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錦
摘 要:隨著網絡的普及,學校可以通過運用互聯網發揮教育優勢,實現家校共育,對學生進行德育管理。要建設班級網絡家園,加強家校溝通;通過網絡平臺培訓家長,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通過遠程與學生及家長互動,提升德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德育;應用;家校共育
中圖分類號:G636;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6-0008-01
信息技術的發展,讓人們的溝通渠道變得多種多樣。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學生實施德育,還可以和家長之間快速地進行信息反饋,實現家校共育。因此,學校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對學生實施德育。現結合實際,對有效運用互聯網實施德育、實現家校共育的措施進行研究。
一、建設網站,加強溝通
學校可以利用博客這一平臺,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生的德育管理中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并能與學校教育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共同構建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建設班級網絡家園,形成網絡化的開放教學,可以讓家長便捷、迅速地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可以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實現共育。例如,教師可建設班級博客,將學生的在校表現、教師的評語、學校的活動及臨時通知等發布到博客上,讓家長及時、準確地了解。家長登錄后,可以通過留言系統給班級留言,與教師探討教育方法。例如,對于有偏科現象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博客上和家長溝通,探討解決辦法,如:老師在課堂上講得更仔細一點,課后親自輔導該學生;學生回家后,家長要關心其學習,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對于偏科科目不要存在抵觸情緒,要有戰勝它的信心。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博客上開辟家校溝通平臺,交流學生在德育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幫助家長解決。比如,有家長對于孩子早戀不知道如何應對,想了解其他家長對這一問題有怎樣的辦法,這時,家長們就可以在博客上進行交流。然后,班主任分析家長們探討的辦法,與家長積極進行配合,在盡量不損害學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幫助學生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二、網絡培訓,形成合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斷改變。有些家長對于新型教育方式不夠了解,但是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對學生的德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有必要通過網絡開展家庭教育培訓,讓家長接受教師的指導,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先進的教育方式,從而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為學生的德育出力。教師通過網絡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導,可以幫助家長解決德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學校可通過建立微信群或微課平臺,對家長進行網上培訓,指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實施德育的方法。比如,班主任了解到學生李某成績較差、性格倔強、自尊心強、逆反心理嚴重,對家長和一些老師的教育有嚴重的抵觸情緒。于是,班主任在“荔枝微課”平臺開設了一個講座,對家長進行教育指導。指導內容主要包括:家長應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要閱讀相關教育書籍,提高教育水平;家長在平時盡量避免對學生進行批評,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可開展一些家庭活動如旅游活動等,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放松學生的情緒,或給學生辦生日會,拉近家長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微課平臺上,建議家長積極和孩子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進行交流,共同商討改正孩子缺點的辦法。家長要避免直接批評孩子,而是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予以表揚,從而改善孩子的抵觸情緒。另外,建議家長帶領學生閱讀一些書籍,讓學生通過閱讀自己感悟,慢慢改變自己的想法,進而逐漸改變過于倔強的性格。
三、遠程互動,共享資源
為打破德育課堂教學的時空界限,學校應研究將信息技術和德育課程進行有效整合的方法。教師可運用網絡進行家校遠程互動,共享教學資源,實現家校共育,取得共贏。每逢節假日,教師可以通過微博與學生遠程互動,師生之間可以進行遠程交流。教師還可以開發家長資源,讓家長參與課程互動,形成家校合作,開展多方面的德育活動。教師可在微博平臺上布置假日實踐作業,通過遠程互動,隨時隨地進行家校德育互動,使學生的德育活動更具開放性和實效性。例如,清明節時,教師可在微博開設“清明祭英烈”話題,布置德育作業,讓學生參加學校的祭英烈活動,然后看一篇英雄事跡,再寫一篇讀后感,寫英雄的優秀品格及精神,寫在這位英雄身上學到了什么,在以后的生活中應該怎么做。學生們紛紛在微博上寫道:他堅持不懈的精神震撼了我,我覺得自己如果努力學習英語應該可以學得很好,不應該看見英語就退卻;看了他的事跡后我瞬間醒悟,知識是無限的,我不應該因為現在的成績而自傲、自以為是,要知道虛心使人進步。同時,家長可以對學生的話題做出評價,家長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還能參與到學生的德育實踐活動中。家長還可以在微博上與教師和其他家長進行互動,交流一些教育成果,相互學習,相互分享。
四、結束語
總之,教師只要合理運用互聯網,把互聯網運用到德育管理中,利用網絡加強與學生及家長的溝通交流,指導家長對學生進行德育實踐,打破時空界限共享教育資源,實現家校共育,就能提高德育教學實效性,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秦彬.搭建網絡平臺,積極開展家校共育[J].華夏教師,2017(06).
[2]任雪梅.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中小學家校合作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