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鴻 傅錫霖 季堅衛
摘要:目的 探討采用自然光療法對預防早產兒黃疸發病的臨床療效,為進一步更好地應用于臨床提供依據。方法 將2015年3月~2016年2月入我院的80例早產兒按照隨機分組的辦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的喂養、保暖、抗感染以及黃疸的監測,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連續3 d采用自然光照射,每天照射3 h,比較兩組早產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率和血清膽紅素濃度。結果 采用自然光照射的干預組早產兒的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每日測定的早產兒血清膽紅素濃度干預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入院早產兒進行及時的光療干預可有效降低血清膽紅素濃度,減少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
關鍵詞:早產兒;預防;自然光療法;高膽紅素血癥
中圖分類號:R7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0-005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atural light therapy to prevent the onset of jaundice in premature infants,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2016 February,80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in our hospital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feeding,warm,anti infection and jaundice monitoring,interven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3 consecutive d by natural light irradiation, daily irradiation of 3 h,the incidence rate and serum bilirubin concentr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remature infant hyperbilirubinemia natural light interven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premature infa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serum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in preterm infants determination of the daily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imely admission of premature infants phototherapy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erum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erbilirubinemia.
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s;Prevention;Natural light therapy;Hyperbilirubinemia
由于早產兒機體發育狀況一般比足月產兒差,容易在新生兒時期出現黃疸、感染、短暫呼吸受阻、出血等合并癥,對其生命造成了極大的危害[1-2]。其中黃疸在這些合并癥中出現時間較早,且病情癥狀較重,時間持續較長,從而使其比足月產兒引起膽紅素腦病的幾率增加[3-4],最終可導致早產兒的致殘率上升,嚴重影響其生命質量。因此,及時對早產兒進行早期干預,可有效降低其體內非結合的膽紅素(UCB),從而預防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和發展。本研究旨在通過自然光療法預防早產兒黃疸的發病,減少其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發展,為進一步更好地應用于臨床提供科學依據,現將結果如實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于浙江省義烏市中心醫院入院的早產兒80例,所有早產兒均于出生24 h內入院,排除感染、短暫呼吸受阻、出血以及生命質量垂危的早產兒。包括男嬰45例,女嬰35例,胎齡26+4~35+6 w,平均胎齡(33.9±2.7)w,出生時體重1200~2850 g,平均體重(2100±358)g。按照隨機分組的辦法將其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早產兒的一般資料(性別及比例,平均胎齡,平均體重,臨床體征等方面)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于對照組40例早產兒進行常規的喂養、保暖、抗感染以及黃疸的監測,在此過程中注意參照我國有關早產兒黃疸干預方法,應用光療、白蛋白、酶誘導劑等[5-6],達到監測黃疸指數嚴密有效。干預組40例早產兒在上述基礎上采用自然光照射療法。待喂養早產兒后,盡可能暴露其皮膚(眼睛和生殖器要遮蔽),于玻璃窗后照射,盡可能避開太陽的直射(一般夏季照射時間從7~10時,冬季照射時間從12~15時),保持一定的溫度(32°為宜)和濕度,保持照射環境的安靜清潔,避免干擾早產兒。每天照射3 h,連續照射3 d。所有早產兒家屬均限定知情同意書。endprint
1.3測量指標
采用美國貝克曼CX9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嚴密監測80例早產兒的血清膽紅素濃度。測定時間為干預組每天照射結束后4 h,每個早產兒連測3次取平均值。同時注意觀察早產兒的不良反應。
1.4診斷標準
早產兒有關高膽紅素血癥的診斷標準參照金漢珍等編制的第四版《實用新生兒學》,其血清膽紅素濃度>256.5 μmol/L[7]。
1.5統計學處理
將每日測得的早產兒的血清膽紅素濃度值輸入SPSS18.0數據庫,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的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早產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的比較
干預組早產兒的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干預組中4例早產兒出現高膽紅素血癥,經免疫學、生化以及肝功能試驗等檢查均為肝細胞性黃疸,主要是結合膽紅素(CB)增高。
2.2兩組早產兒血清膽紅素濃度比較
每日測定的早產兒血清膽紅素濃度干預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除干預組發現4例高膽紅素血癥外,其余都<171 μmol/L,而對照組有8例雖未發生高膽紅素血癥但血清膽紅素濃度>171 μmol/L。
2.3不良反應
干預組早產兒出現1例脫水熱,1例腹瀉,分別經過喂養和服用消炎藥、口服補水等方式得到治愈。
3討論
早產兒與足月產兒相比機體發育狀況欠佳,功能不全,容易在新生兒時期出現黃疸、感染、短暫呼吸受阻、出血等合并癥,對其生命有嚴重的影響。據數據顯示:出生7 d以內的早產兒黃疸發生率可達40%~65%,并且80%的早產兒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癥狀[8]。黃疸病情癥狀較重,時間持續較長,從而使其比足月產兒引起膽紅素腦病的幾率增加,最終可導致早產兒的致殘率上升,嚴重影響其生命質量。有研究指出,早產兒血清膽紅素濃度>171 μmol/L即可對其神經系統產生損害,可出現不可逆的神經損傷,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因此,應及時對早產兒進行早期干預和積極治療,預防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和發展,減少后遺癥。
王麗娟等學者在研究中采用藍光和雙面藍光間斷每日照射的方法來證明光療可有效預防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9]。謝勝利在他的研究中采用嬰兒培養箱藍光光療儀照射8~12 h的方法來證明光療既可預防早產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又可避免膽紅素腦病[10]。由于藍光(因為藍光波峰在425~475 nm,而膽紅素對波長450~460 nm的光線吸收作用最強)照射超過72 h會對早產兒產生染色體損傷,而且需要控制醫學指征,因此本院采用波長范圍更廣的自然光療法來對其預防早產兒黃疸的發病的作用進行研究。
結果顯示:采用自然光照射的干預組早產兒的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每日測定的早產兒血清膽紅素濃度干預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中4例早產兒出現高膽紅素血癥,經免疫學、生化以及肝功能試驗等檢查均為肝細胞性黃疸,主要是結合膽紅素(CB)增高。另外出現1例脫水熱,1例腹瀉,分別經過喂養和服用消炎藥、口服補水等方式得到治愈。可見,對入院早產兒進行及時的光療干預可有效降低血清膽紅素濃度,減少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此外,在研究時我們還發現,胎齡越小,血清總蛋白、白蛋白水平越低,黃疸發生的風險越大,持續時間越長[11],我們采用白蛋白、酶誘導劑等進行干預,來控制早產兒黃疸的發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崢,譚華清,龐興甫,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處理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6,44(1):87-89.
[2]龐文文,趙文赫.毯式光纖黃疸治療儀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觀察[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s2):252-253.
[3]文靜,劉玲.早期藍光照射對早產兒膽紅素腦病的防治作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20):2238-2240.
[4]劉國珍.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211例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3):22-23.
[5]丁國芳,樸梅花.新生兒黃疸干預推薦方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3):185-187.
[6]王惠敏,潘攀,鄧益斌.兩種藍光照射方式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0,16(28):56-57.
[7]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71.
[8]陳升平,王鳳英,劉鳳玲.自然光療對預防早產兒黃疸發生的臨床觀察[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1,32(1):146-148.
[9]王麗娟,杜麗娟,張玉嬌,等.早期光療對早產兒黃疸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2):340-342.
[10]謝勝利.早期光療對早產兒黃疸防治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07,9(16):74.
[11]孫智勇,孫荃,白薇,等.早產兒生后黃疸情況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4,19(1):59-60.
編輯/楊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