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秀玲 王媛
(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東廣州 510006)
高校游泳教學“課內外一體化”課程模式的實驗性研究①
利秀玲 王媛
(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東廣州 510006)
游泳作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一部分,越來越受到各所高等院校的重視。本文對廣州市開設游泳課的幾所普通高校的游泳課教學現狀做了調查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研究法和數理統計法,對高校游泳教學“課內外一體”的模式教學進行實驗性研究。嘗試在高校游泳教學中采用“課內外一體”的模式教學研究和常規模式教學,并對二者在大學生掌握游泳這種運動技能,改善體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有效性進行比較分析,旨在對游泳教學中采用“課內外一體化”課程模式的有效性進行科學的論證,為這一模式的推廣提供更充分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高校游泳 課內外一體化 實驗性研究
Abstract: Swimming in the sports programmes as part of growing importance with University this paper, the opening of a swimming lessons of some common institutions swimming lessons the status quo for investigation, there is to put forward some ideas in literature. the article data,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 statistics method to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tegrating Inclass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Models of swimming.Attempt to swim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after class teaching "duplicators" mod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normal mode of teaching, and to the students learn to swim in such skill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mental health standard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imed at swimming in the use of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model of effectiveness in the science of the arguments for the model of providing more full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Swimming competition; On integrating in- class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models; Research on actual effects subsection result
廣東省處于我國華南地區,氣候炎熱,雨水較多。根據這一氣候特點,在普通高校積極開展游泳運動項目的教學,對于豐富學生體育技能種類,實現終身體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廣東省現行的《廣東省普通高校體育課教學大綱》中,對游泳普修課明確要求每一名學生都要學會游泳并通過考試,才能作為體育合格達到畢業的要求。要培養學生進行終身體育鍛煉的興趣,實現人人過關的目標,那么深化游泳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要使游泳公共課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達到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嘗試在廣州中醫藥大學低年級采用“課內外一體”的模式教學和常規模式教學,并對二者在大學生掌握游泳這種運動技能,改善體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有效性進行比較分析,旨在對游泳教學中采用“課內外一體化”課程模式的有效性進行科學的論證,為這一模式的推廣提供更充分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研究對象定為年齡、性別、體能狀況、心理因素等指標差異較小的同年級學生。實驗組按“課內外一體化”模式上課,對照組按常規模式上課。具體對象為:實驗組,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2014級保健專項1班其中男生16人,女生18人;對照組,廣州中醫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4級保健專項課2班,其中男生15人,女生20人。
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報道,對“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文獻分析。
根據課題要求和實驗情況,科學地設計調查問卷,向實驗班發放調查問卷34份,回收有效問卷34份,向對照班的調查問卷35份,回收有效問卷34份,有效回收率分別100%和97.14 %,符合統計學及研究要求。
實驗時間:從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分步驟、分階段進行。
實驗過程:實驗前后,分別進行體能測試。體質測定:體質測試的指標按“中國成人測定方法”中規定的方法進行。測試指標有心肺功能(肺活量)、肌肉力量(立定跳遠)、有氧耐力(臺階實驗)、柔韌性(體前屈)。游泳技能測試:沿用《廣州中醫藥大學游泳考試標準》,包括:25m(女)、50m蛙泳達標,標準如下:女生25s內游完25m,男生50s內游完50m。實驗過程中,實驗組按“課內外一體化”模式上課,課內部分按正常的游泳教學大綱教學,教學方法上采用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外,加入多媒體進行教學,課外部分則以“體育俱樂部”的形式進行,有教師定點指導。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利用游泳學習網站進行自主視聽學習。
