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易庭
?
結構功能主義視角下休閑運動服務體系的公共性探驪
蔣易庭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四川成都,611743。
結構功能主義視角下將休閑運動服務體系視為一個小的社會系統,使其從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價值功能、社會功能、對外功能五個方面相互依存、組織成完整統一的系統結構。研究認為,休閑運動服務體系公共性體現在系統適應、服務目標、服務整合、模式維系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分別承載著“民有”的有機體系統、“民享”的人格系統、“民治”的社會系統、“民本”的文化系統。而公共性則突出在民眾的空間、環境依托;政府的權利、義務依托;機制的建立、制度依托。通過民眾對于休閑運動服務體系的多元化需求,了解并實現公共性依托的未來建設方向與穩定的系統構建結構,完善當代社會背景下休閑運動服務體系的公共性發展路徑。
結構功能主義;休閑運動;服務體系;公共性
結構功能主義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學家塔爾科特·帕森斯提出,他的研究背景主要是針對在第二次大戰后,美國等西方國家經過一段社會穩定、經濟發達、政治民主等的大好時光后出現了一定經濟低迷、價值觀混亂的時段,人們行動缺乏社會普適性價值的指導,社會成員由于個體之間價值觀的沖突而造成社會張力的增大,社會穩定存在著非常大的隱患[1]。帕森斯希望他的結構功能主義社會學理論,能夠解釋當時社會現象的本質,能夠力圖排除個人價值觀的偏見,通過社會普適性價值觀對社會成員的內化,維護社會系統良好的運作,為社會整合做出貢獻[2]。這與我國休閑運動發展進程有些許相似,休閑運動曾經出現過一段停滯期,發展的速度遠遠比不上競技體育的發展;覆蓋的面積也遠遠比不上學校體育的覆蓋面。現階段的中國正在轉型,人們對于休閑運動的需求也發生了改變,休閑運動服務體系作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中的一個系統分支,如何了解民眾對于休閑運動服務體系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實現公共性依托的未來建設方向與穩定的系統構建結構,完善當代社會背景下休閑運動服務體系的公共性發展路徑。
結合中國現階段休閑運動的發展情況,參照并借鑒國內外相關服務體系的理論成果,將休閑運動服務體系分為3個體系:從受眾人群的角度將服務組織分為政府、社會、民眾;從服務內容的角度將政治細化為法規制度、活動指導、人才培訓、和理論咨詢4個方面;社會細化為對外宣傳、產業開發、信息網絡3個方面;公眾細化為運動場館、運動公園、公共器材、運動休閑設施4個方面;從結構功能的角度對休閑運動服務體系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價值功能、社會功能、對外功能5個方面進行分析,構建成完整的休閑運動服務體系(見圖1)。

圖1 休閑運動服務體系的結構框架
這3個體系看似彼此獨立完成本職能內的需求,實則互相聯系、依托,其基本思路為:政府的權利、義務依托;社會的機制、制度依托;民眾的空間、環境依托。政府職能的子體系又分為法規制度體系、活動指導體系、人才培訓體系、和理論咨詢體系,而這3個子體系構成了休閑運動服務體系的核心。社會職能的子體系從對外宣傳體系、產業開發體系、信息網絡體系體現,而條件支持與信息化發展是從管理、人員和財力上對體系的運行進行保障,是核心的左翼。民眾職能的子體系主要是從提高人們認知水平和活動興趣、及時發現、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對體系進行保障,使運動場館、運動公園、公共器材、運動休閑設施完全利用,達到整個體系的良性循環,是核心體系的右翼。
2.1 系統適應:“民有”的有機體系統
系統的適應階段,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如何“民有”體現的是政府與公眾之間的實際關系,雖然民眾是服務的對象,但卻是消費政府提供的體育公共服務的主體[3]。民眾適應政府給予的服務方向,作為服務的對象將政府“以人為本”的核心指導思想體現在有機體系統的主體中,政府通過積極推行休閑運動發展策略與優惠政策,提升休閑運動大眾認知度、以及群眾參與積極性,改善休閑運動場館設施硬件條件,推動各類休閑服務組織的健康快速發展,從而切實的達到“民有”的公共性發展。
休閑運動服務體系想要適應社會的發展,不僅要在系統上更新升級,更需要明白系統服務的對象、社會的需求。系統的適應就是使休閑運動行動系統更大程度的實現系統的適應功能,通過對中國社會現階段的社會主導價值觀、思想信仰和其他符號的有機系統(新中國的休閑體育系統和工業系統),訪問行為動機;通過社會系統控制機制,強調休閑運動行動系統子系統的地位角色,實現子系統的運動人才的培養,確保休閑運動資源的供應等[4]。“民有”的有機體系統體現休閑運動服務體系主要方面有民眾應有的基本權利、民眾受服務中權益保障、民眾參與機會均等化。
2.2 服務目標:“民享”的人格系統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說中宣稱:“使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在地球上永世長存!(The gove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and for the people!)”他所說的“民有”“民治”和“民享”,就是對價值意義上民主的一種理解。民主的概念包括3個主要方面:人民主權、自由、平等。同樣,中華民國建立后,孫中山先生倡導民族團結:“建設世界上最富強最快樂之國家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者。”
“民享”作為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目標,其目的是為了讓民眾參與并樂于參與到其中,享受休閑運動帶來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信息資源的共享。“民享”的核心內容是滿足民眾需求、適應民眾參與活動形態的體現,通過它可以使人在滿足日常生活關系的基礎上,達到內心的體驗與精神的享受,從而建立更廣泛的人際互動的網絡需求。因此,需要在指導思想上堅持努力為民眾服務,為人們創造美好的精神家園和幫助人們形成和諧健康的休閑運動生活方式[5]。
