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繼新
摘要:縣域高中是當今中國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重要的一部分,是農村教育的集中體現,是農村學子走向世界的大門,縣域高中的教育亟待提高,縣域高中的教學模式是提高縣域高中教學水平的平臺,可見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關鍵詞:縣域;素質教育;課堂模式
學生的學習由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形式、及身心因素關。我們要實現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外在能力和內在品質全面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人才,教學模式無論在教學理論和還是在素質教育教學實踐中都有重要的意義。雖然現在有很多的教學模式可以供我們參考,但筆者認為,不同的模式適用于不同的學生群體,縣域高中由于有一些獨有的特點,所以模式上也要有所不同,才能適應縣域高中生的學習需求[1]。
首先談談縣域高中的一般特點:
(1)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來自各個鄉鎮的初中,各個鄉鎮的初中的教學水平、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造成學生初中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差異化。
(2)學生的家庭特點: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同時還是留守兒童,和縣城內學生形成了差異化。
(3)教師的特點:縣城高中的教師平均的個人素質和業務素質相對于城市高中教師有一定的差距。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中介與橋梁。不得不承認縣域高中的素質教育是相對市區高中落后的,所以應該有適應縣域高中的素質教育模式,對于市區的領先的素質教育模式一方面要認真學習,一方面也要辯證運用,所以縣域高中應該有自己的教育特色,有一套針對自己學生的教育模式,目的就是要讓多數孩子成才。同時也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因為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積極地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是“樂學”的體現。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研究,我們總結市區高中的教學經驗,結合本縣的現狀,制訂了一套符合我們自身的教學模式,由于我們的課堂教學時間有一個不成文的分配,課頭約5分鐘復習,課中約30分鐘新課講練,課尾約5分鐘鞏固練習,所以我們校長把這個教學模式命名為“5+30+5”教學模式[2- 4]。
具體的是指:課頭約5分鐘,課堂小練1- 3個小題,起到預習效果檢測的作用;課中約30分鐘,本節課主體,探究新知,解決主干知識或學生預習解決不了的問題;課尾約5分鐘,本課教學效果檢測,也基本上是1- 3個小題。這一模式實現了由關注教師的教轉變為關注學生的學,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有效的落實了課改下所提出的“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第一階段:課頭5分鐘。
(1)內容安排:
復習:與這節課有關的課前知識;與這節課有關的學習方法;
糾錯:作業中的典型錯誤,學習中提出的問題了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教學問題。
預習:本節課的教材中的內容;本節課要補充的教學內容。
(2)呈現的形式。
多媒體呈現:展示課堂教學目標。課前做好可見,課上通過大屏幕給學生看。
講學稿呈現:將復習的內容、糾錯中的典型的題、增補到課堂內容都可以以講學稿的形式呈現出來。
教材:本節教學的相關內容。
(3)教師的活動。
展示課件:預習內容及要求;課堂教學目標;典型錯題的正確答案。
教師巡視,察言觀色,了解學生自學情況,端正學生自學態度,發展學生中的問題,便于上課講解。
(4)整體要求:內容要簡明扼要,問題要有針對性。
第二階段:課中30分鐘。
第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講重點,講關鍵,講突出問題。
第二,例題要充分發揮重點知識的輻射功能。
第三,練習題要充分發揮典型題多變的功能。
第三階段:課尾5分鐘。
內容安排:
小結:總結這一節課的內容。
鞏固練習:精選習題;分層設計。
思維拓展: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反思學生過程中的成敗體驗。
呈現形式:
多媒體呈現;講學稿呈現;學生探究交流。
教師活動:展示可見;指導幫助學生;布置作業。
以上是“5+30+5”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總框架,也明確了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這就保障了本次課題研究價值的最大化實現,也有助于落實“以生為本”理念。但是,在應用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注意,比如:①前后5分鐘,任務安排不明確,或者內容不恰當,學生實效性較差。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不斷培養。③30分鐘的精講,學呼聲思考的時間有限;學生活動體驗不夠充分;④情境創設受影響,教師激趣不濃。??
除了對基本模式有一定的要求之外,我們還對教學情感也有一定的要求,通過演繹和歸納兩種方法,從教學實際出發,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的逐步滲透實現素質教育的情感教學目標。
綜上可以看出,“5+30+5”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整個過程也容易掌控,也容易實施,對轉變長期應試教育下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對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由于該模式形成時間比較短,可能還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才能和學生的潛力,但筆者相信,在今后漫長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會不斷努力,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業務素質,同時根據自身特點進一步細化改良這個教學模式,使該模式能夠在縣域內達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為同類縣域高中起到借鑒作用[5]。
參考文獻
[1] 鄧桂琴.高中英語讀寫整合教學模式探究[J].才智,2015(22):244+246.
[2] 蔡春光.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模式芻議[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4):100-101.
[3] 周婉愉.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究[J].學周刊,2015(12):107.
[4] 任國棟.高中教學模式探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4(05):140.
[5] 王玉國,楊冰.縣域普通高中教學模式變革:實踐與反思[J].現代教育管理,2013(03):93-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