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曉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在疾病治療中心理學的作用,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來探索新的疾病治療模式,從而突出心里學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為疾病治療提供切實可行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心理學;疾病治療;心理疏導
心理治療又稱為精神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主要是醫務人員利用心理學知識,通過對患者的表情、言語、行為舉止等進行觀察,結合其他手段對患者的疾病進行治療。心理學在疾病治療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不僅僅包括是精神疾病的治療,在身體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可有效幫助患者消除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提高治療效果[1]。心理學在疾病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醫學研究認為,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心理治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對心理學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進行探討與分析。
一、心理學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近年來,社會化進程和社會節奏加快,人們的生存壓力也與日俱增,社會因素成為致病的主要因素,從而使人們產生緊張、焦慮、抑郁、疲憊等一系列心理問題,誘發心理疾病,而心理的變化則會導致人的生理發生變化,使人類產生身體疾病。通常在身體疾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物理治療、化學治療和生物治療方法,如手術、藥物等[2]。現代醫學認為,造成身體疾病的主要因素除生物因素外,還有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因此在治療中不僅僅需要采用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還要通過心理疏導、安慰、行為構建、支持等,利用心理學的知識進行疾病治療,醫師正確認識心理學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性,進而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安慰和支持,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二、心理學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
患者在入院治療后,醫務人員有必要對患者提出的疑問或要求給予解答,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的表情、態度、行為、言談舉止等都會對患者的情緒及感受產生一定的影響,如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可以用和藹、耐心的語氣對患者進行疾病講解,用權威性語言給患者一定的積極暗示,對患者也會起到治療的作用。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通常會采用催眠療法、脫敏療法、厭惡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等多種治療方法,結合臨床治療工作,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護理干預,達到治療的目的。
在疾病治療中,醫護人員利用心理學知識,需要遵循以下幾個治療原則:
第一,鼓勵性原則。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希望可以早日解除病痛,促進身體康復,盡快投入到生活或工作中去,因此醫生在對患者心理疏導過程中要盡量采用鼓勵性語言,首先,醫生需要仔細聆聽患者對病史、病情、臨床癥狀、希望和治療感受進行訴說,并用同情、安慰、支持、理解的目光,用啟發或提問式的語言對使患者傾訴內心中的苦惱、郁悶,使不良情緒得以宣泄[3]。針對不同疾病治療,需要對患者的身體進行認真檢查,從而對癥治療,配合相關藥物,增添患者治愈信心,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治療依從性,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來面對疾病。
第二,關懷性原則。醫護人員在對患者的疾病治療過程中,需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樹立醫院良好的形象,因此醫護人員有義務對患者表達關心和關懷,這也是新型醫患關系的要求。部分醫護人員對患者十分冷漠,使患者產生畏懼或恐慌的心理,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消極情緒,治療依從性較差,治療效果難以得到有效提升[4]。而新型護患關系下,醫護人員要與患者進行心理角色互換,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給患者提供更加關懷、周到的服務,與患者之間應建立友好的關系,將患者當做是自己的朋友、親人,或是定時對患者進行病情訊問,都體現出關懷性原則,對患者的盡快康復具有促進的作用。
第三,疏導性原則。醫生在傾聽患者講述自身疾病起因或癥狀后,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水平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進行解答,必要時對專業術語進行解釋,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如向患者講解一些關于疾病和治療方面的知識,并多向患者講解疾病治愈的案例,增強患者治愈信心,并說明健康與情緒之間的關系,讓患者多保持輕松、愉悅的情緒,經常養養花、曬太陽、聽音樂、看書、跳舞等,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和焦慮的情緒,并告知患者對于該類疾病的預防辦法。
第四,保密性原則。部分患者的病因主要是來源于患者內心深處,涉及到患者的隱私,患者在向醫生講解病情時難以啟齒,因此醫生應向患者表示承諾,對患者的隱私嚴格保密,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讓患者訴說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工作[5]。醫生還應幫助患者對病史材料進行分析,從而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一起幫患者對疾病產生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是從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方面,幫助患者提高對疾病的認識,消除患者思想顧慮,才能患者進行對癥下藥,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由于現在部分疾病主要是由于內心壓力過大、過度勞累或心理郁結所導致,因此在心理疏導過程中秉承保密性原則是必要的。
三、結語
在現代醫學研究過程中,在疾病治療過程中不僅僅需要采用傳統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方法,還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利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技巧,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確保患者在疾病治療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態,與醫生建立友好的護患關系,才能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提高疾病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濤,黎觀保,梁科友,賈世青. 脊柱-骨盆矢狀面平衡及其在脊柱疾病治療中的作用[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3):2423-2430.
[2] 高于英. 淺談活血化瘀法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04):82-83.
[3] 肖菊花,葉軍,朱劍芳. 超聲引導經皮注射無水酒精術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J]. 贛南醫學院學報,2009,(01):156-158.
[4] 張昕,魏盟. 內皮祖細胞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中的治療作用[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10):794-796.
[5] 張小玲,黎滿全,張龍桂. 心理輔導治療在性病患者中的作用[J]. 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1995,(S1):27-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