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延峰
(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學,上海 200083)
虹口區學生足球隊訓練現狀調查分析報告
馬延峰
(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學,上海 200083)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考察法和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虹口區校園足球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針對校園足球在開展過程中存在教練員短缺、水平不高、缺乏課程體系支撐、家長對學生學業成績的擔憂、場地不足等問題,提出建立學生足球運動長效發展機制、制訂科學的校園足球訓練計劃、增強足球訓練專業師資力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同步發展等建議。
虹口區;校園足球;訓練現狀
虹口區各個學校蓬勃開展足球運動,學生及教師積極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引發了筆者的思考。筆者試圖通過調查分析現階段虹口區校園足球訓練的現狀,探尋如何全面提高虹口區學生足球整體水平的方法與途徑。

表1 學生對于足球運動的真實感受
本研究以虹口區學生足球隊訓練現狀為研究對象,以虹口區5所全國足球特色學校、16所上海市校園足球聯盟成員學校男足為范本隨機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校長、學校體育教師、隊員家長及隊員等。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研究的中外文獻,同時對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官方網站進行瀏覽和查閱近年來市運動會足球項目比賽的相關資料,了解校園足球活動的最新動態,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1.2.2 問卷調查法 向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學校的校長、學校體育教師、隊員家長及隊員等共發放問卷550份,回收問卷522份,回收率94.9%。
1.2.3 訪談法 通過走訪和電話采訪等方式與學校領導和教育局的體衛藝科領導溝通,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1.2.4 考察法 通過對虹口區校園足球聯盟學校的實地考察調研,了解各學校場地、相關設施、教練員資質、訓練計劃、隊員水平、學校對校園足球的重視程度等狀況。
1.2.5 數理統計法 對各類調查數據進行計算統計和處理,將所有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并進行邏輯分析。
虹口區共有32所小學,其中有7所聯盟校,開展比例為21.8%;18所初中學校,其中7所為聯盟校,開展比例為38.8%;15所高中學校,其中有3所是聯盟校,開展比例為20%。
通過調查發現,虹口區青少年校園足球開展的情況還需加強,真正有自己的足球隊,并且經常組織系統性訓練的學校并不多。
對虹口區Q校、S校、W校的學生(參賽運動員)發放了1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37份。調查顯示,初二學生最多,共63人,占46%,是參賽運動員的主力軍;初一學生共41人,占30%;初三學生最少,共33人,占24%。
調查發現,初三學生面臨著中考,學習任務較重,參加比賽的人數相對較少;初一學生進入中學時間不長,對學校各方面還不是很熟悉,足球運動技能較差,與球隊的磨合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初二學生經過一年的足球訓練,技戰術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身體素質相對較好,運動技能較高。所以大部分教練員一般在初二學生中間選拔參賽隊員,盡可能使隊伍的實力組合最大化,力爭取得較好的成績。
學生參加足球運動的興趣與熱情是促進虹口區學生足球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尤其是在目前學生選擇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了解學生對于足球運動的真實感受,才能有的放矢調整相關策略,激發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調查對象為200名足球特色學校學生(有效填寫198份),結果如表1所示(選項可多選)。
從現有的各學校足球隊來看,大體可分成兩類:一類是長期訓練型的球隊;一類是短期集訓型的球隊。學生足球隊的訓練離不開專業的教練員,但并不是每一位體育教師都可以成為合格的足球運動教練員。通過相關調查顯示,虹口區學生足球隊教練員的數量不容樂觀,具體見表2。
上述幾所虹口區足球運動特色學校共有27位體育老師,其中具有足球教練員等級證書的卻只有8位,這也就意味著只有29.6%的體育教師可以勝任學生足球隊的訓練工作。這8位足球教練員中,E級、D級有5位,占62.5%,說明教練員等級還有待提高。
這一數據還僅僅局限于這幾所學生足球隊組建相對比較成熟的學校,其他的那些擁有學生足球隊的學校教練資源更為稀缺。