采用SPSS 11.0軟件包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表1測試結果顯示,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機能和身體素質方面不存在差異。而通過游泳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實驗后,實驗組學生的柔韌性、有氧耐力和肌肉力量素質呈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而對照組在實驗前后變化不明顯(P>0.05)。
由表2可知,對照組男生為86.67%,女生為75%。實驗組男生的及格率為100%,女生及格率為94.44%。兩組數據顯示,實驗組男女生的及格率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通過“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在游泳課中教學效果良好。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體能對比(±s)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體能對比(±s)
實驗前 實驗后性別實驗組|t|心肺功能(肺活量)男 3441.80±84.82 4014.26±89.73 7.37女 2254.89±102.7 22908.28±93.79 4.63柔韌性(體前屈)男 13.09±1.15 16.27±0.45 2.97女 13.04±0.91 21.33±0.54 7.94有氧耐力(臺階實驗)男 50.21±1.35 56.93±1.42 3.37女 45.99±0.94 54.14±0.97 5.79肌肉力量(立定跳遠)男 205.00±5.78 234.33±2.70 5.58女 158.39±3.10 171.00±3.38 4.76實驗前 實驗后P對照組|t|P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后P值0.00 3298.69±109.21 3607.19±98.76 2.86 0.01 0.05 0.00 2261.72±92.98 2403.11±103.29 4.06 0.01 0.01 0.01 13.16±1.23 13.45±1.27 2.05 0.06 0.05 0.00 13.02±1.07 13.21±1.12 1.13 0.28 0.00 0.01 50.00±1.14 51.16±1.31 1.86 0.08 0.05 0.00 46.67±1.47 48.78±1.54 2.70 0.02 0.05 0.00 203.19±5.42 208.81±6.14 1.83 0.09 0.01 0.00 157.72±2.89 162.00±2.90 4.74 0.00 0.03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游泳技能測試成績對比
表3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掌握2種以上泳姿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能夠掌握2種以上的泳式占88.24%,對照組占28.57%。能夠掌握4種泳式的實驗組有10人,對照組為2人。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掌握泳式對比
表4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對體育的認識水平對比
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94.12%的學生表示通過游泳學習,使自己心理素質發生變化,而對照組回答此問題的占73.53%。
結果表明,實驗組對游泳運動的認識水平顯著提高,良好的體育習慣和意識正在形成,而對照組學生對游泳運動的認識水平仍較低,這不但不利于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也有損于學生身心健康和良好個性的形成。
(1)針對游泳運動的特殊性和普通高校教學時數較少的特點,采用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經過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實驗研究,高校游泳教學“課內外一體化”課程模式適合在高校游泳普修課中推廣普及。
(2)高校游泳教學中采用“課內外一體化”課程模式,可以提高游泳教學效果,同時可以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學生的健康意識和鍛煉習慣初步養成。
(1)高校游泳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完善“課內外一體化”課程模式,包括課外體育成績評價體系、俱樂部管理和運行體系。
(2)學校要在政策上支持,在資金上投入。加強游泳安全管理,確保游泳課內外活動的安全。
(3)高校教師要積極主動參與課外指導,不計較個人得失,才能促進真正意義上游泳“課內外一體化”的實現。
(4)要加強學生安全第一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使學生把游泳運動作為一種生存技能和終生體育鍛煉的一種手段。
[1]陳天霞.“課內外一體化”課程模式的實效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90-91.
[2]王立紅.實施健美操“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6):815-819.
[3]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征求意見)[Z].2002.
[4]國家教委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尚大光.有效學校健康促進模式[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6]楊文軒.大學生健身運動處方的實用性研究[J].體育學刊,2000(4):1.
[7]宋義增.普通高校游泳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3):393-394.
[8]宋靜敏.海南大學游泳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J].體育學刊,2001(1):82-84.
[9]藍蘭.公體課游泳教學考試研究[J].體育科技,2001(3):68-71.
[10]陳偉霖.影響普通高校游泳課教學質量的因素分析及措施[J].福建體育科技,2001(4):37-39.
G807
A
2095-2813(2017)08(c)-0128-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128
利秀玲(1963,4—),女,漢族,廣東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