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塵
【摘要】在金融創新和抑制的過程中,影子銀行應運而生,其一方面負責對金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從而有效維護金融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在影子銀行中慢慢積累形成的風險也會對金融穩定產生反作用。因此本文將通過重點分析研究影子銀行規模波動對金融穩定的溢出效應,希望能夠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影子銀行及其自帶的利弊效用,為金融體系的穩定指明新方向。
【關鍵詞】影子銀行 規模波動 金融穩定 溢出效應
一、引言
影子銀行的核心業務便是完成流動性、期限以及信用的轉換,進而使得金融市場能夠擁有更強的流動性,進而放寬對金融融資以及主體、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同時影子銀行通過不斷衍生和創新產品服務以及運行機制,使得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界限越來越分明,而其在此過程中積累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在一定程度上也開始威脅到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因此研究影子銀行規模波動對金融穩定的溢出效應對于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影子銀行規模波動對金融穩定的溢出機制與指數
(一)影響金融穩定的機制
目前在我國金融體系中的影子銀行主要提供與商業銀行、民間金融和非銀行類的金融機構所提供的產品、業務相類似的產品與業務,譬如說各種各樣的小額貸款公司、私人錢莊等在內的“金融機構”均可以算作影子銀行[1]。而影子銀行和商業銀行以及廣大客戶、企業等之間也形成了一個關系極為緊密的網絡運行機制。其中商業銀行的儲蓄分流、信貸出表等將成為影子銀行的資金來源,而這也決定了影子銀行擁有極高的資金成本。為了有效彌補這一高成本使得影子銀行能夠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其勢必將會對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投以“橄欖枝”,導致影子銀行內部的風險積累成多,最終其內部巨大的運行風險將直接影響正規的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
(二)金融穩定的構建指數
在構建金融穩定指數時可以按照宏觀環境和金融機構兩個層面進行分類。在前者中影響金融穩定的因素包括實體經濟以及投資者情緒,即制造業PMI、投資者信心指數、國家宏觀經濟景氣指數等等[2]。而在后者當中影響金融穩定的因素包括同業交易和關聯、行業資深經營狀況等,譬如說在銀行業當中其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盈利指數等指標均會影響金融穩定,而信托業中的年化綜合實際收益率以及信托公司所有者權益和信托資產余額的比值等也同樣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金融的穩定性。通過按照上述分類標準選取相關指標并構建自回歸模型,便可對影子銀行規模波動對于金融穩定的溢出效應進行有效驗證。
三、影子銀行規模波動對金融穩定的溢出效應
(一)樣本數據
為進一步提高驗證的實效性,本文將選擇從數據庫當中選取影子銀行出現至今即2009年到2016年的相關統計數據,包括影子銀行體系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以及正規金融體系運作時產生的數據、表示宏觀經濟發展情況的數據等等,在對其進行初步分析處理,將價格、季節等因素剔除之后得到影子銀行的規模值,并利用數據庫自帶的合成算法對金融穩定指數進行合成計算。利用上述方法處理數據之后我們可以得到在宏觀環境層面當中,投資者情緒與實體經濟相加的總權重為14%,在金融機構層面當中,經營狀況的權重數為40%,同業交易和關聯的權重數分別為14%和32%。
(二)實證結果
在對影子銀行規模和金融穩定的同期關聯驗證過程中,將樣本期選擇為2010年到2016年,而影子銀行在樣本期內,始終在與金融穩定指數的同期關聯方面表現為負,這也表示隨著影子銀行規模的不斷擴大,同期金融穩定指數表現良好,并未出現任何具有負面效應的波動變化,同時金融體系在樣本期內表現出了良好的穩定性,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在樣本期內,影子銀行規模的擴大有利于金融體系的穩定發展。而此后通過將樣本期延長,選擇2009年到2016年作為樣本期,并使用相同的方法再次對影子銀行規模擴張對于金融穩定指數的同期關聯進行驗證研究,發現在2009年到2013年,金融穩定指數出現了明顯的波動變化,此時的金融穩定性受到極大影響,而從2014年開始這一波動變化逐漸趨于穩定,并沒有繼續發散的表現,這也意味著隨著時間流逝,影子銀行規模不斷擴大對于擾亂金融穩定方面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減小,最終趨于平穩[3]。通過繪制影子銀行波動脈沖圖后我們可以看出,在2010年之前,脈沖響應值一直為負,而從2011年開始呈現出正增長的變化情況,且基本穩定在0.01左右。在隨后的幾年當中,正響應值也一直呈增加狀態,但增幅比較小,基本維持在0.003左右。在調查中筆者還發現國家相關監管部門在2013年末相繼發布了一系列文件,用于對影子銀行的概念以及相關業務規范、監管等進行統一明確,從而使得影子銀行的業務邊界可以得到明確劃分,而此舉也將影子銀行內部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防止風險進行交叉傳染和外部擴散,影響到正規的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因此在2014年之后影子銀行規模即使是在繼續擴張的情況下,也并未對金融穩定產生大規模的負面影響,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影子銀行規模擴張對金融穩定產生的不良影響在逐漸減弱。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短時間內影子銀行擴大自身規模,對金融穩定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時間一長其存在的弊端將逐漸暴露出來,但如果能夠得到有效監管,其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本文通過從影子銀行的角度出發,構建起影響金融穩定的機制以及相關指數,并選擇實際樣本數據對影子銀行規模波動對金融穩定的溢出效應進行驗證。發現短期內擴大影子銀行的規模對維護金融穩定有著積極的幫助作用,但如果一直擴大影子銀行的規模將勢必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在適當擴大影子銀行的基礎之上還需要通過加強相應的金融監督與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保障金融體系實現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先明,謝雨菲,權威.影子銀行規模波動對金融穩定的溢出效應[J].經濟學家,2017,01:79-87.
[2]劉太琳,董中印.影子銀行對我國金融穩定性影響的實證分析[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4,02:14-20.
[3]葛楠,趙映光,劉喜華.影子銀行對區域金融穩定影響的實證研究及應對策略——以青島市為例[J].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