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躍
【摘要】:利用環境監測技術,能夠對大氣、水質、土壤以及噪聲等影響環境質量的各種因素進行評價,從而使人們更好的掌握環境質量現狀,這樣就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化發展帶來的影響,使人們的居住環境更加優質。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助于環境監測手段的不斷革新,只有重視新的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才能夠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關鍵詞】:環境監測技術;技術應用;質量控制
1、環境監測技術在實際監測中的運用
1.1 生物監測技術
生物監測技術主要是指通過采取單獨的生物體、群落以及種群等方面給環境帶來的變化或者污染后出現的反應,根據生物學的原理分別評價以及監測對環境受到污染的情況。該技術主要是采取生物對污染物體的直接反應來體現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等受到污染的程度以及環境的質量狀況。從本質出發,環境污染帶來的效應主要是體現在以人為主體,所以在環境監測中生物監測技術有著指示的意義。利用生物對環境污染進行監測,已成為被廣泛接受的環境監測手段。
1.2 3S技術
3S技術的環境監測功能首先是利用GPS對環境要素、污染源等進行準確定位,動態、實時采集環境數據;然后是遙感技術對大氣、水質等污染源的監測,通過無線信息技術將監測數據傳送到監測中心的數據庫;最后是GIS技術建立各種數據庫,把污染源信息、環境要素等在電子地圖上直觀顯現出來,從而有效管理、統計分析監測信息。“3S”技術是三種技術的合成,其組成技術在空間信息管理中各有特點,都能獨立完成自身的功能,但隨著發展的需要,它們所處理問題之間又有很多的相關聯之處,在解決這些問題的作用上,互為補充、互相協調。
1.3 物理化學技術
物理化學技術是運用物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化學變化的基本規律,研究物質的化學運動形式和物理運動形式之間相互關系,從而有助于物理化學運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物理化學技術應用到環境監測中,它為環境監測工作提供了最靈敏的技術支持,推動了環保事業的發展,它把污染物的傳播擴散上升到分子層面;利用物理化學方法設計的環境監測儀器,可以檢測到將近2公里的空氣質量狀況,同時能檢測出痕量元素成分,這對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4信息技術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中,信息技術在環境監測領域中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實現環境質量信息的資源共享,形成一個強大的環境監測數據庫,達到及時有效的傳輸處理環境質量信息的目的。這樣既能夠真正有效的為環境管理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又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準確、可靠的環境質量信息。
2、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措施
2.1采樣、運輸、儲存的質量控制
現場采樣技術是環境監測過程中最基礎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最后分析的結果的準確性,采樣人員在進行采樣的時候,要嚴格按照采樣技術規范進行,防止采樣儀器受到其污染;同時應采不少于10%的現場平行樣,確保實驗數據的有效性。在完成采樣工作后,要采用專用的設備把樣品運送到實驗室進行檢驗分析,運輸過程中,為保證樣品不發生什么變化,要對樣品進行化學固定,并做好標記。
2.2實驗室分析質量控制
樣品檢測過程是環境監測技術中最為核心的工作。必須要保證實驗室環境無污染;樣品送到實驗室后,要專人接樣管理,妥善存放;實驗人員領取樣品時,要注意不要造成交叉污染;樣品檢測過程中,要做不少于10%的平行樣,同時要有國家環保部配置的環境標準樣品試樣,以確保本次實驗的準確性。另外,實驗室環境、溫濕度、實驗用水純度、化學藥品純度等都需要嚴格符合實驗標準和規范要求,這對實驗結果的有效性、準確性均有一定的影響。
2.3 儀器設備的質量控制
實驗室用儀器設備、玻璃器皿等均應購自有資質廠家,且出廠檢定合格。新購買儀器設備進入實驗室后,實驗室管理人員應對設備進行驗收,包括外觀及性能等方面,驗收合格方能投入使用。實驗室內常用設備每年要進行檢定或校準,質監部門出具檢定或校準合格證書,以確保實驗數據的準確性;每次檢定或校準之間,實驗室管理人員要組織實驗室人員對儀器設備進行期間核查,確保儀器設備的穩定性。
2.4監測報告的質量控制
經過實驗分析,得出的實驗數據要進行嚴格的審核和驗證,以確保其有效性和合理性。每個寫入報告的數據,均應有準確的數據來源,確保能夠溯源到國家有證標準物質,確保數據準確性。監測報告要通過三級審核,簽字確認,加蓋單位檢驗檢測專用章和CMA計量認證質量控制章,確保監測報告的權威性。
2.5人員的質量控制
實驗室人員包括現場采樣人員,實驗分析人員,報告編制、審核、簽發人員,質量管理人員等。由于環境監測工作本身是一項非常嚴謹的工作,所以對其工作人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單單要掌握扎實的理論功底,同時還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工作中做到細致入微,兢兢業業,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錯誤。同時每個監測人員都要通過上崗證考核合格,才能出具實驗數據。另外,要全面提高人員素質,就要開展與其他監測機構之間人才交流,技術切磋等活動,取其精華,提升自我;同時鼓勵人員發表關于環境監測的論文和學術著作,這樣做有利于提高監測人員的自身素養。
2.6以技術為支撐,以數據為準繩,切實提高環保工作的軟實力
按照計量認證體系要求,以計量認證首次評審、監督評審和復查評審為契機,加強管理環境監測的質量,不斷完善和改造環境質量體系,規范監測工作的程序,提高監測數據的質量水平。根據國家《環境監測管理辦法》、《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規定》要求,積極參與環境監測機構能力認定,為環境管理提供準確、有效的環境監測數據。積極參與監測站的各項考核,全面分析考核結果的準確度,并提出切實有效的控制措施,確保監測數據的代表性、準確性和權威性,進而提高監測數據的公信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科學合理的運用環境監測技術,來獲取準確、合理的環境監測數據,為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決策提供技術支撐。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要通過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手段來保障。在今后的環境保護工作中,我們要逐漸完善環境監測技術手段,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徐玉宏.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中存在的問題[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2,(03):139.
[2]孔令群.試論環境監測實驗室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6,(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