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
摘要中國電信吉林公司審計部在轉型變革過程中,不斷面對新情況、摸索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在劃小承包過程中,審計部門摸索出“加、減、乘、除”工作法,有效支撐了公司的內部變革。
關鍵詞內控 企業風險控制 助手
今年以來,內控審計突出以服務支撐為主題,著眼解決業務部門的實際問題,創新“加減乘除”工作法,重新審視、梳理和規范內控審計工作,在劃小工作的推動下,為企業高效運轉提供有力保障。
一、勤用加法,推動內控審計工作由被動向主動轉變
加法,就是學習創新,注重實效。
一是在工作內容上“加項”。建立訂單式審計支撐管理方式,從角色轉變和工作模式創新兩方面人手,提升感知,服務大局,讓審計成為“保健醫”,大家良好的合作和咨詢伙伴。更要結合公司健康發展需要,充分尊重劃小中對應支撐的部門提出的要求,緊貼生產經營一線,增加“短、平、快”專項審計調查項目,與集團審計方案不斷磨合,真正將業務部門關心的、關注的工作做為審計的重點。
二是在工作方法上“加料”。通過審計素質提升培訓,在信息化系統的收入演變過程中,結合額度大小及異常情況,抓住重點逐級深入,梳理編制與收入有關的重點風險事項,并在地市現場審計中實踐,發現了有贈款操作權限人員過多,深入調查還發現IT控制中授權過度的風險問題。
三是在質量上“加精”。明確提出審計事項閉環管理的思路,結合每年度的審計結果進行動態更新,把發現問題、查找內控缺陷、深層次整改有機結合起來,有的放矢協助相關部門及地市分公司解決風險問題,改善客戶感知。
二、善用減法,推動審計工作由粗放向精細轉變
減法,就是減少環節、優化服務。
今年的審計項目涵蓋范圍廣,如何合理的將審計項目推進,而不增加基層配合的壓力,內控團隊在各級領導的指導下,在劃小的推動下,改變項目擔任負責制為項目團隊化管理,一次進點,多項目協同,將項目以團隊配合方式穿插進行,團隊配合、互相支撐、合理推進,共同學習進步,實現專業化到扁平化管理,多報告展現,多結果應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巧用乘法,擴大審計服務半徑,提升審計成果應用
乘法,就是舉一反三,讓成效翻倍。
內控的發現具有廣泛性、代表性,如何將審計發現更有效地促進企業的效能提升?內控團隊精耕細作,挖掘出單點輻射多點,一個地市輻射全省的工作方法。充分發揮內控由點及線,以線帶面的作用和效果。一是內容輻射,單點發現問題,向縱深挖掘細小問題產生的根源,并橫向延展到類同風險事項,判斷可能產生的其他風險;二是在區域輻射,一點發現問題,多點復制跟進,及時進行風險案例提示,對其他地市起到警示和借鑒作用。
例如在某地市發現營業款結算為負,深入了解發現部分代理商截流營業資金做為終端補貼,存在極大的資金管理風險。盡管有集團文件《關于全面推行差額結算的通知》,但沒有下達本地化的政策文件,從內控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還是應該關注深層次的風險問題:一是政策支撐文件必須下達,郵件不能做為業務管理的依據;二是代理商選擇的補貼額度最高不得高于終端零售價格,并僅限于省級合約終端,加強稽核并定期抽檢;三是防范欠款時間長,超過繳納時限發票不到位的風險問題;四是指定專人管理終端款發票,建立管理臺帳,超過保證金或繳納時限時,必須暫停該代理商工號進行風險控制。
再比如在對往年審計發現的整改痕跡驗證環節,發現優惠及特殊業務審批單管理方面某地市整改的非常好,而有的地市也進行了整改,但仍存在舞弊的風險和漏洞,我們不僅給出建議,還將好的地市如何做的,細節的方方面面復制給問題地市,幫助其整改。
通過我們的工作,將地市公司做的好的方面予以放大、發揚,而不好的方面授予經實踐驗證、切實可行的改進方式、方法,明確我們今后工作的方向就是被審計單位能整改并愿意整改,審計為企業服務的職能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四、活用除法,推動內控審計由堵漏向防控轉變
除法,就是多措并舉,讓風險成倍遞減。
對于內控審計,我們多渠道、多手段,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方面工作,更有效地防范內控風險。事前,現場審計中就涉及的內控細則的控制點進行宣貫和講解,如在稽核控制環節,就如何做好授權審批管理進行了由點及面的的風險宣貫,切實幫助地市公司認識到內控的重要性、必要性;事中,建立豐富了審計案例庫,將風險描述、產生原因、改進措施、整改推進等事項歸集整理,利用進點審計契機,送指導、培訓下基層;事后,加大對整改事項的復查,立足當下,發現一個問題,整改一個缺陷,梳理一個流程、規范一項業務。通過活用除法,多措并舉,真正實現審計工作的全方位滲透,促進成果轉化,有效防控風險,提升管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