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其 陳琴
支付結算服務是金融機構提供的一項基礎性服務。隨著一系列支付結算法規制度的頒布和支付結算手段措施的推出,藏區支付結算服務體系已延伸到鄉鎮和行政村一級,支付結算體系日趨完善,結算渠道日益暢通,支付結算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受自然條件、通訊條件和農牧民觀念等因素的制約,藏區支付結算業務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天??h支付結算業務發展現狀
(一)機構網點分布情況
天??h是我國成立的第一個藏族自治縣,全縣19個鄉鎮、176個行政村,22.3萬人,其中農村16.7萬,占全縣總人口的78%。全縣只有3家銀行在鄉鎮設立營業網點23個。農牧區金融服務網點不足,極大地限制了金融對農牧業發展在信貸、支付、信息服務等方面的便利。
(二)支付環境建設情況
截止2016年,天??h轄43個金融機構營業網點中,接入大小額支付系統的有41家,共布放ATM機67臺、POS機833臺、特約商戶651家,發行各類銀行卡48.17萬張,其中借記卡46.45萬張,貸記卡1.71萬張,人均持卡2.26張,銀行卡刷卡消費247.72萬筆,消費金額達到131億元,網上銀行開戶數5.46萬戶,手機銀行開戶數4.96萬戶,網上支付、手機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客戶和業務量劇增。
(三)助農取款服務情況
2016年在借力新農合、新農保,依托便民超市、藥店和農資店大力布放普通POS機和轉賬電話等自助金融服務工具,其中農商銀行設立便民金融服務點108個,交易筆數50.98萬筆,金額達37576.58萬元;農業銀行建設“四融”平臺終端114個,二代轉賬電話31臺,升級一代轉賬電話86臺,特約商戶POS機146戶,覆蓋行政村數達95個,有效解決了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和偏遠村組群眾的金融服務需求。
二、支付結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助農取款業務推進缺乏助力
一方面,人民銀行縣支行作為助農取款的推動者,本身缺乏一定的推進措施和手段,往往受制于涉農金融機構系統條款管理,助推工作有心無力。另一方面,涉農金融機構在服務點選取、通訊線路入點、設備布放、運行管理上均需投放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尤其受制于通訊條件,使涉農金融機構建設成本增高。
(二)助農取款服務點管理不規范
一是培訓指導不到位。大部分助農取款服務點依托鄉鎮超市、藥店和農資商店設立,金融機構缺乏對商戶的業務培訓和指導檢查,操作人員業務操作技能不高、安全防范意識不強,對客戶身份審核把關不嚴、臺賬信息登記不全、客戶簽字確認疏漏,容易導致冒名取款或消費。二是備付金管理有風險。助農取款服務點備付金由合作商戶騎摩托車或乘公共汽車自行提取,提款路途存在安全風險隱患。三是聯防工作不到位。大部分助農取款服務點沒有安裝電子監控或報警設備,未納入公安監控網絡,也未與附近商戶或行政村簽署聯防協議,一旦發生偷盜與搶劫,發送報警信號難,破案或追損難。
(三)支付結算服務能力和層次低
藏族農牧區銀行卡區域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縣城范圍內,而農牧區金融結算市場仍以傳統的現金支付為主要結算方式,金融自助服務設施雖然得到推廣,但使用率仍偏低,非現金支付結算真正尚未實現全覆蓋。
(四)支付結算知識宣傳普及不足
一是宣傳不到位,人民銀行組織的金融知識宣傳重點在縣城,而對鄉鎮的宣傳幾乎是空白,金融新業務、新品種往往忽略農牧民,導致大量非現金結算工具沒有普及到農牧民群眾當中。二是傳統觀念制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交易習慣依據根深蒂固,大量農牧民經濟活動仍以現金為主要支付手段,無法享受支付結算工具帶來的便利服務。
三、改進的主要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創新支付結算產品,暢通支付結算渠道
支付結算管理部門要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創新支付結算工具和產品;涉農金融機構要開發適合農牧民支付結算需求、易掌握、好操作的金融產品來改善農牧區金融服務環境;地方政府應在推廣金融新產品方面給予輿論引導和政策優惠支持,鼓勵和支持農牧民大膽使用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和產品,暢通結算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加大硬件建設投入,改善支付結算環境
鼓勵加大ATM和POS機具的布放力度,重點做好金融網點空白村的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工作,在便民金融服務點的設立、安保和稅收上給予優惠和支持,降低金融機構運營管理成本,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擴大銀行卡受理范圍,引導各收單機構把金融資源向邊遠農村地區傾斜,使偏遠地區群眾切實感受到非現金結算的安全與便利。
(三)開展支付結算培訓,提升結算服務水平
要通過崗前培訓、持證上崗等形式的培訓,提升金融機構結算人員業務操作能力。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表彰優秀支付結算工作者,獎勵助農取款服務點服務人員,培養業務人員的愛崗敬業精神,督促其樹立風險防范意識,消除縣域金融機構支付結算的道德風險隱患,增強廣大群眾辦理非現金結算業務的信心。
(四)加強支付結算宣傳,提高用卡結算意識
人民銀行要組織金融機構開展支付結算宣傳活動,擴大宣傳覆蓋面。金融機構要加強自身支付結算新工具和新產品的宣傳力度,運用好傳統宣傳渠道和新渠道,將集中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宣傳支付結算工具的特點及優勢,讓群眾放心、安心使用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
(五)推進服務點轉型升級
積極引導收單機構對助農取款作用發揮好、服務半徑廣、業務量較大的服務點,按需增加人民幣反假、征信服務和金融政策宣傳等服務項目,努力將其拓展為綜合性的金融便民服務點,不斷滿足農村金融多樣化服務需求。結合“一村一電”項目,把電子商務和綜合性的金融便民服務點結合起來,助推農村電商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