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科
農業循環經濟是將農業生產與生態建設有機組合的現代新型農業,2016年國家發改委牽頭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16〕203號),對我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作出具體的安排部署。發展循環經濟,對于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落實國家綠色環保發展戰略都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支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勢必成為農村金融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們對平涼市各縣的循環經濟發展現狀及金融支持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結果顯示,金融支持農村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效果,但存在諸多機制制約因素亟待解決。
一、平涼市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優勢
平涼市是地處甘肅東部的經濟欠發達市,下轄一區六縣,至2016年底人口209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比為63.7%。其中貧困人口40.12萬人。近年來平涼市農村經濟增長迅速,初步形成了以“果品、畜牧、蔬菜”三年大特色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平涼市具有以下優勢:
(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迅速
全市建成標準化養牛小區(場)85個,肉牛飼養量、出欄量達到74.8萬頭和46.59萬頭;全市果園總面積、總產量分別達到152.48萬畝、132.24萬噸;發展蔬菜集中區53個,種植蔬菜96.18萬畝,蔬菜產量達到156.57萬噸。依靠特色優勢產業支撐,特色產業收益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
(二)現代經營方式逐步擴展
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8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45.5%;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200個,培育家庭農場累計達到584個,輻射帶動33.66萬戶16.83萬人。建成隴東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等大型市場9處,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8處。建成各類認證基地228.9萬畝,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20個,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32%,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48%。
(三)農村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不斷健全,完成了77個鄉鎮、1470個行政村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頒證工作。累計流轉土地95.1萬畝。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權流轉5.7萬畝,市級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進度加快,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冊明、一折統”,各項惠農資金直撥到到戶。
二、平涼市農業循環經濟的實踐
(一)能源循環利用模式
崇信縣百盛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恒盛肉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隴東寶有機肥廠利用牲畜養殖產生的糞便制作有機肥料,既避免了環境污染,又實現了養殖資源的二次利用。該公司和合作社存欄肉牛1500頭,年累計生產有機化肥1500噸,可供100萬畝耕地施肥所用。目前,全市采用此類循環模式的企業、合作社共有2家,經濟規模5000萬元,每年減少化肥使用量2000噸,取得了較好的生態效益。
(二)綠色生產型發展模式
崇信縣鑫盛新型建材項目是崇信縣為了延伸產業鏈條、加快工業轉型升級、促進煤炭資源轉化增值招商引進的重點項目,也是市列十大工程之一。該企業利用火力發電廠的燃煤渣生產新型建材,用于周邊地區新農村建設。年產值1.2億元,生產蒸壓灰沙磚170萬塊。蒸氣壓灰磚代替了農民建房所用傳統建材,每年減少對土壤侵害達300萬立方米,有效保護了耕地資源和生態環境。
(三)生態恢復發展模式
甘肅天藍再生資源利用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經營農業廢膜集中利用、再生物資回收、秸稈飼料、燃料加工等業務。年回收廢舊塑料薄膜580多噸,塑料瓶等370多噸,生產PET材料用于果筐等生產生活塑料用品制作,年產量840多噸。有效減少了現代農業生產和農村居民生活白色污染,并變廢為寶,使農村區域生態環境保持在良好狀態,增強了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金融支持農業循環經濟情況
目前,平涼市共有金融機構19家,營業網點382個,其中農村區域營業網點238家,農村居民每萬人金融從業人員占比3%,實現了鄉鎮金融機構網點的全覆蓋,村級便民金融服務點覆蓋79%的行政村,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農村金融體系。截止2017年3月末,全市貸款563.51億元,其中涉農貸款379.55億元,占比67.35%。農村貸款351.03億元,農業貸款200.11億元,農戶貸款234.4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貸款4.3萬元。支持農業循環經濟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
(一)金融機構+農戶模式
支持農戶在特色種、養殖生產過程中,開展沼氣、秸稈青貯等小規模的傳統循環模式,主要以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等為主,目前發放用于果品、蔬菜、養殖類農戶貸款10.98億元,惠及農戶14679萬戶。
(二)金融機構+農村新型經營組織模式
支持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村組織利用新興科技,開展大規模、組織化的循環生產,以“金果寶”、“雙聯惠農產業貸”等產品為主,目前累計發放此類貸款3.2億元,支持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村經營組織53個,覆蓋2.35萬戶農戶。
(三)金融機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模式
主要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采取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生產手段,開展有機肥、果筐、新型建材等循環生產,以及進行農產品深加工、綠色食品、訂單農業等,進而帶動所在區域農村經濟發展,以涉農金融機構各類中小微企業信貸產品為主,目前累計發放此類貸款4.5億元,支持龍頭企業21個,覆蓋8.68萬戶農戶。
四、金融支持農業循環經濟中存在問題
(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環境不完善
農業循環經濟作為綠色農業的發展方向,從綠色環保的理念要求,需要行業的協調與配合。首先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宏觀規劃。其次應該堅持市場對資源的配置方式。使農村循環經濟在各環節聯動,才能保護公眾利益,實現農村資源合理化的目標。現行的循環經濟在優化配置資源上管理、考核等體系還相對滯后,沒有統一的發展規劃引領,使循環就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和企業各行其是。影響了金融機構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有效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