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海林
有效開展區域活動 與幼兒共成長
文 王海林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應該是一種自由的活動,在游戲中可以自主選擇,決定玩什么,怎么玩。新《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應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因此,我們應該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下面就我園開展區域活動的一些嘗試與大家進行分享。
幼兒;區域活動;本土資源
(一)解放思想,轉變教育觀念
在新《規程》第三十條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當將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室內外環境創設開放的、多樣的區域活動空間,提供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兒讀物,支持幼兒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與探究的欲望。通過理論學習,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從思想引領、行動實踐貫徹《指南》精神和《規程》理念,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科學的育兒觀念,讓老師們自覺行動,主動創新。
(二)采取多渠道學習
第一,學文件。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綱要》《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師專業化標準》等指導性、綱領性文件。第二,觀摩活動。走出去請進來,我園近兩年多次到省市內外學習,感觸很深,蘇北與蘇南的差別,農村與城市的距離,我經常反思,我們該怎么做?能為農村的孩子做點什么?在困惑的時候,我們得到了教育局領導的指導,并給我們提供學習的機會。起初,老師們區域活動的概念和定義不是太明晰,我們還通過互聯網、刊物學習,提高老師的認識。在開展各項活動中,校長重視,經費得到保障,家長支持、理解、配合……這一切的有利條件有效地促進了我園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
(一)有效開展區域活動
開展區域活動對于已經習慣組織集體教學活動的老師來說,無論是在認識上還是在行為上都面臨著挑戰。開始時老師有為難情緒,有困惑:設計區域茫然,幼兒玩的時間不長就不感興趣,游戲缺乏趣味性,結果失去了游戲的“生命力”。為此,我們一起圍繞大家共同困惑的問題,進行反思、討論、辨析,做觀察記錄的梳理,查找哪些區域幼兒喜歡玩,哪些區域幼兒不感興趣。針對出現的問題,查找原因,與孩子們交流,發現問題在于老師固定幼兒參與區域活動,不是幼兒自主選擇。因此,我們每個班都讓進步大、表現好的孩子優先選擇,讓幼兒有優先選擇內容的權利。好玩的游戲區域人多,老師就補充材料,適時指導幼兒自己主動協調,增強了幼兒主動交往的能力。在游戲過程中,由孩子們分配角色、制定規則、自覺遵守,培養了幼兒的規則意識。當幼兒需要幫助時,老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及時介入,提供支持;讓幼兒有選擇時間的權利,晨間接待時幼兒可以自主選擇區域游戲,幼兒離園前后也可以自主玩公共區域游戲,發現幼兒專心致志時不要急于阻止游戲,我們走廊上的公共區域不分班級讓幼兒自由選擇。
(二)創設適宜的環境
首先,要因地制宜,合理設置活動區。在設置活動區時,根據我園的活動室空間特點,將其分為相對安靜的和活動性較強的兩類,把較安靜的區域相對集中在一起,如大班益智區、美工區;活動性較強的則相鄰設置,如小班娃娃家、建構區。既可以避免相互干擾,又可以相互作用和補充,形成合理的結構,較好地發揮整體功能。其次,活動區環境的創設要與教育目標相結合,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如開展“我是中國娃”主題活動時,我們將閱讀區與話吧相連接,讓幼兒參觀與中國文化相關的物品資料,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三)材料的合理投放
1.材料的投放要有針對性。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在超市、美食城、益智區都投放了10以內的數字卡片,幼兒在購買的過程中鞏固復習10以內數的分成。
2.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相融合。區域活動是主題活動的延伸和補充,區域活動應該以主題背景為依據,各班級根據主題目標設計各班的區域內容。如:大班幼兒玩的“郵遞員送貨”,讓幼兒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中班“新年的秘密”,讓幼兒認識新年歷,做紙龍鞭炮,感受新年的氣氛;小班“神奇的模板”,讓幼兒用不同的圖形拼出自己想象出來的不同物體,讓幼兒在區域游戲活動中延伸和補充主題教育內容。
