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目前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進行分析,探析其中的公平與效率博弈,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旨在為完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提供有效途徑。
【關鍵詞】事業單位 公開招聘 公平 效率
公開招聘是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是事業單位的“入口”制度,直接關系事業單位人員素質與事業單位發展。招聘工作作為事業單位吸納人才的主要方式,在人才的選擇及質量的保證上起了決定性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科學的招聘體系對于招聘工作尤為重要,提高招聘流程的合理性、有效性、規范性、公平性能保證招聘目標的實現程度。
一、公開招聘中的公平效應分析
(一)公平價值取向及具體做法
追求公平是公共領域的首要目標,這就決定了事業單位在制度建設中必須體現鮮明的公平價值取向。公開招聘中的公平價值取向,顧名思義,就是要公平對待所有符合條件的報考人員,確保招聘政策一視同仁,一把尺子量到底。對符合條件的報考人員而言,權利平等、機會均等、程序公平。從這一價值取向出發,在具體操作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招聘條件設置公平。除崗位特殊需要,招聘條件不得設置強烈的排斥性條款,如性別、學歷、年齡、政治面貌等。二是招聘程序設置公平。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和明確的各項工作截止時間,不因人而異、因單位或崗位而異。三是招聘方式設置公平。統一采取筆試和面試,明確規定筆試和面試各自所占比例。筆試和面試題型、分值均有統一規定,各環節均實行標準化、規范化。
(二)存在的問題
標準化、規范化的公開招聘流程,確實從操作層面有效保障了公開招聘的公平性,但在某種程度上,犧牲了崗位的針對性。相對固定的題型和固定的招考程序,為應試型考生提供了機會。在市場上大量的應試培訓機構指點下,熟悉考試套路的考生在考試中突顯競爭優勢,導致大部分高分低能的考生通過考試進入事業單位。由于考試內容較強的同質性,無法有效甄別考生的專業能力,人崗匹配度受到直接影響。
二、公開招聘中的效率效應分析
(一)效率價值取向及具體做法
“事業單位的使命在于為社會生產和改善民生創造條件,提供必要的產品或服務,其效率問題集中表現為:一是投入最小化,盡可能低的成本提供公共服務;二是產出最大化,保證有限的社會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三是服務目標實現程度最大化,能夠達到預定的公共服務目標,贏得社會公眾的滿意和認可。這種以效率優先為導向的改革貫穿在事業財政、人事、工資制度改革等多個方面。”[1]
根據以上定義,公開招聘中的效率價值取向,就是注重招聘效果,要通過招聘程序,招錄到最優秀的人才。其中招聘人員的人崗匹配度是最重要的參考指標。從這一價值取向出發,在具體操作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招聘內容因崗而異。通過專項招聘,因單位不同,采用不同的題目和題型,有針對性地根據單位特點進行命題。二是招聘時間各自確定。各類事業單位招聘按照行業類別由主管部門分頭組織,不搞大雜燴,不搞一鍋煮。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因針對性較強,容易出現蘿卜招聘,滋生選人用人上的廉政風險。二是招聘時間不統一,易出現與人才市場上的求職應聘時期錯峰現象,影響公開招聘效果。三是招聘宣傳各自為政,難以形成較大的影響力,難以獲得較高的關注度,影響公開招聘的報考率。
三、對策
唯有兼顧公平與效率,提高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工作效果,將最適合的優秀人才選進隊伍才是終極目標。如何正確把握公平與效率雙重價值取向,是考驗從業人員智慧的關鍵。
一是分類招聘,有效解決規范性與針對性的問題。在規范公開招聘操作程序的基礎上,分類指導實施,注重擇優錄用。根據不同對象、分層次采用不同的招錄方式,增強公開招聘的靈活度。對于從事基礎性工作的工作人員,則可以采用統一規范的能力測試,著重考察其工作潛力和基本素養。對于專業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崗位,增加專業經歷等背景審查環節,采取面談、跟班試用等方式,多維度考察評價人才,避免唯考分、唯學歷、唯專業等單一維度評價。對于急需緊缺的人才引進,則可采取面試、專業技能測試等方式擇優錄取。
二是部分集中,有效解決人社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間的分工問題。人社部門集中組織,有利于統一調度,整體部署。各行業主管部門自行組織,有利于提升招聘效果,適才適用。可以通過將公開招聘的基礎性、程序性工作進行集中,收歸人社部門統一組織,確保公開招聘的公平性。同時在公開招聘中將考察要素的設置等與實際崗位相關的內容適當授權給行業主管部門,增強針對性,兼顧公開招聘的效率。
三是強化監督,有效解決廉政風險防范問題。公開招聘的公平與效率問題中,廉政風險防范問題不可回避。抓好重點環節的防控,做好資格審查、命題、考官抽選、考試組織等工作監管。
參考文獻
[1]朱仁顯,李楠.我國事業單位管理制度構建與改革的價值選擇——基于公平與效率的視角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7(1).
作者簡介:張美(1984-),女,湖北黃岡人,經濟師職稱,現任職于管理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