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要企業要長遠發展,穩步提升,就要有專業技術人才有機組成企業的基石,而堅固的基石需要企業來造就。特別是當前煤炭市場極度低迷,企業資金形勢嚴峻,脫貧解困任務艱巨,度危求生舉步維艱的形勢下,更要立足長遠,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專業技術人才管理工作,重視人才隊伍建設,選好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企業才有發展轉型的希望。
關鍵詞專業技術人才 理念 機制 重點
一、煤炭企業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作為煤炭企業的專業技術人才的范疇,我認為主要包括煤炭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政工管理人員以及安全生產技能人員等,他們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潛能的發揮對企業的經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管理和使用好這支隊伍,對于企業興衰、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加強煤炭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管理,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二、煤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數量總體不足,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煤炭企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條件艱苦,工作環境惡劣,專業技術人才總量不足,占員工總數的比例偏低,人才匱乏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導致企業專業技術發展不力。特別是近年來煤炭市場極度低迷,企業生產經營形勢嚴峻的形勢下,人才流失現象更加嚴重。
(二)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創新意識能力不足
專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相對較低已經成為煤炭企業的普遍現象,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步伐較慢,創新能力相對欠缺。由于煤炭行業,各種專業相對單一,大多數人都從事相對比較固定的工作,專業性、行業性、特殊性都比較強,相應的人才隊伍整體活力較差。
(三)專業結構矛盾突出,井下專業人員欠缺
近幾年來,肥城礦業集團公司接收安置的大中專畢業生中,文教衛生、經濟、教育等類別人才較多,工程技術類人才偏少,導致煤礦主體專業人才與非主體專業人才之間的比例失衡?,F有煤礦主體專業人才總量不足,特別是采礦、水文地質、測量、通風安全等方面的人才較為匱乏。
三、煤炭企業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的措施
(一)樹立四個理念,加強組織領導
第一,人才優先發展理念。企業改革發展中,堅持人才資源開發與改革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原則,人才資源開發適度超前,優先發展,滿足企業發展、項目建設、生產進展的實際需要,未雨綢繆,科學謀劃,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規劃,分步實施,保證專業人才開發與實際需求相適應,防止人才供需脫節。第二,人才持續發展理念。在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中,堅持自主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企業教育資源自身優勢,大規模培養培訓各類人才,積極盤活用好企業內部人才,使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二)創新三個機制,盤活人才資源
1.引進機制——抓好招聘與計劃,選好人才。企業在招聘人員的時候,不僅要注意學歷層次和文化素質,也要注意自身素質和道德素養,選擇那些價值觀與本企業制度和文化相一致的人員,也應把企業現狀和發展規劃,如實地告訴應聘者,要做到兩廂情愿,雙向選擇。同時,要加強新招聘人員的入礦教育,包括企業的現狀、企業的發展前景、企業的人文環境、企業的規章制度等內容,使其盡快的融入企業大家庭,盡快適應角色轉換。
2.開發機制——抓好培訓與開發,培養人才。注重提升能力,強化培養培訓,多層次培養人才。根據企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健全完善開發型人才培養機制,建立企業自主培養與委托高校培養相結合、長期培養與短期培訓相結合、教育培養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各類專業人才特別是煤礦主體專業人才培養,膨脹人才規模,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
3.發展機制——適應愿望與要求,留住人才。
(1)適應人才事業和理想需求,用發展留人。企業要明確戰略發展的目標,要讓人才感到有希望、有方向、有動力,通過提高人才對自己和企業的滿意度,來保證企業吸引人才,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長久地留住人才。
(2)適應人才薪酬與物質需求,用待遇留人。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一要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不斷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并根據個人貢獻大小,適當拉開分配檔次;二要不斷完善獎勵制度,建立企業獎勵基金,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實行獎勵;三要不斷完善福利制度,保證各類人才的福利待遇隨著企業效益的提高而不斷提高。同時,在激勵機制中,正激勵手段的使用應多于負激勵手段的懲罰,這樣更能發揮人才的潛能。
(3)適應人才精神與情感需求,用文化留人。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將成為企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基石,是企業能否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企業應注重加強具有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構建上下左右的良好溝通協調關系,形成尊重人才、信賴人才的氛圍,增強他們的認同感、歸宿感,讓他們積極主動努力和奉獻,從根本上穩住人心,留住人才。
四、結語
抓好煤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既是企業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真正擺在戰略的高度,切實做好育人、留人、用人的各項工作,才能夠走出當前進亦難留亦難的困境,走上一條健康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