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物流行業的迅猛發展,各個物流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隨之愈發激烈,為了爭奪現有市場的資金、資源與客戶,各家物流企業紛紛選擇借殼上市以滿足競爭所帶來的對資金的大量需求。本文就2016年年底至今物流企業扎堆借殼上市的現象,以圓通借殼大楊創世上市為例,深層分析了其借殼上市的動因。
【關鍵詞】圓通 借殼上市
一、引言
物流業作為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升級的產物,迅速成為我國重要的行業。201年是我國快遞企業的上市元年,國內四家知名的物流企業圓通、申通、韻達、順豐紛紛完成借殼上市。本文擬以圓通借殼大楊創世為例,分析得出物流企業借殼上市的深層動因。
二、案例背景
(一)借殼雙方簡介
1.借殼方—圓通。圓通是一家國內知名的物流企業,經過十幾年的穩步發展,目前的經營主要集中在速遞、航空、電子商務等一體化服務上。圓通目前是本土民營物流企業的行業龍頭,在整個行業內一直處于前列。
2.讓殼方—大楊創世。大楊創世全名為大連大楊創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組建于1979年,并于2000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服裝業,市場定位于中高端的正裝市場。公司的主要產品除了西裝外,還經營運動類產品。
(二)借殼方案及過程
截止2015年12月31日,大楊創世正式發出公告聲明,公司將以該日為評估基準日的全部資產及負債作價12.34億元以現金方式出售給圓通股東蛟龍集團、云鋒新創。大楊創世再擬以7.72元/股向蛟龍集團、阿里創投、云鋒新創、喻會蛟等9名對象發行22.67億股購買圓通速遞價值175億元的100%股權。同時大楊創世向喻會蛟等7名特定對象定向募集不超過23億元的配套資金,用于中轉站、智能物流平臺、運輸網絡等項目建設上
三、借殼上市動因分析
(一)大楊創世售殼的原因
大楊創世的主要經營范圍是服裝業,但是,受到2009年金融危機余威的影響,整個行業增長乏力,公司增長緩慢。另外,隨著近年來人口紅利的減弱,人工成本逐漸增加,我國服裝產業逐步向東南亞國家轉移,這對大楊創世的發展空間也形成了不小的沖擊。受到中國出口轉型,人工成本增加以及美元匯率變動的影響,在服裝主業長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大楊創世想單方面依靠自身力量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調整轉變新的業務方向,短期內實現這些目標還是困難重重的。
大楊創世目前雖然沒有退市風險,但是由于大環境的不利影響,近年來大楊創世的凈利潤呈現下滑趨勢,股價也一直處于低迷狀態,長此以往難保不會出現連年虧損的狀況,到時候失去上市公司資格,就會連上市殼價值都白白損失。因而,為了保住上市公司身份,大楊創世也在積極尋求借殼公司的注入。
(二)圓通借殼的原因
1.國家對于物流行業的政策扶持,鼓勵物流企業上市融資。當前,國家逐漸加大對物流業的扶持力度,在物流行業政策上不斷放寬準入標準,成為了物流行業發展的一股不容忽視的驅動力。物流企業誰先上市,誰就能優先使用資本市場的各種資源優勢。圓通作為物流行業龍頭企業,同樣希望可以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繼續擴充自己的行業影響力。
2.拓寬融資渠道,完成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雖然圓通目前的現金流充足,但是這些資金只能滿足日常經營活動的需要,如果圓通想要實現可持續的穩定發展,則必須加大資金建設投入。圓通如果僅僅依靠負債進行籌資的話,相較與其他上市的物流公司,可能會有更大的債務付息還本壓力。所以上市是圓通目前最好的選擇,這樣它就可以利用資本市場獲得更多資本。
3.健全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與直營式的物流企業相比,加盟式下的物流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更加松散無序。資本市場對于上市企業的規制有利于加盟模式下的圓通建立更加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從而進一步的促進了企業的管理規范運行,提升圓通的公司治理能力。另外,圓通的員工激勵持股計劃必須依靠借殼上市才能發揮其應有的積極調動作用,上市后對加盟商進行的員工持股計劃,可以很好地改善加盟商和總部的關系,完善企業內部治理,讓加盟商真正的融入企業之中。
4.提高圓通的品牌影響力。不可否認,資本市場的宣傳效應可以給企業帶來可以帶來更多的無形價值,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場影響力。通過資本市場的股票交易,人們會逐漸認識了解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如果可以利用好資本市場這個平臺,必然能夠有效的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四、圓通借殼上市成功的關鍵
(一)選擇合適的殼資源
圓通此次借殼上市的成功,合理選擇殼資源是其中關鍵的一環。首先,大楊創世的股權相對集中。大楊創世控股股東大楊集團持有殼公司40.15%的股份,控制權的集中使得圓通與大楊創世順利達成一致協議。其次,大楊創世的股本小。大楊創世的股本3.3億股,在上市公司中屬于資本規模比較小的企業,因而縮小了此次借殼的成本負擔,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圓通股權被稀釋的程度。最后,大楊創世是無負債、無法律糾紛的凈殼。大楊創世將全部的資產及負債置出上市公司之后,留給圓通一個完全的凈殼,加快了圓通借殼的流程,降低了圓通上市后的整合成本。
(二)選擇合適的上市方式
圓通從首次披露借殼到成功登陸A股,僅僅用時6個月,恰恰趕在了證監會出臺“史上最嚴厲重組新規”之前,也就是說圓通趕在了證監會嚴管借殼之前,完成了上市。假如圓通選擇IPO上市,那么審核、發行一系列程序所用時間至少比借殼上市慢一到兩倍。隨著申通、順豐紛紛借殼上市,面對當前如此激烈的行業競爭壓力,上市的推遲對圓通而言,很可能丟失搶占物流市場的先機。
五、結語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愈發完善,IPO的整個流程也愈發正規嚴格,耗用時間相對于借殼上市更加漫長,因而借殼上市無疑成為了一種更有利的選擇。大楊創世與圓通雖然處于完全不同的行業,但卻被圓通看中了殼資源。主要原因在于大楊創世的經營業績不佳,公司資產規模小,便于收購,這對于當前的圓通來說是很好的殼資源。借殼上市成功后,有助于公司規模的擴大,拓寬經營范圍,實現公司新的增長。成功的借殼上市,可拓寬借殼方的融資渠道,提高資本運營能力,為新老股東帶來更多切實利益。
參考文獻
[1]趙昌文等著.殼資源研究: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理論與案例[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2001.
[2]高文君.我國企業借殼上市的現狀、動因及問題[J].經營管理者,2013.
[3]冉隆楠.快遞行業上演資本爭奪戰—借殼上市成定局順豐都要做什么[J].中國商報,2016.
[4]周麗娟.我國借殼上市監管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5]馮百陽.我國民營快遞爭相上市背后的問題和思考[B].商業經濟,2016.
作者簡介:王英綺(1990-),女,漢族,山西大同人,研究方向:資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