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摘要國有企業主導、影響和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黨組織是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力量,如何發揮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的政治引領作用意義重大,是當前黨建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加強 國企黨組織 建設 改革
國有企業作為共和國的長子,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為維護社會穩定和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但國有企業不斷的深化改革和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面向未來,要切實肩負起重大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黨建。
一、深刻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內涵和要求
(一)充分認識國企黨組織在企業中的重要地位
搞好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所謂“核心圍著中心轉,中心為了核心干”,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黨組織的領導,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生產效益的攀升,離不開黨工團組織營造的“心齊、氣順、風正、勁足、家和”的良好局面。只有更好地發揮好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企業正確貫徹執行,才能推動企業更好更快發展;只有更好地發揮好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組織動員好廣大黨員干部和職工群眾,才能確保企業和諧穩定發展。
(二)深刻理解國企改革對強化黨建的本質要求
進一步深化黨建是國企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不斷取得重大進展,但也存在著現代企業制度還不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待完善,國有資本運行效率需進一步提高。在《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中共中央、國務院用很大篇幅,對“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做了具體要求和闡述。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國家有關部委負責人在對《指導意見》解讀時,用“活力”、“民生”、“薪酬”和“監督”四個關鍵詞進行了精華提煉,這些都是帶有方向性、全局性、長遠性和關鍵性的問題,都是涉及廣大職工切身利益、容易引發不穩定因素的重大問題,要想持續有效地推進,離不開黨組織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組織保證。只有這樣,“活力”才有群眾基礎,“民生”和“薪酬”才能以人為本,“監督”才能落到實處,國企改革才不會發生“改旗易幟”和“封閉僵化”。
二、關于加強國有企業黨建的思考和建議
國有企業改革對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國企黨組織在把關定向、凝心聚力、圍繞中心和服務大局上,同樣應呈現出更新的作為和成效。改革、發展和穩定作為企業永恒的主題,其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說到底就是為了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為此,國企黨組織作為深化改革的總舵手,必須在推進過程中牢牢把握好幾個關鍵節點:
(一)改革是動力
在促進改革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黨組織領導機制。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一個重點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而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實踐證明,企業領導班子是否具有較強的履職能力,直接決定工作的落實,影響事業的成敗。因此,黨管干部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各個領域中,要始終堅持“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原則,一方面,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在企業得以貫徹執行;另一方面,能夠找準黨組織在企業決策管理中的位置,避免因黨委班子、董事會、經理層各唱各的調,削弱了黨對企業的政治領導,把企業推向管理紊亂、政令不暢的不利局面。
(二)發展是目的
在推動發展上,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國有企業要推進改革,必須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法規政令按步驟推進,這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牢牢牽住“三重一大”這個“牛鼻子”。“三重一大”,即: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三重一大”是國企管理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民主集中制的具體體現,有利于充分發揮領導班子成員的聰明才智,廣泛征求集體建議和意見,也是企業黨風廉政建設的切入點,對完善廉政風險防范機制,從源頭上防治腐敗、減少經營決策失誤,保證和促進企業健康有序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三)穩定是前提
在維護穩定上,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民主管理機制。“企”字上“人”下“止”,從一定意義上,揭示了企業由人開始,到人而止。所謂“企興人旺人興企,人旺企興企旺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既是實現職工當家作主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正確處理企業內部關系,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途徑。民主管理的精髓在于行眾人之權、集眾人之智、謀眾人之利。為此,黨組織要把堅持和完善職代會制度作為推進民主管理的一根針,把廠務公開和職工評議作為推進民主管理的兩只手,把落實好職工董事、職工監事、職工巡查等各項民主管理制度作為推進民主管理的千條線,讓公開、公平、公正切實為企業穩定提供強大的群眾基礎和堅實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