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思 胡雨霞 (湖北工業大學 430068)
情感設計在兒童音樂玩具中的應用
吳 思 胡雨霞 (湖北工業大學 430068)
兒童音樂玩具設計是多學科知識融匯貫通的,本文從兒童音樂玩具中情感的表現形式、音樂在兒童玩具設計中的理解、兒童心理在情感設計中的重要性、未來兒童音樂玩具的發展趨勢,運用分析、歸納的研究方法,探討情感設計在兒童音樂玩具設計中的應用。
情感設計;兒童心理;音樂玩具
情感設計,讓產品具有靈魂。情感因素的三個層面分別為本能的、行為的、反思的。本能的設計是視覺的傳達,是設計師所設計的產品帶給人最直接的感受;行為的設計是指產品帶給用戶何種體驗,是產品與人之間的交互;反思的設計則是具有靈魂的,上升為產品帶給人情感方面的影響力。
本能情感所遵循著兒童本能的心理行為,比如玩具鮮明色彩,流暢線條,從視覺方面吸引孩子;含有古典音樂的玩具能刺激兒童聽覺發育;材質安全且能夠運動的玩具,對兒童的觸覺發展有一定的幫助。音樂玩具幫助兒童認知周圍的事物,同時也促進他們的感官器官的發育,讓他們能通過感官來了解未知的事物,在情感方面達到孩子們內心所需。
行為情感是指兒童在玩耍音樂玩具的一種心理感受,在玩耍的過程中是否產生對音樂的愛好以及對音樂玩具本身的喜好程度。兒童音樂玩具帶給孩子更多的是在玩耍過程中與產品的交互,或許是音樂玩具的發聲、或許是按鍵、或許是光感、或許是動態表達等等因素。
反思情感是本能情感與行為情感的升華,反思亦為在思想上更上一個臺階,注重兒童玩具的靈魂影響力,引出玩具背后的故事,折射玩具深層含義,關注玩具帶給兒童與家長間的情感升級等。
音樂的美感豐富多彩,是一種既看不見又摸不著的藝術。音樂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理解,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都演繹著生活中的枝枝結結。音樂玩具的產生帶給兒童全身心的發展,目前國內外在兒童音樂玩具設計中都發揮著各自優勢。例如,美國跳蛙音樂玩具系列把身體運動和學習巧妙的結合,在奇妙的聲光結合中感知數字和字母,豐富寶寶的認知,激活寶寶的神經感官,拓展寶寶的運動能力。歐洲奧爾夫音樂玩具不僅讓幼兒學習音樂,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而且對語言、模仿、創造等多方面有啟智性的效果,使幼兒快樂地學習音樂,熱愛音樂,鼓勵幼兒表達自己,進行創新。丹麥的兒童音樂玩具主張“讓音樂回歸自然”,很多音樂玩具采用仿生形態,結合兒童心理學,致力于兒童的娛樂與音樂學習研究。
在我國兒童音樂玩具一直都是最受普通消費者喜歡的一類,音樂玩具能夠協調孩子的身體機能、鍛煉表達能力等等。市面上所見到的兒童音樂玩具大多都是以成人音樂或者流行音樂為主,這樣的音樂只能在聽覺上讓兒童產生節奏快感,并不能真正與兒童心理產生共鳴。通過對古典音樂的學習,將古典音樂融入兒童玩具中,使得兒童音樂玩具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情感需求。近年來,家長對孩子情商、智商培養的逐漸重視,家長更加關注音樂玩具是否具有音樂功能以外的情感升級作用。但眾多音樂形式中,古典音樂最能在兒童心理引起共鳴,它脫胎于宗教又柔和人類的情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音;它是自然、宇宙、天地的精華,蘊含著人性的柔美和天地的壯闊;它的形式優美婉轉、大氣磅礴、緩急有序,寓意著人類內在的情感表達。因此,在兒童音樂玩具設計中應更加注重遵循音樂原理、創新性和突出功能性的原則,讓兒童音樂玩具真的能夠起到促進與家庭成員情感的作用,從而抓住巨大的消費者群體。
兒童音樂玩具設計遵循兒童心理學,因年齡不斷增長而呈現出由低級-簡單-高級-復雜情感。

年齡階段 情感表現新生兒 偷快、不愉快6、7個月 依戀感3歲前 羞恥感、同情感、嫉妒,責任感則剛剛萌發學齡前 好奇、好問小學 控制情感,理智感、榮譽感、友誼和審美感
