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增,任艷紅
(1.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0;2.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焦作 454100)
“互聯網+”背景下河南省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創新研究
李愛增1,任艷紅2
(1.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0;2.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焦作 454100)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以河南省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區作為研究對象,對河南省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創新進行研究。
“互聯網+”背景;河南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創新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網絡的便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也讓“互聯網+”這個名詞進入到我國民眾的視野。針對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來說,可以分為有形產品與無形產品。在傳統的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當中發現,有部分社區公共體育設施被毀壞或是居民不遵守制度等,相關工作人員無法管轄,使得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一直無法提升。在“互聯網+”的背景中,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實現“互聯網+”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的創新融合。社區服務體系是指以社區為基本單元,以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為依托,以社區全體居民、駐社區單位為對象,以公共服務、志愿服務、便民利民服務為主要內容,提高社區人們的生活質量。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屬于社區服務的下位,以滿足社區居民多樣性的生活服務為主要內容,將體育科學知識普及到每一位社區居民當中。河南省地處中原地帶,是華夏文化的中心,也是一個人口大省,城市人口占據總人口的30%,在這樣的一個人口大省中,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更要實現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創新,才能夠更好地為社區人口服務。
以河南省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筆者閱讀了大量有關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文獻,并在中國知網、數據庫及萬方網站中下載了有關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河南省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創新、“互聯網+”背景關鍵詞的文獻50篇,通過閱讀分析,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筆者走訪了河南省具有代表的城市進行調查研究,調查的城市有鄭州10個社區、洛陽6個社區、南陽6個社區、周口6個社區等,一共發放了300份調查問卷,收回的有效問卷為288份,有效率達到96%。
1.2.3 數理分析法 采用SPSS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數理分析。
由于我國的特殊體制,公共服務事業長久以來都是由政府占有提供,使得當前社會公共服務事業與其應有的公平、效率并不相符,不管是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制度還是資金來源,都牢牢地把控在政府手中。從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經費來源較為單一,體育公共服務的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的撥款,占到總比例的90%。換言之,只要政府在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上出現紕漏,社區體育活動就無法正常展開。因此容易出現經費短缺,阻礙當地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前進的步伐。

表1 河南省社區公共服務經費來源
通過對河南省不同城市開展社區活動的情況發現,在許多社區開展的社區公共體育活動并不樂觀,或是采用低水平運行,只是為了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進行開展。從表2對不同城市中隨機抽取了20個社區對社區體育活動開展進行分析可知,在抽取的20個社區中經常開展體育活動的為零,這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而一些偶爾開展的社區體育活動也被受到場地制約,開展的都是單一的、基礎的體育活動,從未開展過的數量達到9個之多,占到綜述的1/2,這體現了社區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上的不重視。從根本上來說,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是要基于社區的人口與設施相結合,而不是為了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進行。從表3可以看出,社區體育比賽開展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比賽參與的人數、形式及比賽的獎勵都沒有完善,使得每年都組織5次以上比賽的社區為零,分析其原因發現,主要有場地的局限、社區管理者對體育公共服務的重視度不夠及經費不足占據了較大的比重。
在河南省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中,除了上文分析的政府供給以外,志愿者公共服務供給模式也存在一部分,志愿者供給模式是以個人為主體,以慈善的方式來提供供給模式,這一模式受到了廣泛的應用,主要分為在社區中無償捐贈、志愿服務非盈利收費等。在隨機抽取的20個社區當中有志愿者供給模式的只占有6個,可見我國對于志愿者供給模式的宣傳力度不夠,許多社區并不知曉此種供給模式的存在,同時,社會環境也沒有給志愿者供給模式提供相應的支持,愿意參與到社區志愿者的人數也較少,短期內無法解決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供需問題。(表4)

