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要】本文基于我國P2P借貸平臺的運營模式,分析了國內典型的P2P借貸平臺,發現我國P2P借貸平臺目前面臨的挑戰,從P2P平臺的開放合作、監督自律和整合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P2P 運營模式 挑戰 建議
從2007年開始的拍拍貸到如今層出不窮的借貸平臺,P2P借貸的存在,有效地增加了金融供給,增進了社會福利,為解決中小微企業及個人融資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嘗試,P2P在本土化的運用中也出現了多種創新型的運營模式。隨著越來越多的資金介入P2P市場,平臺自身也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優化我國的P2P借貸平臺運營模式,成為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一、我國P2P借貸平臺主要運營模式
(一)拍拍貸模式
上海拍拍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是中國第一家P2P借貸信用平臺。這種模式最典型的特點是,借貸雙方在完全充當第三方獨立平臺上進行交易,而交易的風險完全雙方獨自承擔。其業務模式與早期的Rosper非常相似,借貸雙方在平臺上完全是自行交易。拍拍貸先進的理念和創新技術建立了一個安全高效,誠信透明的平臺滿足了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人群的融資需求,具有籌資和理財的兩大功能,幫助投資者增加財富,同時改善借入者的生活。拍拍貸的征信體系納入了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信息,法律訴訟數據中心以及各地的工商信息中心,教育部學歷信息中心等數據。此外還通過借款人散落在互聯網上的碎片化信息進行線上信用審核。拍拍貸采用競標模式,在資金籌措期滿了以后出借人的資金總額達到或者超過借款人的要求,則滿足其需求的年利率最低的一項或者幾項的資金中標;如果在籌措期滿了以后,還是不能達到借款人所需的資金,那么該計劃流標。一旦借款成功,下發交易票據,借款人按月還本付息,貸款人按月收回本息。
(二)人人貸模式
作為人人友信集團旗下公司及獨立品牌,人人貸以“使每個人能夠平等、有尊嚴地享受金融服務”為經營理念,其平臺服務覆蓋全國30多個省的2000多個地區,擁有幾十萬名客戶,2013年推出“債權轉讓”,增強了平臺的專業度。2015年10月人人貸理財端全面升級,標志著人人貸能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用戶體驗和更好的理財服務,行業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人人貸自創立以來,公司的運營模式經歷了不斷的改革和創新,逐步建立了成熟的商業模式。公司采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模式,線上開發投資者與線下開發同步進行。人人貸作為網絡借貸的平臺,借貸雙方先要通過網站注冊和審核,網站上會發布借款人的信息,放款人通過對平臺發布的借款人信息篩選,選出自己希望借款的對象。
(三)宜人貸模式
宜信公司于2006年在北京創立,是一家綜合性現代服務公司。宜信公司有強大的全國協同服務網絡,能夠為平臺客戶提供全面優質服務。宜信公司推出的宜人貸是我國線下模式和債權轉讓模式的典型代表。與純中介模式不同的是,宜人貸平臺直接介入交易雙方之間,扮演著債務轉移人的角色。宜人貸可說是國內最大的交易平臺之一。2015年12月18日,宜人貸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致力于提供便捷的個人信用借款和理財咨詢服務。截止2015年10月平臺累計注冊用戶超過700萬,累計促成交易金額已逾90億元。并且積極開發移動端,推出在手機上即可全程操作的“宜人貸借款”APP,對出借人推出“宜人貸理財”APP。該平臺突破傳統的個人信用借貸款流程無需提供財產收入證明和信用報告,在手機客戶端只需輸入三項信息,十分鐘即可收到反饋審核結果,貸款當天即可完成。
(四)陸金所模式
