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中,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所存在的風險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的地方政府投融資方面無論是規模還是速度都得到迅猛發展,其擴張速度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方政府的負債能力,并且給信貸風險帶來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波及微觀上的風險管理,也可能波及地方整體運行。因此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風險已經成為業內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將針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并處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地方政府 投融資平臺 風險 對策建議
各級政府的投融資平臺可以通過劃撥土地、規費、國債等資產形式,或設立獨立的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按照政府補貼或擔保的形式實現投融資。地方政府在宏觀調控時,或優先利用社會資金中,建立地方投融資平臺都能發揮關鍵性作用,并且在調整地方產業結構、提高資金利用率方面,地方投融資平臺都會發揮促進作用。近年來,地方投融資平臺得到迅猛發展,其規模也得到迅猛發展。從介入程度來看,金融機構的程度也不斷加深,這樣一來,地方政府在債務負擔方面無形中被加大了,同時,銀行在經營過程中也面臨著潛在的風險壓力。由此可見,地方投融資平臺如何能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降低潛在風險,已成為現階段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地方投融資平臺分析的必要性
在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地方投融資平臺是重要的資金來源。地方投融資平臺的建立,地方政府的經濟職能得到拓寬,地方經濟的發展得到有效刺激。但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上,地方政府債務都在不斷膨脹,而如今的地方投融資平臺,管理工作缺乏規范性,甚至已經逐漸阻礙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長此以往必將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帶來不利影響。最初成立地方投融資平臺時,在地方政府的財務支出方面平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緩解了當地經濟發展的資金問題。隨著我國內需的不斷擴大,地方投融資平臺逐漸成為投融資中的主體。但投融資平臺的發展中暴露了眾多問題。例如融資結構與資金投向不對口,地方政府償還能力不足等。這些也成為我國地方政府關注的焦點。
二、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風險分析
所謂地方投融資平臺是主營融入資金的業務,并且主要有地方政府主導或控制,地方財政直接或間接承擔融資行為的償債責任或提供擔保。地方投融資平臺所籌得的資金主要用于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或是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但是,地方投融資平臺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具體表現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高額負債增加地方財政負擔
當項目貸款資金來源于地方投融資平臺時,此時地方財政的預算將成為還款的主要來源,并且通過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此時的還款人是地方政府。正是財政擔保由地方政府承擔,才有了商業銀行大膽放貸的行為。但是高額的負債,無形中增加了地方的財政負擔。
(二)缺少統一規劃及安排
隨著地方投融資平臺的迅猛發展,各地呈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但由于尚未出臺統一的規劃,導致很多建設項目重復建設,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也給政府帶來更重的經濟負擔,資金利用也為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
(三)財政收入是唯一還款來源
大多數地方投融資平臺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或公益性投資項目,這些項目所出現所需資金的唯一還款人是當地政府財政收入。目前,我國一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后,財政收入所能償還的資金量有限,加之在承擔貸款時需要償還本金和利息,一旦地方財政無力償還,則會造成銀行系統出現壞賬,對當地經濟金融安全產生威脅。
(四)地方投融資平臺自身的系統性風險不容忽視
盡管我國部分經濟較發達的城市,財政收入能夠償還本金及利息,但系統性所存在的風險仍然不容忽視。一旦部分地區的經濟形勢出現下滑,土地出讓金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如果房地產價格出現下降,土地收入也會受到影響,此時信貸資金會形成系統性風險,這種情況便類似于“迪拜危機”。
三、地方投融資平臺未來發展的對策建議分析
地方投融資平臺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要與政府宏觀制度及環境相適應。針對前文所述,我國地方投融資平臺存在諸多風險,我們應當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從政府、銀行及平臺自身三方面著手,提出今后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地方政府開辟多種融資渠道
有條件的地方政府,應當打開多種融資渠道,市場與政府直接對接,經過多方力量共同監督下的市場,對信貸行為的進一步規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有助于規范地方政府的信貸行為,抵御債務風險。此外,地方在基礎設施建設及公益項目建設方面,可以采用多種經營方式,例如PPP、ABS、BOT、PFI等,這也可以減輕政府財政的負擔。
(二)建立信貸篩選及授信機制
地方投融資平臺可以通過銀行建立更加嚴格的信貸篩選機制,并且靈活授信機制。差異分析、有保有壓,這應當是銀行對待地方投融資平臺時采取的方針。可以根據融資風險存在的大小,確定具體的授信額度。除此之外,項目不同,銀行可以實行的管控措施不同,對于組合項目或具有現金流的產業可以作為銀行支持的重點,對于依靠地方財政完成的基礎設施項目等,要根據地方財政狀況確定其風險額度。此外,銀行間還可以加強溝通、交流,了解地方投融資平臺的資金流向,進而有效控制地方投融資平臺的授信額度。
(三)增強地方投融資平臺自身的造血功能
地方投融資平臺可以集借款、用款、還款于一體,建立相應的機制并且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對于優質企業,政府可以給予特許的經營權,支持地方投融資平臺直接與土地一級市場開發相結合,承貸和信用能力得到提高。與此同時,還應當針對資本金補償建立相應的機制,將平臺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改善。除此之外,還應當建立項目法人責任制,統一項目的責權,實現融資借用還的一體化。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政府及銀行都擁有組織及融資優勢,完善市場化運作主體。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地方投融資平臺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因此,平臺存在的潛在風險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使地方經濟的發展實現可持續性,應當將地方投融資平臺帶來的風險最小化,可以從政府、銀行、平臺自身三個角度采取措施。地方投融資平臺存在風險的降低,需要通過有效的措施及相應的法律法規等,不斷完善相應的制度。
參考文獻
[1]劉煜輝.高度關注地方投融資平臺的“宏觀風險”[J].中國金融.2015(05).
[2]林文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風險及規范建議[J].金融與經濟.2016(02).
[3]陳少強,吳育新,馬忠華.理性看待地方投融資平臺建設[J].中國發展觀察.2015(06).
[4]劉青.完善政府投融資平臺建設的建議[J].審計月刊.2016(07).
[5]郝蘭菊.淺析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建設及運行[J].職業時空.2015(08).
[6]重點建設資金也可以搞“中轉”山東、四川創新省級投融資平臺[J].領導決策信息.2016(05).
項目編號:L14DJY061,項目名稱:完善遼寧財政投融資體制的對策建議,來源:遼寧省社科基金。
作者簡介:姜欣(1983-),女,黑龍江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財政理論政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