表2 社區體育活動開展情況調查表

表3 社區比賽情況統計表

表3 志愿者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 n=20
共體育服務供給的研究上,總結出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分析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創新時,首先要明白主體為社區,所以首要考慮的就是用戶體驗,在“互聯網+”背景下利用互聯網思維,建立統一規范的“互聯網+社區服務”,改變傳統的社區供給單一、效率低的模式,實現多元化的創新型供給模式,如圖1所示。在“互聯網+社區服務”的創新供給模式上,形成了政府、企業與公眾3大中心主體,是一個完成的循環。公眾也就是社區用戶作為供給的實際需求者,可以通過眾籌的方式來實現對資金籌集并集中到政府部門;政府部門作為管理機構,以招標的方式選擇合適的企業對社區體育文化進行投資,由企業負責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維護及更新;企業作為體育服務的實際提供者,依靠自身的經濟實力,實現對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在“互聯網+”的公共供給模式下,可以保障高效化地讓社區人員享受到先進的體育設施。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運用到社區體育當中,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技術分析出不同社區人群對體育設施的需求,想要怎樣的設備、喜歡怎樣形式的比賽,想要的獎品都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整個河南省的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可以快速地進行計算,同時實現數據融合,將不同社區的數據進行對比,直觀地發現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更好地實現供給。例如,支付寶推出的“螞蟻森林”的公益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這個案例中通過計算用戶每天行走的步數來捐贈公益資金,通過支付寶組織,公司捐資,用戶參與的形式建立起環保節約的平臺。這個方式同樣可以運用在社區公共服務模式中,如體育硬件中安裝計算運動量的硬件,每次居民運動時可以同步到居民的個人信息中,并產生一定的能量值,刺激居民收集能量,從而激發居民的參與意識。(2)建立互聯網平臺上的政府、企業與公眾的信息溝通平臺,使3方通過線上的溝通,將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更有針對性,避免供給盲區與重復供給,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還可以將互聯網與一些體育設施相融合,在體育設施中安置報警系統,對小區中偷盜公共設施的行為,實施自身警報模式,保障社區公共體育設施的安全。
(1)在如今“共享經濟”火紅的時代,共享經濟中的一些創新的理念與方法也可以運用到社區體育當中,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技術分析出不同社區人群對體育設施的需求,想要怎樣的設備、喜歡怎樣形式的比賽,想要的獎品都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整個河南省的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可以快速地進行計算,同時實現數據融合,將不同社區的數據進行對比,直觀地發現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更好地實現供給。例如,支付寶推出的“螞蟻森林”的公益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這個案例中通過計算用戶每天行走的步數來捐贈公益資金,通過支付寶組織,公司捐資,用戶參與的形式建立起環保節約的平臺。這個方式同樣可以運用在社區公共服務模式中,如體育硬件中安裝計算運動量的硬件,每次居民運動時可以同步到居民的個人信息中,并產生一定的能量值,刺激居民收集能量,從而激發居民的參與意識。(2)建立互聯網平臺上的政府、企業與公眾的信息溝通平臺,使3方通過線上的溝通,將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更有針對性,避免供給盲區與重復供給,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還可以將互聯網與一些體育設施相融合,在體育設施中安置報警系統,對小區中偷盜公共設施的行為,實施自身警報模式,保障社區公共體育設施的安全。
從圖1可以看出,創新的供給理念是3方和諧循環地進行供給,但在這3方中,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公眾的想法與需求,在
筆者在閱讀大量國內外針對社區公了解公共的信息需求后,政府要決定采取怎樣的供給方式,如何獲取資源。當政府意識到自身供給資金出現問題時,要主動的地尋求企業的幫助,彌補自身供給能力的短板,有效實現公眾需要什么就供給什么的高效供給。在進行供給時,為了能夠避免體育硬件的投入損失,提升體育硬件的利用效率,政府可以利用互聯網調查每個地區的居民對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需求程度,合理安排每一個地區的投放程度,從需求決定供給。
在全民健身的時代,社區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要走出家門,走進社區,進行運動。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的社區人員對社區體育運動依然處于看熱鬧的階段,如果有比賽就去當觀眾看,如果沒有也不會主動地參與運動。同時,社區居民在訓練過程中往往依照自己的喜好進行訓練,今天練習一項、明天練習一項,沒有系統的訓練方式,也不明白如何進行科學地訓練、哪些動作是正確的、在運動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等。這類信息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發布到每一位社區居民當中,可以與社區居委會合作,成立線上的社區體育微信群,讓社區居民都加入到微信群中,宣傳健身知識、體育運動注意事項。筆者調查的鄭州市中原區的社區是一個生活節奏較慢的社區,社區中的許多居民都沒有健身的意識,每天待在家中的時間較長,很少出來走走,這樣容易出現許多問題,所以社區要對居民進行最好的體育健身知識的普及與宣傳,讓每一位社區的居民都感受到健身的信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社區的公告欄、墻報等加入社區的宣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社區人們的作息、運動習慣。
在圖1中沒有加入志愿者的供給服務模式,因為志愿者是以自愿的形式參與的無營利式的供給模式,志愿者模式在目前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當中參與者較少,但這并不影響志愿者隊伍的不斷擴大。在互聯網背景下,可以通過線上的志愿者協會宣傳,讓更多的社區年輕群體加入到志愿者供給模式當中,社區的年輕群體學習到先進的體育健身知識,并將其回饋到社區居民中。在開展體育項目時,志愿者還可以起到宣傳、后勤保障等作用,可以說有了志愿者的供給模式,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會更加順利與多元化。筆者在調查河南部分社區的體育活動時發現,許多社區的體育活動都是快走、慢跑等單一的活動,許多社區居民對這樣的公共服務已經不滿。因此,應在志愿者的帶領下,更好地實現多元化的體育活動,如志愿者教社區的老奶奶打太極拳、教大媽跳舞,開展籃球、兵乓球或是更多的體育活動。此舉是滿足個性化體育公共服務需求的有效措施。

圖1 “互聯網+社區服務”的創新供給模式
在“互聯網+”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中,我們要學會利用互聯網多元化創新的平臺,將互聯網中的信息技術運用到體育服務當中,讓社區居民享受到互聯網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改變,在互聯網模式的帶領下走出家門,走進社區,體驗多元化的社區活動,實現多元化、網絡化、智慧化的公共體育服務相結合。本文以河南省部分社區為例,給出了相關的創新供給研究,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不斷優化社區公眾體育服務,真正做到全面運動。
[ 1 ] 吳友良.DIM分析方法:基層社區公共體育服務信息化供給機制研究[ J ].中國體育科技,2016(6):3-7.
[ 2 ] 田寶山,田燏甲,郭修金等.社會治理背景下社區公共體育服務運行機制研究—
以上海為例[ 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23-28,63.
[ 3 ] 侯廣奇.成都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新名片—大眾健身操舞[ J ].當代體育科技,2013(19):120-121.
G812.4
A
1674-151X(2017)12-13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2.069
投稿日期:2017-04-11
李愛增(1981—),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休閑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