮮農產品的經營模式非常耗費人力物力,這種經營模式的供應鏈一般都是先由果農或者菜農進行生產和采摘,然后再前往世界各地進行銷售。經過一系列零售渠道轉給消費者。這種供應鏈切斷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無法滿足消費者對于生鮮農產品質量的要求,也無法為生產者帶來最大的利益。如今,消費者對于生鮮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品種的要求也越來越豐富。因此,“互聯網+”環境下的社交群體可以滿足生鮮農產品消費者的這種需求趨勢,不斷促進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變革。
二、基于社群經濟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 C2B 商業模式
C2B商業模式中銷售商通過社群的媒體屬性與消費者實現連接,進而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協同供應商和第三方物流(3PL)企業提供生鮮農產品及服務。
(一) 價值主張
C2B商業模式主要是為了通過人們的社群交互性來滿足消費群體的商品需求,進而能夠快速有效地提供高質量、高服務的商品。而對于消費者們對于生鮮農產品的需求心理,這種商業模式可以根據每個消費者不同的心理需求來提供不同的服務和產品。讓消費者能夠在買到自己心儀的產品的同時還能享受高級的服務。
(二) 核心資源
核心資源是包括以相同興趣圖譜聚合的生鮮農產品社群和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供應鏈協同平臺,使銷售商及其他關鍵成員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并且構建強有力的戰略競爭優勢。
(三) 關鍵流程
C2B商業模式主要是以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和參與度來作為起點,銷售者或者生產者可以根據這個平臺滿足消費者們的心理需求。這就是將生鮮農產品的銷售商以及其他要素通過C2B這個商業模式進行活動和分工。
(四) 盈利模式
C2B商業模式的根本盈利模式實際上是依靠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鏈。生鮮農產品銷售者或者生產者可以節省很多人力物力財力,直接通過社群服務來獲取消費者的接連紅利,進而通過一系列生鮮農產品的增值服務來獲取最佳利潤。這種方式在大幅提升消費者感知價值的同時,也有助于實現供應鏈成員自身利潤的增長。
三、如何在這種經濟環境下打造生鮮產品供應鏈C2B商業模式endprint
(一)優化生鮮農產品消費者的社群體驗
其實在C2B這種商業模式進行的過程中,最怕一些生鮮農產品的銷售者只顧一些眼前的利益,不斷給消費者發放小廣告,做一些無謂的產品推薦,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只有不斷創新這種社群的環境模式,讓消費者放松體驗,才能夠讓消費者自愿購買產品,并且在消費中體驗到輕松和快樂。
(二)生產和加工生鮮農產品的能力需要加強
C2B商業模式實際上是為消費者和銷售者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但是生鮮農產品本身的質量還有加工后的效果是社群平臺解決不了的。因此,無論是生鮮農產品的生產者還是加工者都應該向消費者供應高品質的生鮮農產品,嚴格把控產品質量一關,不要讓消費者們失望。
(三)政府性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2015年,十八屆五中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就是為“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做出了強大的支持。因此,希望政府的各級部門都可以加緊落實國家政策,不論是在稅收方面還是人才方面,都應該加大財力支持,促進“互聯網+”的不斷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互聯網+”的出現帶動了個各個行業的發展,也促進了人們突破時間和空間的交流。經過這種社群經濟下的C2B商業模式,銷售者可以免去人力物力的耗費以及零售的尷尬,而消費者也得到最佳的產品,最終達成互利共贏。經過本文分析,生鮮農產品一定要改變以往的傳統銷售模式,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利益。
參考文獻:
[1]萬寶瑞.我國農村又將面臨一次重大變革——“互聯網+三農”調研與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5(08):7-13.
[2]王珂,李震,周建.電子商務參與下的農產品供應鏈渠道分析——以“菜管家”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14(12):18-19.
[3]駱毅.我國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若干思考——基于一組多案例的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2(09):8-15.
[4]趙志田,何永達,楊堅爭.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理論構建及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07):9-12.
[5]孫煒,萬筱寧,孫林巖,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結構優化[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4(5):33-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