根據每個年齡段兒童心理特點出發,兒童音樂玩具設計也各顯千秋,設計師設計時根據兒童心理及使用環境等方面,針對兒童不同需求進行“體驗式”設計。設計造型時考慮音樂玩具的趣味性、創新性、功能性等等,同時在情感方面與造型、色彩、材質等要素融合。
無論任何產品設計都應該具有創新性設計原則,創新性玩具設計必定與現有玩具存在很大區別。創新產品無非兩種:概念產品與現實應用產品。兒童音樂玩具在概念產品上表現為未來的、新鮮的,具有宏觀的指導意義;在現實應用方面則表現為功能的創新、材料的創新、加工工藝創新等。
兒童音樂玩應具備主題鮮明,產品語義明顯,兒童拿到產品時應表現出好奇、動手擺弄等特征。只有對產品產生好感,才能繼續深入去體會玩具的趣味性,讓兒童真正體驗到玩具帶給自身的趣味。
玩具是兒童與周圍世界產生交集的紐帶,玩具能傳遞給兒童周圍環境信息,玩耍的過程也是兒童情感的表達,如何引導兒童玩玩具,成為游戲過程的重要因素。在玩耍的過程中通過講故事、舉例子、做對比、角色互換等方式進行引導。
玩具的造型作為一種視覺符號出現在兒童視野里,刺激著兒童的感官系統,通過玩具認識周圍世界,逐步形成對周圍世界的客觀認識。玩具的造型以第一時間映入兒童大腦中,通過喜好直接篩選出認為感興趣的產品,因此玩具的造型設計尤為重要。相比造型奇特不知如何玩耍的玩具,仿生造型對兒童來說是勢必選擇的趨勢,仿生造型來源生活,是對生活中具象事物的一種抽象理解。拿到玩具時,兒童通過聯想賦予其不同的認知意義。
情感體驗要素中,色彩在視覺中占到審美核心,色彩在兒童情感中表現出因人而異,兒童性別差異導致對色彩理解有所不同,另外兒童玩具設計中應采用色彩單一、簡潔、鮮明,在視覺中產生最強烈、最直觀、最深刻的印象。不同的色彩所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情感造就兒童性格差異化。
每一件產品都需要合適的材質才能發揮其特性,就像每一個人穿適合自己的衣服才能體現出自己的氣質。材質的選擇根據產品的特性因地制宜,本著安全第一,采用布藝、PVC、木質、橡膠、紙材料等都是兒童玩具不錯的選擇。
未來的兒童音樂玩具應具備產品創新領先概念、品牌建設引導路線、工藝技術創新等。兒童音樂玩具應寓教于樂,互動式、引導式、體驗式更為重要,充分了解兒童心理、行為,找出兒童的真正需求,提升兒童音樂玩具的宜人性設計水平,改善人—機—環境系統的協調性、統一性關系,最終的設計要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對音樂玩具的需求。
希望基于情感設計的兒童音樂玩具設計,能夠找到兒童、音樂、玩具三者的之間的情感需求平衡點,從而更近音樂玩具與兒童的聯系,根據設計的影響和需求能夠設計出更加符合設計要求的音樂玩具,更好的為使用人群提供身心服務,真正的做到“情感共鳴”。
[1]吳玉樹.兒童玩具的藝術教育功能[M].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庫.
[2]錢玲娟.玩具伴孩子健康成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3]程寬.基于視聽聯覺教育的智能玩具設計研究[J].浙江大學,2016.
[4]馮艷.音樂審美中的視聽聯覺與創造性思維[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22).
[5]Donald Norman.情感化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6]吳冬玲,小變化、大樂趣——兒童產品設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吳思,女,1990年7月生,江西鷹潭人,碩士在讀,湖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學院,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