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要:當今社會國際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也日漸俱增。因此,針對在線同伴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忽略翻譯教學的狀況,本文從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所面臨的困難入門,提出將在線同伴反饋策略導入教學過程,作為教師反應的補給,輔助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于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時間不長不短的嘗試性實驗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線同伴反饋的實施,有利于學生現實翻譯能力的提高,他的數量、正確率、學生當場接受程度都比較高。于此同時,學生對在線同伴反饋也一般基本持有肯定的態度。
關鍵詞:在線同伴反饋;大學英語翻譯;應用研究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近幾年來,我國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國際交流與日俱增,關于英語翻譯教學也日漸有人關注。從歷史主流而看,翻譯教學一般都是翻譯英語,尤其是大學英語中某些較為淺知識的環節,沒有受到足夠的社會關注與重視。對于大部分的英語老師來說,因為翻譯教學的課程對時間與空間的占據十分有限,同時上課的學生普遍數量偏多,批改作業的工作量的難度也就加大等等的因素。綜上所訴,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成果在目前看來一直不是理想的狀態。但隨著大學英語新課標大綱的改革,大學英語翻譯能力的重要性被拔高,日漸增重。那么,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更好的改進大學翻譯英語教育,以提高學生翻譯英語能力為目標,成為廣大學生英語教育和教學的研究老師們共同深思與探討的問題。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同伴反饋被用作于課堂寫作教學,近年來還出現了網絡環境下的同伴反饋,便是在線同伴反饋,于是,大量的研究工作便如火如荼的進行,但絕大部分都是關于寫作教學。因此,對此的應用研究必不可少[1]。
一、應用研究
1、研究對象。本次研究的對象是某大學16級非英語專業的兩個平行教學班,人數均為50人,為同一個英語老師教學。其中一個班被隨機定義為在線同伴反饋實驗班,另外一個則為對照班。
2、研究設計與過程。由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一部分也屬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因此本文的研究周期為20周,共10節大學英語翻譯課,關于漢譯英或者英譯漢文章的翻譯練習為3次,一般約為150字左右。在研究的過程中,兩個班級的學生在同樣學習相同的課程教學以后,需要在課后業余時間內完成一篇翻譯練習后并且上交,而后由老師進行批改審查隨后進行集體點評。為了保證應用研究的有效進行,需要進行翻譯測評,即翻譯前后測評。測試的試卷都是由兩位老師進行批改,統一按照英語四級考試的改法嚴格要求學生,最后,與對照組進行對比,將對實驗班進行總結研究結果。然而兩班的差異之處為,對照班的學生,采用的是傳統教師教學反饋是方式,學生上交作業以后,等待老師的批改反應。而實驗班的學生,在進行相關在線同伴反饋的培訓以后,采用新型教學方式,學生在完成翻譯以后,將翻譯作業轉到在線的平臺,隨機分配給同伴進行匿名方式的批改評論,最后再次修改上交,等待老師的閱卷反饋[2]。
3、研究分析。整個實驗過程中的在線同伴反饋的研究數據,全都屬于校園網絡學習平臺。研究人員需要將數據進行分析、歸類、統計。同時,利用運行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研究分析,檢驗出學生翻譯水平是否有提升。同伴對于反饋點的標示,同伴的解釋或評價,同伴提供的修改意見,都是一個完整的在線同伴反饋反應中不可或缺的。倘若在在線同伴反饋的實行中,有一部分沒有提出進一步的研究建議,即學生沒有及時發現翻譯點有問題,或是無法提供合理的建議,還有的少量在線同伴反饋,沒有進行進一步的翻譯表明,而是籠統的進行了總體的反饋和評論,細節決定成敗,在本實驗中,這類型的反饋都可記錄為一個反饋點。此外,在不同的句子中出現了不同的反饋結果。經過認真仔細的研究統計,兩篇文章的難易程度相似,反饋數量點也相似,說明了學生對于在線同伴反饋的應用逐漸進入狀態并逐步的適應[3-4]。不管正確率如何,至少說明了學生對此的積極性在不斷的提高。
二、支架式教學對在線同伴反饋的影響
1、調動積極性。支架式教學是目前較為成熟的教學之一。該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老師和學生互動的基本主義原則,通過構建整個教學的過程來強調其中的內涵,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發現錯誤能力。該方式主張在教學活動中,強化其對知識的認知,最終實現學生多功能教學的提高。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會帶動學生各種能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應該躲讓學生接觸支架式教育,并作為一個引導人,讓學生多于課堂相互呈現與交流。雖然支架式教學現在在我國仍處于探索的階段,但對于語言的普及性大大增強。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可以利用支架式教學的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調動學生對于課堂的積極主動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性,改變了被動式學習的方式,增強了學生對語言的認知能力。對于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巨大的影響。
2、集中注意力。在大學英語翻譯的過程中,運用支架式教學的老師們在進行教學時,要極度重視學生個體性,以學生為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性發展,對學生知識的基礎要高度觀察,并根據學生現今掌握的相關知識進行引導學習與探索,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構建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將成為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能力者[5]。因此,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實質上是一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氛圍的環節,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盡可能的將注意力集中參與到課堂中去,也可以激發學生對英語翻譯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教師通過提示并引導學生結合相關課本知識進行探究性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初步了解關于中國式特色應用翻譯的方法,即結合意譯和普通音譯的兩種方式。但對于大一的新生來說,對于中國詩和詞的英文翻譯還是有些難度,它對于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知識有著很大的考驗,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任課的老師要花費一些精力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和幫助,有效的幫助學生度過翻譯瓶頸期,而后提高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慧.在線同伴反饋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5,(02):82-86.
[2] 徐穎穎,徐潔雯.同伴反饋教學法在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12):72-73.
[3] 陳靜穎.支架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09):128-129.
[4] 韋健.多模態輔助支架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4,(02):33-36.
[5] 邢樹娜.在線同伴反饋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