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馨,董德龍,張 倩,秦延渠
(魯東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
簡析青少年運動員訓練需要注意的若干問題
王 馨,董德龍,張 倩,秦延渠
(魯東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
伴隨著體能訓練在我國的發展,青少年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問題開始得到關注,對青少年體能的培養和發展成為了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就青少年體能訓練中的專項化與成人化、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素質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分析了若干問題,藉此希望增強人們對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的認識。
體能訓練;青少年;注意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競技能力水平不斷提高,但相對而言,我國在諸多方面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其中,青少年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青少年運動員時期是體能訓練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若在此時期能科學把握、掌控訓練方法和力度,將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據此,本文就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等方面提出幾點看法,以供商榷。
關于青少年運動員何時進行專項化訓練和如何進行專項化訓練的問題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專項訓練是指通過專項運動自身及與專項運動動作相似的練習,提高專項運動素質,掌握專項運動技術、戰術、理論知識及改善專項心理品質的訓練活動。在美國,一項研究數據表明,青少年運動員在青春期前參與多種項目體育運動比那些過早專項化的運動受傷更少、運動壽命更長。而在國內,許多教練員為了更早、更快出成績則對運動員過早地進行專項化訓練。對青少年來說,青少年時期體能訓練的關鍵點是動作技術的規范性。但是在某些運動項目上,不能否認專項化訓練起到了一定的規范動作技術的作用,據此而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有針對性的加強專項化訓練。
青少年時期過早地進行成人化訓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過早地進行大負荷力量訓練和過量地進行大負荷訓練。根據醫學生理研究表明,首先,過量的負荷強度和負荷量會導致骺軟骨較早的愈合,骨化程度提前結束,影響青少年時期身體發育;其次,訓練負荷強度和負荷量過大會使青少年肌肉的橫斷面積增大,小肌群發育跟不上大肌群的節奏,從而降低了各個肌肉群之間的協調性;最后,少年兒童的骨骼、關節、韌帶等運動系統都尚未發育完善且較脆弱,過早的成人化訓練不僅會導致肌肉運動性損傷,還極大地影響到專項技術水平的提高。總而言之,在青少年時期進行力量訓練時,要把其訓練的負荷和強度維持在克服自身體重的限度內,以此為基礎進行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
運動素質發展敏感期是指每一種運動素質在兒童少年時期有機體自然生長發育的基礎上,在某些特定的年齡階段發展較快,呈現出發展的最佳時期。素質發展的敏感期是青少年運動員選材的重要依據。
根據表1和運動實踐證明,如果運動員的運動素質在相應的敏感期得不到訓練,成年后很難得到高度發展而達到較高的水平,這充分說明了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的不可逆性。因此,青少年訓練應根據不同專項的訓練特點設計不同的訓練內容,在不同的身體敏感期發展相應的身體素質。

表1 身體素質敏感期
耐力是指有機體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特定強度負荷或動作質量的能力,也就是機體的有氧運動能力。自20世紀80年代Hickson指出力量與耐力的不兼容性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競技訓練中的力量與有氧問題。
在20世紀90年代,Gray提出了體能訓練的金字塔模型。由圖2可知,根據此理論模型,若處于金字塔的下部和底端的為最大力量,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是爆發力。據此這一結構體系也提示快速力量的最終獲得或轉化是需要基礎的,尤其是最大力量的基礎作用。但是最大力量的獲取是以肌肉的肌纖維增粗為基礎,諸多實驗數據證明,絕大多數項目運動員的最大力量與快速力量之間是一種正向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共性要求。在快速力量與最大力量的訓練選擇上,單純的發展其中任何一種力量形式意義都不大,最大力量的基礎不可動搖。但隨著運動員運動水平的提升,發展快速力量的積極意義將會日益凸顯。因此,在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時,要根據其運動項目特點來發展更為適用的快速力量和爆發力。在訓練中怎樣合理有效的遵從混合力量訓練并最大作用的提高功率輸出是青少年體能訓練的一個重要問題。