陸金所擁有針對個人用戶的Lufax網絡投融資平臺以及針對企業的金融資產交易服務兩大交易平臺。采用的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模式,投資人來自個人,中小企業,非銀行機構,面向的借款人主要是資金周轉不靈的個體工商戶。陸金所是通過平臺打造的各種理財產品,將借貸雙方聯系在一起。目前陸金所的P2P業務有兩種:一是無抵押的P2P—“穩贏-安e貸”;二是有抵押的P2P—“穩贏-安業貸”。投資人在陸金所上購買理財產品不需要手續費,投資回報率在8%~9%之間,轉讓債權時支付給平臺0.2%的手續費。借款人除了支付出借人費用,還要支付部分擔保費用。陸金所對投融資進行全額(本金、利息、逾期罰息)擔保。若借款方違約,擔保公司將進行償還剩余本金與截止到代償日時全部應還未還利息和罰息進行全額補償。陸金所開發了一套針對個人金融消費的風險管理數據模型,該模型旨在對客戶進行評級和分類,再按照分類進行定價。陸金所還組建了國際化的專業的風控管理團隊,團隊對平臺進行嚴格的風險管理。陸金所堅持嚴格分離客戶資金和平臺自有資金,委托擁有資質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資金管理。
二、我國P2P借貸平臺運營模式面臨的挑戰
(一)道德不健全
目前我國網絡借貸行業缺乏準入門檻,部分平臺利用借貸名義開辦平臺騙取借貸人資金。這種詐騙行為在P2P借貸行業并不罕見。出借人投資時應警惕平臺道德風險。除了詐騙外,還有一些平臺獲取出借人資金時留作自用,這種現象稱為“自融”。自融不僅是平臺缺乏職業道德的表現,也會造成攜款跑路,平臺倒閉現象。
(二)信息不透明
P2P發展初期信息不透明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目前,關于P2P的數據,包括對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的壞賬率、逾期率等,也均由P2P借貸平臺自愿自覺披露,缺乏公信力,其真實性難于甄別。頻頻出現的跑路事件與行業信息不透明存在密切關系。
(三)監管不嚴格
目前,行業法律風險無處不在,呼之欲出的行業監管細則卻幾經推遲,可參考的監管原則也只停留在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主要領導在非官方渠道發布的“三條紅線”1和“十不準”層面,國內P2P行業幾乎處于無人監管的自由發展狀態。法律監管的缺失,雖然給初創的P2P行業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發展環境,但是也給行業造成經營不規范,平臺定位偏離,行業方向不清晰,潛在風險不斷積聚等問題。
三、對策措施
(一)P2P平臺的開放與合作
國內互聯網P2P平臺取得迅速的發展互聯網開放、廣泛這一內在因素。例如上文提到的有利網,此平臺在國內發展迅速,得益于與眾多擔保機構合作。隨著P2P的迅猛發展,會催生出一系列的行業,比如信用評級公司、行業社交平臺、第三方理財公司、壞賬處理或律師事務所等等。這其中的機會很大,故P2P行業應該順從這種趨勢,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以開放的態度與這些新興力量合作,增強競爭力。
(二)P2P平臺的自律與監管
行業自身不僅需要自律,官方也應該盡快打造完善的監管體系。構建網絡借貸風險體系,并且有相關法律支持。除此之外借鑒國外監管體系遵循的原則;打造國際一流的具有針對性的監管機構,信用評級機構,構建多層次的監督機構,監督各平臺的運營,定期要求提供,財務報告,客戶資金報告,投訴請款報告等等。
(三)P2P平臺的整合
我國P2P平臺數量極其龐大,質量參差不齊,眾多平臺活躍度低,一些平臺出現經營困難的局面,更有甚者倒閉,跑路等等。由此,一些經營良好的優秀平臺脫穎而出。未來在P2P某一個領域,比如個人信貸領域,可能就只有個別的P2P平臺能占據絕大數的市場份額。未來國內P2P平臺會重新洗牌,最終留下來的P2P平臺屈指可數,但卻是最優秀的幾個。國內P2P本來就可以細分成很多領域,這些眾多平臺,可能本身并不是所有領域都擅長,那么就需要揚長避短,認清現狀,定位清晰,大力發展自己擅長的領域,這樣才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鈞.P2P借貸:性質、風險與監管[J].金融發展評論,2015(3).
[2]梅蕾.P2P網絡借貸平臺運營模式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
[3]高佳敏.P2P網絡借貸模式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