系統的服務目標明確在如何最大化的體現“民享”的理念,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作為休閑運動服務體系發展的向導,以科學健身、全民健身的角度為群體目標,從提升國民身體素質、培養應用型休閑運動人才、逐步完善“一條龍”的休閑運動模式為服務體系目標,實現人格系統的升華。
2.3 服務整合:“民治”的社會系統
服務體系的整合是整個社會系統中最重要的環節,是維護人民權益與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運行機制、組織管理機制與監督機制是“民治”的核心內容。社會對于服務體系的約束,就是“民治”的重要職能。除了加強社會需求、教育配套、社會保障機制的建設等,還需要社會各方條件的系統支持,如何有效的發揮民眾的監督職能,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將服務系統進行完善與整合,達到內外部共同監督。內部的監督是通過民眾的力量,對展開工作的情況進行民意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公布、反饋,以達到內部體系監督的公開度、透明度,以績效評估的形式進行內部的自我約束;外部的監督是第三方監督,如媒體,通過新聞輿論的力量,加大監督的覆蓋面,以達到公平、客觀的運行機制。
休閑運動服務體系需要從決策部門、規劃部門、行政部門、其他相關部門四個方面達到社會系統的整合。決策部門制定休閑運動服務體系發展目標;規劃部門統一規劃部署休閑運動場館與設施;行政部門擬定相關法規與發展計劃、監督標準化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大眾休閑活動;其他相關部門,如:社區、俱樂部、基層文體站、運動休閑協會、小區物管等,通過宣傳普及休閑知識、舉辦推廣休閑運動、協調管轄范圍內活動、進行專業指導,以達到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發展的作用。
2.4 模式維系:“民本”的文化系統
隨著人們生活的富余,人們對于社會的需求已經提升到文化、素養、精神、心理的層面,民眾對于環境、空間的需求以及政府的義務依托,都體現了運動休閑活動中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民本”就是使人們對于休閑運動的需求不再停留在場地、器材、設施、培訓人員等外在因素,而是通過內在因素的自我肯定,達到社會人自由、全面的發展。“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的視閾中,人的現實活動是人超越有限性而趨向意義世界的一種努力,其超越性活動所確證的正是人的自由本質,它是意義世界能否生成及其主體能否實現‘自為’存在的關鍵所在”[6]。
休閑文化是人們在休閑活動中所創造出來的一切文化現象的總稱[7]。文化的特色決定了休閑運動的發展趨勢,具有中國特色的休閑運動項目是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展現,外來的休閑運動,能夠讓人們了解新興的休閑運動項目,了解不同的國家文化。而如何將現有體系、模式更好的發展與維系,特色文化的作用于產生就顯得尤為重要。功能主義認為,任何的社會制度都有它獨有的原則與目標,在整個社會與文化背景發展下,最為重要并能夠穩定社會與文化系統的是來源的價值體系的社會整合[8]。
3.1 政府職能的保障
國家“十三五”規劃對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提出了要求,政府發揮體育休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完善的基本職能。政策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進行總體規劃,聯系和協調發展運動休閑系統各個部門,通過制定目標和反饋標準確保整體規劃的實現等方面。財政支持主要是針對大型公共運動休閑場館建設,及通過財稅政策對運動休閑系統中其他因子進行扶持[9]。
政府發揮其職能,制定固定的時間和地點供人們在特定的公園或廣場某一區域自發組織廣場舞、交誼舞等,從而形成具有規模化和制度化的場地提供。并且提供專業的技能指導與支持資金,豐富的活動項目。政府重視休閑體育活動,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中,以保障人民群眾能夠真正享受公共設施等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需要。
加強政府的法規和政策調控,更好從休閑運動發展的管理體系出發,通過運轉協調、行為規范、辦事高效、服務與管理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因此,完善一系列管理、監督公共服務體制是我國休閑運動發展走向的必然趨勢與合理推進發展的理想路徑。
3.2 社會力量的保障
有了政府的保障后,公共休閑體育還需要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持。需要組織者來組織群眾參與公共休閑體育活動,構建活動群或者愛好者俱樂部,使人們有組織有目的的參與公共休閑體育。
加強體育知識宣傳,提高場地器材利用率,全民健身是目前我國的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而體育知識的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部分;加強社區體育場地的管理和檢修,通過運用由上而下的管理體系,加強各組織的聯系,提高管理效率、加強檢修力度。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修復好損壞的器材讓社區居民多進行體育鍛煉。同時,也需要社會各方面來維護公共體育設施,定期檢修公共體育設施,如小區可以由物管與業主共同成立組織專門定期地對小區內的設施進行維護,街道可由街道辦與企業的資助對片區的公共體育設施進行維護。這樣才能使人們長期的參與公共休閑體育活動,并形成可持續發展趨勢。
建立適應發展路徑的規章制度和監督機制,從管理制度、決策程序、行為準則、民主管理入手,在重大問題決策、人事安排、公共財政管理,應當定期,不定期通過各種社會方面相關的方式將工作的透明和公開,實行公開原則使真正得到社會的信任。
3.3 民眾宣傳力度的保障
