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李鵬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小微企業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享受機遇的同時,也將面臨挑戰,首要的挑戰就是小微企業一直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本文以平涼市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分析入手,找出融資困境的內外部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一、基本情況
在地方政府考核督促下,小微企業主管部門、各金融機構及相關中介組織在幫助小微企業發展成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一)制定實施了多項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政策和措施
市政府先后制定下發了《加強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意見》、《非公有制經濟跨越發展“金融支持工程”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劃撥轉款設立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獎”,兌現獎勵資金15萬元。人社局積極落實創建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示范基地相關要求,不斷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示范基地建設,先后認定甘肅福霖現代農業科技公司等企業為創業孵化基地,為成長期的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二)銀行盡心盡力開展服務與信貸產品創新
與以往相比,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表現出了新特點。一是服務趨向專業化。全市有5家銀行成立了小微企業貸款中心,其余銀行也在行內單設了小微企業服務機構,提供針對性的專業化服務。二是接地氣的信貸產品逐漸增多。郵儲銀行靜寧支行設立了“蘋果特色產業金融服務中心”,為果商和果農提供融資服務,目前中心共吸納企業120家,累計發放互惠貸款2.6億元。三是純信用貸款逐漸增多。工行平涼分行在靜寧縣積極探索利用企業納稅信息、資金流數據開展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目前已為11戶企業發放小微企業小額信用貸款920萬元。四是應收賬款融資發展迅猛。截至2016年底,全市成功辦理8筆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成交金額12.29億元,同比增長13.8倍。
(三)多層次的擔保增信體系逐步構成
一是機構抵押擔保仍是最主要增信方式。通過對55戶企業的抽樣調查情況看,信用貸款占比僅占25.45%,擔保貸款占45.45%,不動產抵押占比達72.72%,抵押擔保仍是商業銀行風險防控的最主要手段。二是風險補償基金最受企業和銀行歡迎。三是互助擔保得到了很好的探索和實踐。平涼市中小企業促進會借助協會優勢,推動“助保貸”業務在平涼落地生根。截止2017年3月末,共向兩家銀行成功推薦企業34戶,實現貸款8535萬元。
(四)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扎實推進
出臺了《全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辦法》,將中小微企業貸款增長率、中小微企業財務培訓等指標納入評價體系,進一步調動了各級政府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積極性。借助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創建工作,創建信用企業200戶,信用農戶37.88萬戶,全市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累計收納企業4308戶,中小企業信息更新戶數達到3381戶,評選首批信用小微企業20戶。
二、企業融資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部分企業貸款利息外費用較高
盡管貸款利率不斷下行,但企業融資總體成本仍然較高,主要原因是大多數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都產生了諸如抵押登記費、評估費、擔保費等費用,額外增加了企業財務負擔。除了額外收費,部分擔保公司還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保證金的比例大概在10%左右,等同于增加了企業融資成本。另外,企業民間借貸利率水平較高,增加了企業財務負擔,特別是“過橋融資”年化利率水平普遍超過20%。
(二)金融機構審批權限集中、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影響貸款投放
一是全國性銀行貸款審批權限集中于其總行,且授信政策由其總行統一制定,對貸款投放影響較大。二是受專業人才不足、金融牌照不全等諸多因素影響,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融資產品和融資模式創新步伐滯后。三是信貸產品與企業融資需求、貸款期限與企業資金需求期限不能有效匹配。
(三)融資擔保機構增信作用不足
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市各類擔保機構累計擔保總額26.3億元,在保余額為21.56億元,服務小微企業800多家,僅占全市小微企業總數的9%。部分銀行出于風險考慮,只與資金來源比較有保障的政策性擔保機構和少部分資本金實力較為雄厚、資信等級較高的民營擔保機構進行銀擔合作,多數民營擔保機構無法與商業銀行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調查顯示,平涼現有30家信用擔保中介機構中,僅有6家注冊資本達到1億元。
三、對策建議
(一)加大對困難企業支持力度
探索建立企業“過橋融資”機制,一方面金融機構要盡量減少和避免企業貸款空檔期,另一方面要為企業“過橋融資”提供更多選擇,降低過橋融資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財務壓力。金融機構要堅持不抽貸、不斷貸、不惜貸,與企業共渡難關,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發展。
(二)加快融資產品和融資模式創新
引導金融機構針對中小微企業特點因地制宜創新金融產品。大力推廣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農業與供應鏈融資、活畜抵押等成本低、可復制和可持續的抵質押貸款業務。嘗試推行“年審制”還款方式,全力支持專注實體經濟和資質良好的小微企業,避免期限錯配導致其出現流動性困境以及由此帶來的融資負擔。
(三)全面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完善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征集、信用培育、信用評級、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建立融合銀行信用評價特征、具有市場權威性的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引導各銀行機構切實加大對小微企業“無抵押、無擔?!毙庞觅J款支持,降低小微企業信貸資金成本。積極推進擔保機構建設,加大對政策性擔保機構的財政投入力度,加快擔?;痫L險補償機制和再擔保平臺建設,提高擔保實力,擴大擔保覆蓋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