圖1 同期力量與耐力訓練的不兼容性表現

圖2 體能訓練的金字塔模型
學校體育在我國最早出現于近代《奏定學堂章程》中開設的“體操課”,在《學部奏請宣示教育宗旨折》中說:體操一科,幼稚者以游戲體操教育其身體,稍長者以兵式操嚴整其紀律,而尤時時勛以守秩序,養威重,以造成完全之人格……可見,學校體育在清末時期就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由經歷了軍國民體育思想、自然主義體育思想、前蘇聯體育教育思想、體質教育思想等指導思想的演變一直到現在我們大眾所知的“終身體育”。改革開放20多年來,學校體育的發展前景已出現了較好的局面,但落到實處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目前各個縣市的中小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相應問題,如設施場地不足,滿足不了學校學生的基本運動訓練需要,或者在中小學中真正意義上的專職體育教師人數配備不足,更甚者并不懂青少年學校體育方面的專業知識,不能對在校學生進行全面性運動指導。因而,學生面臨的體質下降、運動潛能得不到挖掘和發揮等問題越來越多并越加嚴重,極大地影響了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發育發展,這也自然影響了我國青少年運動員后備人才的儲備。近年來,諸多學校對此類問題和現象關注較為密切,尤其是對師資力量的加強方面,部分學校采取了引進社會力量的方法手段,即各中小學出資從社會上一些有權威和實力的體育競技健身教育機構中聘請具有專業知識、技術能力的社會人員到學校中為中小學進行專業的體育課程訓練,以此來彌補空缺。此法不失為一個可行有效的改善方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體能訓練主要包括2種形式,即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一般體能訓練是指根據專項運動的需要選用多種多樣的身體練習及方法和手段進行訓練。專項體能訓練是指采用專項運動及專項相似運動技術的內容和手段進行訓練。一般體能訓練是專項體能訓練的基礎,為能夠更好地進行專項體能訓練提供前提和保障。一般體能訓練往往是一些教練員較容易忽視的,為了追求較高的運動成績而一味地只注重于專項體能訓練。對青少年運動員來說,首先,應結合青少年自身的發育特點和不同年齡階段體能的目的和作用進行一般體能訓練,采取不同樣式或多樣式的練習方法,使他們的身體形態發生改變,從而提高身體運動素質。其次,在對青少年進行訓練時,應根據青少年運動員的項目特點和要求有針對性的采取專項練習,使得其身體形態、機能得到相應的改善和發展。最后,應全面地考慮到青少年運動員個人的具體情況,如年齡、性別等,并結合其專項運動制定合理的一般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相結合的系統訓練模式。
在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時期,應深刻認識和把握青少年身心發育規律和運動項目的訓練規律,按照青少年身體發展敏感期采用適當的耐力與力量相結合的訓練手段和方法,以快速力量和爆發力技術訓練為核心,提高青少年體能訓練的功率輸出效率。避免青少年時期體能訓練的“早期成人化”,注意合理引進有效的社會力量,提高青少年訓練的科學性和技術性,據此提高我國青少年運動員的后備力量。要處理好一般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的比重,全面提升我國青少年運動員的體質質量和體能水平,爭取使青少年運動員的身體全面發展水平達到最佳效果。
[ 1 ]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詞解[ 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20.
[ 2 ] 米靖.中國青少年訓練存在問題與未來出路[ 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42(5):78.
[ 3 ] 王永勝.運動訓練過程中若干訓練理念甄別[ 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6):88-91.
[ 4 ] 謝敏豪.運動員基礎訓練的人體科學原理[ 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21.
[ 5 ] 姜瑞華.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 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3):43.
[ 6 ] HICKSON R C, ROSENKOETTER M A, BROWN M M.Strength training effects on aerobice power and short-term endurance[ 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980,12(5):336-339.
[ 7 ] HICHSON R C.Interference of strength development by simultaneously training for strength and endurance[ J ].Eur J Appl Physiol,1980,45:255-263.
[ 8 ] 董德龍,劉文明,SEAMUS Kelly.歸屬、規模、規制:對中國體育學科發展的認識—一種學科方向探究[ J ].體育科學,2015(3):83-89.
[ 9 ] GRAY C. Functional training for the torso[ J ]. NSCA journal, 1997(4):14-19.
[ 10 ] 豆丁網.清朝末年的新教育制度中的體操課和奏定學堂章程[ EB/OL ].http://www.docin.com/p-4214863.html.
[ 11 ] 賈洪洲,陳琦.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校體育指導思想[ J ].體育學刊,2013(9):4.
[ 12 ] 袁守龍.現代體能訓練發展趨勢與對策[ J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1):42.
[ 13 ] 肖海婷.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思路芻議[ J ].青少年體育,2014(6):26-27.
G808.17
A
1674-151X(2017)12-01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2.006
投稿日期:2017-04-10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ZR2016CM44)。
王馨(1991—),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
由圖1可以看出(力量簡稱S,有氧簡稱E,有氧+力量簡稱E+S,下同),單純耐力或E+S訓練對最大耗氧量的提高均是存在積極意義的,但是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力量的發展,而單純耐力訓練明顯削弱了力量的發展。力量與耐力的融合訓練卻能夠維持力量的不變或變化不大。因此,學者們的研究方向開始傾向于關注體能訓練中的關系性研究(董德龍等人,2015),如這里談到的力量與有氧的不同結合方式對機體的變化影響。所以,在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發展過程中,應采用適當的耐力與力量相結合的訓練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