3.材料內容具有針對性。投放的材料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要保證幼兒的安全,選擇幼兒能玩、會玩、喜歡玩的材料。如:小班幼兒最喜歡玩“娃娃家”,學媽媽化妝、燒飯、洗衣服、幫寶寶洗澡,學奶奶帶寶寶、打掃衛生;中班幼兒喜歡玩“理發店”“超市”;大班幼兒喜歡做手工、畫畫、看圖書。因此,作為老師,要更多地關注幼兒的想法,提供豐富的材料和有層次的創設區域顯得尤為重要。此刻,對老師的專業技能要求更高。通過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研討,增強教師對區域活動的理解,從而提升教師創設區域活動的指導能力。適時以角色進入適宜的指導,幫助幼兒打消半途而廢的念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興趣。
4.材料的投放可“一物多玩”。如小班停車場可以讓幼兒將車分類擺放,也可以通過游戲讓幼兒認識標志,遵守交通規則;中班用不同色彩的橡皮泥做不同的食品送到“超市”或“美食城”銷售;大班幼兒在美工區里用不同色彩的手工紙、掛歷紙,幼兒可折紙,制作禮品盒送到“小超市”出售,也可以進行剪紙、撕紙、貼畫等等。
5.及時評價、分析游戲活動。(1)讓幼兒的自我評價或者對他人進行評價。中大班的教師可組織幼兒談一談自己或同伴在活動區的表現,通過幼兒對自己或對他人的評價,進一步提高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2)教師作全面總結。對全班幼兒的活動情況進行整體概括,教師應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幼兒,總結以鼓勵和表揚為主,適當指出其不足,促進幼兒發展。(3)教師要寫觀察筆記、教育隨筆,積累經驗。
區域環境是每一個活動區的內容、要求、方法、規則及幼兒學習過程的具體化呈現。區域活動創設得好,能夠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平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環境創設中的參與程度和方式是不一樣的,小班幼兒參與更多的是生活化模仿,如穿衣服、洗手帕、梳頭、串項鏈、喂食等等;中、大班幼兒會更多地參與到區域環境的規劃、布局和設計中,如“醫院”“超市”布置“娃娃家”“美食街”等等。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幼兒提供操作材料,例如我園大部分區域材料都是由家長提供的廢舊物品及農作物,經過老師和幼兒共同處理變廢為寶,如棉花、種子、紅薯、玉米芯、簸箕、篩子、瓶子等等。
區域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幼兒在區域游戲過程中,充分地得到自我表現,學會了互相交往,友好協作,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如:中班小朋友在生活中要用筷子,我們在游戲活動中讓孩子們在米中尋寶,不知不覺地練習使用筷子,幼兒的興趣得到了彰顯,體驗成功的樂趣。我們經常開展區域活動現場研討,記錄現狀,分析原因,及時調整策略。在規劃設計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思考、探索、發現、創新,專業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幼兒園的每一項活動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我園每學期都請家長走進幼兒園,參加游戲開放周活動,舉行親子游戲活動、親子閱讀活動、家長助教活動,讓家長幫助我們收集所需的材料,節約社會資源。本學期全園用不同材料開展了親子手工創意活動,小班幼兒用手指點畫,各種姿態的梅花競相開放;中班幼兒用樹葉貼畫,各種動物千姿百態;大班的種子貼畫、水果貼畫、蛋殼貼畫豐富多彩、創意無窮。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各項活動,有助于轉變家長的育兒觀念,克服成人化、小學化的教育傾向。
自我園開展區域活動以來,我們堅持常態化、多元化,我們始終堅持兩個視角:一是站在教師的立場去思考問題,了解教師的想法、困難、行為、需求,有針對性地采用老師們樂意接受的教研活動形式;二是站在兒童的立場去思考問題,靜下心來觀察幼兒、研究幼兒,創設適合孩子們發展的學習環境,采用符合幼兒需求的指導方式指導幼兒游戲。讓每一個幼兒在幼兒園得到健康、快樂、長足的發展。
在區域活動實踐中,我們意識到,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個別化、隨機性特點與集體教學的結構化、組織化特點在幼兒教育中具有同樣重要意義。因此,行之有效的區域活動應結合幼兒園其他形式的教育,與集體教學互補,既重視兒童的自主探究學習,又發揮教師的引導和支持作用,促進區域活動與集體教學達到共存和相融,根據兩者的特點,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綜合、靈活地加以組合運用。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在立足傳統的基礎上,積極落實《指南》和《規程》精神,促進幼兒園保教質量不斷提升,建立適宜于本園特點的園本教育課程。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鹽東鎮幼兒園)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朱莉·布拉德.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