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久劍 陳仁高


摘要:針對如皋市老齡化現狀進行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進行調查,呈現區域內老年人對公共體育服務各因子的滿意程度,發現:區域內老人對場地設施、組織活動、信息服務滿意度較高,而對體質監測和信息服務滿意度較低。基于此提出合理建議,為地方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老齡化 公共體育服務 滿意度
根據聯合國關于老齡化的評價標準——65歲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比達到7%或者60歲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比超過10%的為老年型國家或地區。據統計,截止2015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達到了2.22億,占總人口的16.15%,隨著中國各大城市步人老齡化階段,老年人的相關問題也日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老年人身心健康是晚年生活的基礎,而老年人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情況,是反映區域內公共體育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針對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等相關問題的研究也成為近年公共體育領域研究的新方向。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針對縣域老年人的公共體育服務需求進行調查分析,從場地設施、組織活動、健身指導、體質監測、信息服務等維度,呈現需求現狀,反思為辯,提出相關對策,助力公共體育服務領域的研究。
南通如皋市,位于長江三角洲北翼,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還是國際自然醫學會評選的世界六大長壽鄉之一,下轄11個鎮,2個街道,1個工業園區,2016年底常住人口為125萬人,其中60歲以上人口為37.55萬,占比為26.1%,為嚴重老齡化地區,針對本地區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的研究具有典型意義。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南通如皋市轄區內部分60歲以上居民為調查對象,以他們的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通過對中國知網、如皋市體育局、統計局等相關網站收集研究所需資料;運用spss13.0對問卷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進行定量分析;聘請專家對問卷的效度進行檢驗,評價結果顯示基本完善率均達到96.08%;采用實地以及郵寄委托方式,針對居民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54份,有效率90.8%。
2現狀分析
本研究針對如皋市轄區內部分60歲老人進行公共體育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2.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從調查對象統計情況可以看出:如皋市被調查老人中,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男性超過女性,這主要受到家庭分工所限,女性家庭成員一般承擔較多的家務,體育鍛煉時間相對少于男性;被調查老人中,學歷主要為高中及以下學歷,受過高等教育的僅占28%;收人情況顯示,被調查老人的收人大多為2001-3000元,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體育消費能力。
2.2老年人對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情況
2.2.1老年人對場地設施滿意度
統計數據顯示:如皋市轄區內老年人對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滿意度較高,達到86%,說明該區域場地設施設置較為合理。在調查走訪中,針對需要改善的調查選項中,集中在場地的更新維護、綠化以及增設場地等。
2.2.2老年人對組織活動滿意度
老年人對組織活動滿意度也較高,但在訪談中,不少老人提出要增加體育活動次數及種類,希望社區基層在組織和管理上發揮主導作用,充分挖掘資源,建立體育健身活動的長效機制。
2.2.3老年人對健身指導滿意度
調查對象中,對于健身指導的滿意度相對較低,也反映出健身指導工作并未得到老年人的認可,整體工作水平不高。很多老年人的健身指導往往是活動者之間,真正有組織的健身指導覆蓋面較少,健身項目的選擇、鍛煉方法的選擇、活動強度的控制等方面缺乏科學的指導。
2.2.4體質監測滿意度情況
體質監測方面,被調查對象中,59.9%的人未參加過體質監測,而參與過的對象中,滿意度則較高。普遍反映對體質監測工作不是很了解,國民體質監測點分布較少,不利于老人及時了解自身身體狀況,無法實時掌控和調整健身方案和運動處方。
2.2.5信息服務滿意度
老年人對公共體育信息服務的需求滿意度非常高,如皋市通過各種媒體及政府網站及時進行公共體育服務相關信息的發布,得到了比較高的評價。但從老年人獲取信息的渠道層面,這一群體了解本地區公共體育服務信息的渠道還相對比較傳統,主要集中在電視和報紙,其他新型媒介使用率相對較少,這也受限于老年人的使用習慣和年齡段。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區域內老年人公共體育場地活動地點主要集中在公園、公共體育場所,主要活動時間集中在早晚時間段,他們對公共體育服務場地設施滿意度較高,希望進一步增加場地設施布點。(2)區域內老年人對組織活動滿意度較高,但希望發揮基層組織自身優勢,進一步豐富活動的次數及種類。(3)老年人對健身指導的滿意度不高,缺乏健身指導工作網絡,尤其是針對老年人群體的健身指導。(4)區域內體質監測工作滿意度最低,反映出區域國民體質監測工作覆蓋面不夠。(5)老年人對信息服務的滿意度較高,能及時獲取相關信息,但渠道相對單一。
3.2建議
(1)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是開展體育活動的基本條件,走訪中可以發現,多數場地設施相對簡單,而且很多設施不適合老年人使用。建議當地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增加財政投入,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合理添置公共體育設施,針對性地增加老年人專用設施;此外,學校及具有豐富體育設施的單位,可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采用政府適當補貼的方式,增加開發程度,提高體育設施的使用率。(2)針對老年人公共體育特點,建議各級政府及體育相關單位,要建立健全各級公共體育組織,做好財力、人力的保障工作;充分調研,先期了解老年人的體育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組織活動的指向性;活動之前,要充分挖掘各地特色,結合傳統活動和特色項目,大力宣傳,提高活動的參與度。(3)針對居民對體育指導的滿意度情況,建議加大體育指導的密度,建立指導網絡,定期進行科學的健身指導工作,提高居民接受體育指導的滿意度;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結合地方社區及高校資源,在社區中對體育活動先進分子進行培養,采取高校中的體育社團和健身指導需求單位相結合,通過一定的培訓,讓體育社團的骨干隊員行使體育指導的職能,豐富體育指導的形式。(4)加大國民體質監測的布點工作,提高受益人群的比例,擴大覆蓋面。開拓資金渠道,改變依靠撥款、自籌、捐贈及體育彩票公益形式,適當引入盈利性機構參與監測工作,政府進行監管和規劃,對數據和效果進行過程管理監測,保障體質監測工作的健康開展。(5)進一步擴大體育相關網絡資源的開發力度,針對轄區內老齡化現狀,在開展公共體育信息服務建設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符合老年人年齡、生活習慣的智能網絡開發,在老年人集中開展體育活動的場所安裝智能體育信息服務終端,結合個人智能終端,打造立體的公共體育信息服務體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