表2 全國校園足球特色校體育教師具有足球教練員等級普查匯總表(虹口區5所,2017年1月12日統計)
學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隨堂訓練是學生最主要的受教途徑,也是給更多學生提供足球運動的體驗機會,并從中發掘足球運動的人才。但問題在于足球課程并不是體育課程的全部內容,也不能代替其他的體育課程。如果足球課程在體育教學的授課比例中占得比較大的話,雖然會更有利于足球運動在校園中的開展,從而在青少年中能有更大的影響力和堅實基礎,但會影響學生體育的全面發展。
筆者調查學生足球訓練的時間,調查對象為200名足球特色學校學生(有效填寫198份),以每周為時間周期,以每次訓練在1小時以上為有效訓練時間,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
通過考察發現,目前虹口區有很多中小學都把足球課列為體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但缺少相應的學生足球訓練的系統課程,部分學校雖然開發了相關校本課程,但由于缺少足球運動的專業師資,課程還僅局限于學生興趣的激發。教練員在指導學生訓練時大多也是憑借自身經驗,并無課程體系的支撐。
學生的積極參與離不開家長的大力支持,為此了解家長對于學生足球訓練的配合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本項目需要重點調查的內容之一。對家長的調查,我們采取了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虹口區5所特色足球學校的家長發放了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87份,數據統計結果如表4~表6所示。
從表4~表6可以看出,家長雖支持孩子參與到學校的足球訓練中,但仍對孩子的知識文化學習表示擔憂。
虹口區是一個有著悠久傳統文化的市中心城區,足球運動可以使用的場地相當有限,在對學生及教練員進行有關足球訓練場地的滿意度調查時,幾乎百分百的答案是“不滿意”。這個遺憾其實并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只要整合虹口區的社會及學校資源,相信足球訓練場地問題一定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3.1.1 各校足球教練員具有一定的執教能力與經驗,但是,面對校園足球蓬勃發展的形勢,體育教師足球專業業務能力、教練等級素養還有待提高。
3.1.2 傳統的足球訓練方法和模式依然是一些學校開展校園足球訓練的主流,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足球技能學習,缺乏校園足球課程體系的支撐。
3.1.3 家長對子女選擇校園足球大部分持支持態度,這樣能增強子女的體質、磨煉意志,但大多數家長仍對孩子的學業成績影響表示擔憂。
3.1.4 足球傳統項目學校在足球場地大小、材質、足球器材數量、質量、經費投入等方面優于其他學校,但是足球場所與器材總體上不能滿足校園足球的發展需要,各級部門還需加大力度增加場所改造與投入力度。
3.2.1 建立學生足球運動長效發展機制虹口區目前正在推進的區域項目——“彩虹計劃”中的“促進健康工程”已經把足球運動列為其中需要重點運作的內容之一。計劃中明確表明,在遴選5所學校成為全國足球特色校的基礎上,創建8所學校成為上海市足球特色校;爭取區體育局的大力支持,采取購買服務、項目扶持等形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體育培訓、體育活動;爭取區財政局支持,負責做好體教結合項目調整經費的保障工作。相信有了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與保障,虹口區學生足球運動一定能健康有序發展。

表3 每周足球訓練課程次數

表4 你支持孩子參加校園足球活動嗎?(單選)

表5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參加哪些體育活動?(單選)

表6 你認為孩子參加校園足球運動是否會影響文化課(單選)
3.2.2 制訂科學的校園足球訓練計劃足球運動的專業性要求足球訓練必須有計劃地科學開展,足球特色學校足球隊日常訓練的盲目性、隨意性,會對學生的正常發展產生制約作用。因此,我們建議足球特色學校要本著科學的態度對待足球訓練,制訂科學的足球訓練計劃,積極參與校園足球課程體系建設,嚴格按照訓練計劃的要求執行日常的訓練工作,并逐步形成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縱線的逐級發展模式,讓學生學有所得,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足球運動這個大家庭中。
3.2.3 增強足球訓練專業師資力量 足球運動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運動,如果只局限于強身健體,那基本的簡單訓練即可達成目的,但若是上升到競賽層面,甚至為我國的足球運動輸送人才,就需要培養科學化能力強、指導能力充沛的教練員隊伍。就目前虹口區的學生足球訓練來看,可以考慮專業團隊引領、體育教師協同的模式。這樣既可以緩解當前專業足球教練員不足的問題,也可以培養出更多年輕的足球教練,擴大體育專業訓練人才隊伍,更好地指導各校足球訓練隊伍開展活動。
3.2.4 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同步發展
智育與體育從來就不是相互抵觸的,相反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隨著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理念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學校及教師意識到學科教育并不是學生發展的唯一途徑。學生足球運動要可持續健康發展,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改變觀念,作為增強學生體質、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一個抓手,和其他學科教育活動齊頭并進,共同發展。
[ 1 ] 國務院辦公廳.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 Z ].國辦發(2015)11號,2015.
[ 2 ] 董眾鳴,龔波,顏中杰.開展校園足球活動若干問題的探討[ 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2).
[ 3 ] 董眾鳴,枊志剛.上海市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4).
[ 4 ] 龔波,陶然成,董眾鳴.當前我國校園足球若干重大問題探討[ 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7(1).
[ 5 ] 谷進朝.對我國校園足球的反思[ J ].遼寧體育科技,2016(6).
[ 6 ] 胡慶山,曾麗娟,朱珈萱,王健.校園足球熱的審思——兼論中國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1).
[ 7 ] 梁冰.從足球熱思考制約我國校園足球發展的因素及對策[ J ].體育文化導刊,2017(1).
G843
A
1674-151X(2017)12-041-03
投稿日期:2017-04-28
馬延峰(1971—),體育教師。研究方向:足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