隨著民間體育組織的重要性日益顯現,一些國際和國內專業的金融咨詢公司應運而生。中國民間體育組織的有關人員應被派往更多的培訓和交流,以便盡早提高融資水平。當然,在政府和社會保障方面,作為公共休閑體育參與者的群眾,應該積極宣傳。全民健身是目前我國的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而休閑體育知識的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部分,加強體育器械知識的宣傳是提高體育器材利用率的重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組建微信QQ群以不在是難事,把共同愛好者集結在一起共同參與體育活動。更可以制作一些公眾號,微電影等,宣傳公共休息體育對人們帶來的益處,相信有了人民群眾的保障,構建的休閑運動服務體系會越來越完善。明確自身的性質、特點和使命,以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作為實現目標的手段,注意提高籌資能力,加大籌資的力度。
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人們的生活方式與養生思想也發生了轉變,對健康需求的迫切,使得休閑運動的發展迫在眉睫。休閑運動服務體系是促進我國休閑運動普及程度與長久發展的關鍵。只有通過實現公共性依托的未來建設方向與穩定的系統構建結構,完善當代社會背景下休閑運動服務體系的公共性發展,整合良好的休閑運動服務體系,構建合理的休閑運動運行機制,才能充分發揮休閑運動對于民眾參與活動行為的激發和引導作用。
[1] 李 超.帕森斯社會行動理論探索研究[J].中國商界,2010(7):331~332.
[2]竇金波.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之探析[J]. 濟寧學院學報,2010(04):43~48.
[3]王洪珅.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公共性抽繹[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01):76~80.
[4]吳先武.結構功能主義視角下新中國競技籃球運動的演進[D].武漢體育學院.2014.
[5]許宗祥.中國小康社會體育休閑發展的構想[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01):1~4.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0.
[7]金川江.從文化學視角論休閑與休閑體育[J].體育與科學,2006,27(04):54~57.
[8]林勇虎.體育的社會學探索[M].長春:萬卷出版公司,2005.
[9]黃 鶴.重慶市主城區運動休閑系統構建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Perspective of Leisure Sports Service System in Public Agent
JIANG Yiting
Yinxing Hospitality Management College of CUIT, Chengdu Sichuan, 611743, China.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perspective to the leisure sports service system as a small society system, to make it from the political function, economic function, value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external function five aspects are interdepend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into a complete and unified system.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leisure sports service system in public reflect in the system to adapt to, service objectives, service integration, model for four aspects, the four aspects respectively is bearing the weight of the organic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the people” the personality system, “the people” of the social system, “people-oriented” cultural system. The public is prominent in the public space,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government rely on;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chanism and system. Through the public demand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leisure sports service system, to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the public rely on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system, perfect the leisure sports servic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 path of publicity.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Leisure sports; Service system; The public
1007―6891(2017)04―0113―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4.26
G80-051
A
2016-12-06
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