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義孟
摘要:小學階段,語文是基礎性的人文學科,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的必修課程。新課程改革提出,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應當不斷創新,立足課堂教學現狀,明確教學目標與方式,從而實現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目的,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也是同素質教育的理念相契合的,本文就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創新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研究對策
語文是小學生獲取漢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科,具有人文性特點。新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程教學重要性日益凸顯,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已然成為當下的重要課題。傳統應試教學模式顯然不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需求,也不能夠充分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新課改提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尊重小學生學習的主人翁地位,強化教師引導,使學生們能夠感知語文課堂中的無限價值,獲取最新的教學成果,實現自身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與創新的關聯
創新是民族進步與社會得以發展的不竭動力,對于教育教學而言同樣如此。教學創新不僅能夠促進教學成果的更新與普及,同時能夠培育出全方位的復合型人才,作為國學教育的基礎性課程,小學語文教學實現課堂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小學生不僅能夠獲取語文知識,同時還能夠培育良好的人文精神,對于個人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念的生成與塑造也起到了莫大的影響。新課程改革提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務必實現創新,唯有創新才能夠同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相迎合,才能夠滿足小學生不斷發展變化的學習需求??梢钥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創新,創新為其提供了發展動力。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創新對策
1、深化教學目標,激發學習熱情。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就是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所設置的教學目的,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與管理者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語文教學目標的設置上遵循客觀、實事求是的原則。由于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也發生了變化,不僅重視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是重視語文素養的培育與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文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來調動課堂教學氛圍,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幻燈片精美耐人尋味,能夠大大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教師要設計相應的教學問題來引導學生投入到課文學習中來,如小蝌蚪在找媽媽過程中都遇到了誰,它們都有什么特點,誰才是小蝌蚪真正的媽媽,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融入教學設計,為高效率地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2、培育自主學習習慣,強化引導。新課改提出,小學生應當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成為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傳統板書式的教學方式顯然不利于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反而抑制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也容易使小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產生依賴心理,難以實現自主學習。因此,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小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激發,一方面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獨立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良好行為,另一方面,要培育小學生的自信心,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小學生學習的主體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學習詩歌《靜夜思》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討論,對于教師所設置的問題進行交流,詩人所思的內容是什么,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就能夠一步步尋找到答案,通過自主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更容易印象深刻,然后教師再對課文內容進行細化講解,深化學生自學的知識。
3、鼓勵學習質疑,凸顯學生主體。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當圍繞著學生的學習開展。也就是說傳統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顯然同新課標理念相悖的,這就要求教師鼓勵學生敢于質疑課本知識,敢于質疑教師的答案,培育學生的自信心與質疑精神,發展學生獨立的人格品質。通過培育學生的質疑精神,將有助于學生個人的長遠發展,使其樹立一種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為實現小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做好心理鋪墊。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課堂組織者與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創設教學活動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如在學習《坐井觀天》一文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青蛙坐井觀天并非是自己的錯,而是環境所限制,這樣的觀點同樣值得鼓勵。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于學生質疑精神的培育要始終以正面評價為主,負激勵為輔,避免挫傷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尊心,這樣才能夠逐漸獲得學生的認可與配合。
4、創設良好教學氛圍,注重個體差異教學。環境對于學習效率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教師應當重視語文課堂良好教學環境的營造。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學習過程中更是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問題,良好積極的課堂教學環境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教師可以創設語文學習角或是在學習經典詩歌的時候播放舒緩的配樂來達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同時,教師還要意識到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個體差異性,能夠針對于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教學設計上做到少數服從多數,在生活中真正關心每一位學生,同學生建立良好的友誼,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語文課程的學習中來,為培育心理健全、品學兼優的新時代學生做好充足準備工作。
三、結語
進入二十一世紀,時代發展呈現出迅猛的趨勢,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也唯有通過創新才能夠同時代潮流相契合,這既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學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國家與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小學語文作為基礎人文學科對于塑造學生基礎知識體系與正確價值觀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理念與方式,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夠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率教學,才能夠為培育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田春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06):160-161.
[2] 武夢雯.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7,(20):1-2.
[3] 王莉.小學低年級語文教科書編制特點分析——以現行人教版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06):3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