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軍
四年前,世界500強企業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與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成功聯姻,本是相距千里的兩個不同體,因為一個共同目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那就是讓海原縣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企地雙方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脫貧富民戰略統籌定點扶貧全局,緊盯目標,優勢互補,創新模式,“靶向治療”,效果良好。
創新模式,發展產業促突破
海原總人口47萬,農村人口占78%,有貧困村141個,屬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企地聯姻伊始,華潤集團就把幫扶的頂層設計擺上重要位置。充分發揮60年供港品牌和4000多家終端門店等資金、市場、技術、理念、經驗方面的優勢,共同制定了《華潤集團定點幫扶海原五年規劃(2014-2018年)》,規劃總投資84.25億元,共同開啟“造血型”精準幫扶之路。
華潤集團在海原注冊成立了海原華潤農業有限公司,投資(捐贈)2.95億元,建設草畜一體化養殖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存欄1000頭的良種肉牛繁育場、存欄8000頭的肉牛育肥場、8萬噸的飼草加工廠、3萬噸精飼料加工廠。有了這個基地,高端肉牛養殖就有了依托,貧困群眾就愿意跟著企業放心大膽地干了。
90后的村民楊金龍是海原縣鄭旗鄉脫貧致富典型。2008年,初中畢業的楊金龍跟隨父母一起到銀川打工,主要從事廢棄建筑工地用磚的拆除工作。每天都要工作10個小時以上,辛苦不說,還掙不了多少錢。楊金龍和他的父母硬是堅持了4年。2012年,奶奶患上了心臟病,家里開支越來越大,一家人不得不另尋出路。2015年,楊金龍應聘到了華潤集團草畜一體化基地,主要負責待銷基礎母牛的飼喂工作。在充分了解到母牛飼養的好處后,2016年4月,楊金龍給家里賒了4頭華潤基礎母牛,交給父母養殖。楊金龍告訴父母,盡管放心養,如果牛有什么疾病,公司會派人來免費治療。父母聽了楊金龍的話,脫貧的信心更足了。經過一年多精心培育,現在家里總共有大小11頭牛,總收入6-7萬元,成功摘掉了貧困帽。
是“華潤基礎母牛銀行”模式讓楊金龍一家脫了貧。海原華潤購買西門塔爾基礎母牛,成立“華潤基礎母牛銀行”,將基礎母牛以市場價作價,以三戶聯保的方式“賒”給貧困戶,每戶3-5頭分散養殖。每頭牛由企業提供3年期無息貸款6000元,基礎母牛在農戶家生產的母牛犢由貧困農戶自繁自育。公牛犢經過貧困戶養殖一年后,體重達到300公斤左右,企業按照28元/公斤的保底價回購頂抵貸款。
該模式形成了長期有效的聯農帶農扶貧新機制,使貧困戶通過養殖高端肉牛,大大增加經濟收入。按照每頭基礎母牛三年合同期內可產犢2頭并帶犢,且產犢的性別以50%進行測算,年均每頭牛收益0.55萬元。按最新的脫貧標準,一戶4口之家養3頭基礎母牛,年收入就達到1.65萬元,加速了脫貧步伐。
徐坪村黨支部書記田虎成,有40年的養牛史。華潤集團開始賒銷基礎母牛后,田虎成將家里5頭普通黃牛全部賣掉,從華潤賒回5頭西門塔爾基礎母牛。過去,賣一頭普通黃牛的純收入可以抵得上種30畝旱地一年的收入,以后賣一頭西門塔爾牛至少抵得上種六七十畝旱地一年的收入。目前,徐坪村已發展起210頭西門塔爾牛的養殖規模。
托管代養,百姓錢袋鼓起來
縣財政、農戶、企業按2:2:6的比例,籌集資金450萬元,為150戶建檔立卡戶“托管代養”華潤基礎母牛450頭, 3年代養期內戶均可分紅2萬元。有效解決了家庭困難多、勞動力缺乏、自我發展能力弱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脫貧、穩定增收的難題。
家住海原縣西安鎮園河村的黃桂玉是縣里重點幫扶的貧困戶。自20年前老伴過世后,黃桂玉便獨自一人帶著4個兒子生活。老三因為小時候一場高燒得了小兒麻痹癥,行動不便,黃桂玉便和老四負擔起了養家的重任。2016年村里給黃桂玉賒銷了三頭牛發展養殖,可是年過六旬的黃桂玉根本無力飼養。于是,村里人幫她把牛交給了華潤代養,她家的生活也因此發生了改變。黃桂玉介紹:“華潤公司代我養牛,給我分紅,今年是6000元,明后兩年是7000元,再加上老三的低保,老四種點枸杞、打點工,我們一家也可以脫貧致富了”。
“村財企管+托管代養”模式是縣財政投入4795萬元委托華潤集團為137個貧困村集體代養高端肉牛采取的方式,養殖收益全部分配村集體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村均預計每年分紅5萬元,有效解決發展村集體經濟無項目、無基地、無資金、無技術難題。
為調動貧困群眾養殖高端肉牛的積極性,貧困戶養殖一頭牛,縣財政補貼2000元,“見犢補母”500元。同時,為養殖高端肉牛的貧困戶發放160元/畝的飼草種植補貼和1000元/戶的飼料補貼。并配套新建了26個技術服務站,免費提供凍精,對養殖戶進行養殖技術培訓,提供技術指導。技術人員定期“巡牛”,及時解決養殖過程中出現的疫病、配種等問題,確保基礎母牛健康。據海原華潤530部助理經理錢濤介紹:“牛只到了農戶家以后,發情、生病我們全部靠牛頸環做監測,對體溫、活動地點、發情期都有一個詳細的信息化記錄系統。我們部門在巡牛的過程中時時刻刻捕捉母牛的動態,幾月幾號配種,幾月幾號產小牛,全部有數據跟蹤監測。”
多措并舉,助力長遠發展
海原縣地處黃土高原西北部,六盤山余脈由南向北深入境內,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海原豐富的風能資源。為加快風能開發,華潤集團成立了華潤風電(海原)有限公司,計劃投資79億元,分三期實施10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18億元,建成西華山30萬千瓦風電項目,完成了并網發電,累計發電3.5億度。通過共同開發能源,進一步拓寬縣級財政收入來源,推動幫扶工作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海原大力實施大縣城、特色小鎮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退耕還林草、綠化造林等生態建設,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借鑒“華潤希望小鎮”模式,計劃投資1億元建設關橋、曹洼2個希望小鎮,幫助完善基礎設施,改善鄉村貧困群眾居住環境。投資0.4億元實施公益林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0.12億元,綠化造林3348畝,種植云杉等22萬株,成活率達95%以上,為建設美麗海原做出了突出貢獻。
海原縣作為西北地區偏遠縣,信息閉塞,交通不發達,群眾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渠道比較窄。83名華潤員工常駐海原開展幫扶,帶來了東南沿海地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通過“頭腦風暴”引領、“創新思維”開發,充分調動了海原干部群眾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干部創業、群眾脫貧的動力進一步激發出來。公司招錄海原籍大學畢業生16人,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設立貧困學生圓夢基金,華潤集團中層以上領導與海原貧困家庭大學生結成對子長期幫扶,并為2017年考取三本以上大學的300名海原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學費,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并在他們畢業后提供就業崗位。
華潤集團的多措并舉,傾情幫扶,走出了國企扶貧的新路子。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