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蘭
摘 要:教育家贊可夫說:“書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全國各地課堂教學改革風起云涌,許多先進經驗紛紛亮相,成為新課程教學的亮麗風景。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緊跟時代潮流,堅持以“讓成績成為教學過程改造的自然結果”為理念,依據現代教學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循序漸進地整體改造教學過程。如今,教學過程實現了6大領域的20個轉變,其中,課堂教學形態由教師講知識點、學生做練習向教師指導的探究活動進行了轉變。下面文章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這一“蝶變”過程。
關鍵詞:新課標;課堂教學;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為落實課程理念和課程標準,《歷城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評價方案》(2014年7月)中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提出部分要求是體現活動的“四要素”特征,即活動目的明確、程序合理、策略恰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注重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面性、交互性、靈活性和參與度。
在課改前,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往往采用這種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式,雖然在短期內或許能夠提高思想品德(以下簡稱“思品”)課的合格率,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必然會導致學生厭學,更會忽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情感教育,其結果是學生越來越多地表現為德行分離。這不得不說是教育的悲哀。
課改后,在思品課堂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活動,把學生引入一個水草豐美的大草原,他們的參與熱情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不由自主地去探索其中的奧妙,教學活動生機盎然。老師們避免了冗長的講解,不找結論,而是讓學生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自然得出結論,讓學生體會到了什么叫“學著樂,樂著學”。
最后,依據教材重點,課堂上我設計了一個“即興表演情景劇”的活動。
表演內容:《最好的禮物》。結合注意文明禮貌與不注意文明禮貌的現象,自編自演小品,可分為家庭篇、公共場所篇、學校篇等不同場景。
表演規則:
(1)每組至少選出2名表演者。
(2)小組內其他同學幫助表演者設計臺詞或表演技巧,供表演者參考。
(3)表演者上臺先介紹自己扮演的角色。表演要體現主題、不笑場。
準備時間:4分鐘。
接著所有學生開始在組內按照表演規則進行自編自導,巡視每個小組,并進行指點。等所有組都準備好了,請兩組準備較好的學生上臺展示。
表演結束之后,我及時拋出問題:組內提出合適的問題供大家思考。
組內所有學生又開動了腦筋,針對所展示情景劇,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幾經思維火花的碰撞,提出了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通過整理,歸納出了3個問題:
(1)你贊同哪一種做法?為什么?
(2)假如你受到如此待遇,會有什么感受?
(3)從中可以看出應怎樣文明交往?
由學生隨時將整理出的問題呈現在課件上。學生在組內開始討論問題,充分交流后在班上爭相交流自己組的看法。再一次產生思維的碰撞,而我只在旁邊點撥、升華。
通過角色體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生成升華,學生認識到對待弱勢群體要從自己做起,學會尊重,學會關心,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幫助。在這樣的探究活動中,突出了學生的認知、體驗、道德踐行作用,著力解決學生在實際生活、學習、交往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激發思考和行動力,實現了知識的“軟著陸”,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從而高效地達成了本節課的大部分三維目標。
很顯然,針對同一知識點,課改后的處理方式可將三維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探究活動,符合區評價方案的要求,使教學過程有起有伏,形成節奏,呈現很強的動態性。充分體現了新課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落實了德育以生活為基礎,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回歸社會、順應時代”的基本理念。因此,課堂因活動而精彩,因精彩而彰顯學生個性,綻放生命的光彩。
總之,新課標引領下的以探究活動為載體的思品課堂是動態的藝術品。它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敢想,敢說,敢演,敢爭;它是充滿快樂的七彩舞臺……讓我們乘著課改的翅膀,與課堂教學形態的轉變一起同行,實現“蝶變”新生!
參考文獻:
[1]張 徹.情感與語言教學[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2(8):129.
[2]劉 偉.淺談情感教學理論的幾個問題[J].教育探索,2000(3):53.
[3]孟慶男.新課程營造新型的課堂教學形態[J].學科教育,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