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教材的隱性線索,我們是否讀懂了?

2017-10-14 22:51:08陳明輝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17年6期
關鍵詞:美國現代化

陳明輝

[關鍵詞]隱性線索,民族國家,現代化,聯邦制,美國,德國

在中學的日常教學中,對教材中某些重要的隱性線索解讀不到位,甚至是不理解,困擾著一線教師的教學與成長。筆者曾在一所生源較好的重點中學,聽到一節《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公開課。當老師講到德國的聯邦制時,突然有個學生像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地喊起:“美國也是聯邦制哦!”聽到這一發現,筆者滿懷興奮和期待,因為這是本專題的一條值得深入解讀的隱性線索,而且是學生獨立發現的,就更有挖掘和探究的價值。老師如果能順著學生推進下去,就可以推動他們去思考一系列新問題,比如:為什么美國、德國的憲法都有這個聯邦制的內容呢?同一個單元的英國、法國有沒有提到這個內容呢?又為什么美國、德國有,但英國、法國卻沒有呢?這背后是否有什么更深層次的原因呢?……只要能發現和提出這些問題,哪怕在本節課不能得到圓滿的解答,也足以激起學生思考的欲望并為其明確探究的方向,足以將本節課升華到一個新高度了。坦白說,那一刻筆者真的感覺好戲就要開幕了。但遺憾的是,對于學生所發現的這條隱性線索,上課老師竟然沒怎么回應,而是很快就順到下面去講德國君主立憲制內容去了。課后,在與執教老師交流時,她給出的答案是,“那并不是重點”。面對這樣的回答,筆者難以認同。

本專題是圍繞“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這一中心編寫的。關于“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一般認為,包括政府的基本結構,即政體、國家結構形式、選舉制度、政黨制度、代議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及文官(官僚/公務員)制度等。因為政治制度是對國家權力作出的具體的縱橫雙向規劃:“橫向涉及行政、司法及立法在國家結構尤其是中央的國家機構之間的權限劃分,即國家政權組織形式;縱向涉及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權力分配,即國家結構。”所以,本專題一方面著重講了英、美、法、德四國的代議制政體(即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同時也兼顧講國家結構的問題。而國家結構分為聯邦制和單一制兩種形式。就本專題而言,美國是聯邦制的典型,法國是單一制的典型。所以,“聯邦制”的國家結構問題當屬本專題應有之義。雖然說單元主線是代議制民主的確立和發展,但“聯邦制”這個問題能否解釋清楚,關系到能否深入透徹地理解西方近代化轉型的一宏觀主旨。所以隱性線索的梳理與挖掘,對我們拓寬歷史教學視野與深度有重要意義,也是培育教師專業素養的路徑之一。

隱性線索,通常是指課程中歷史知識之間那些隱秘的內在關聯,它可能暗含于教材的不同模塊專題之間,也可能是潛藏于不同單元之間,或者是不同課文之間,與教材中那些明確展現的專題或單元主線相對應。這些隱性線索并非無關緊要,反而對完整解讀專題主旨或單元主線、系統掌握核心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們且以“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這一專題為例來說。關于本專題在教材中的定位,橫向上,結合整個三本必修內容來看,本專題屬于西方率先走向政治近代化的轉型過程;縱向上,立足必修一來看,本專題上承希臘城邦體制下的民主實踐以及羅馬共和國和帝國時期的法制建設,下啟近現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政治近(現)代化進程。總的來說,清楚解讀本專題的內容,需要我們先吃透這貫穿其中的近(現)代化史觀。

說起來,近(現)代化史觀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這里想強調的是,在中學歷史教學圈子里,有一個近(現)代化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我們忽略了,那就是實現近(現)代化的政治前提,也是近(現)代化所不可或缺的載體,即民族國家的構建。民族國家(nation-state)又稱民族主權國家,是“指具有現代社會特征的國家形態。與建立在部族共同體基礎上的古代國家不同,民族國家有確定的領土疆域,統一的國內市場和國民經濟,全民族通用的語言和國民的文化認同。民族國家的全體國民構成民族共同體,并享有國際法意義上的獨立主權”。自從國家出現以來,人類經歷了多種國家形態,如城邦國家、分封制國家、君主國家、帝國和民族國家等基本類型。民族國家是遲至近代才出現的,最先興起于歐洲。

中世紀時期的西歐,處于基督教統治之下,國家的政治獨立性被淡化、弱化,宗教神權凌駕于世俗政權之上。而且,在封建割據勢力林立的環境中,本已經形同虛設的國家權力又被大大小小的僧俗貴族層層分割。所以,在中世紀的歐洲,國家缺少權威性,作為政治組織也是若隱若現。同樣,居民也沒有民族性,民族一直是一種模糊的存在,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有形的依附實體。到了近代,情況發生了改變,“民族”與“國家”結合起來,形成有形的實體,“民族國家”成了民族必須賴以生存的支柱。其問緣由,有一種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是戰爭。比如美國學者蒂利就把現代民族國家的興起視為一個“戰爭塑造國家,國家制造戰爭”的過程。錢乘旦教授也指出,正是中世紀后期至近代歐洲的一系列戰爭,專制王權把民族與國家結合起來,形成最早的“民族國家”。專制王權就是民族國家的早期階段,國家實現統一,民族實現自立,中世紀的混亂狀況得以清除,國家的發展具備了初步的條件。其間,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共同促進了西歐主要國家民族語言、民族文化的形成;宗教改革還推動了基督教的世俗化,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使這些民族國家逐漸擺脫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控制。

那么,民族國家為何重要?民族國家的構建與近代化又有何關系呢?現代化事實上是以民族與國家為單位的,民族國家的形成之所以對現代化具有關鍵意義,是因為民族國家是現代化不可缺少的支架,只有在民族國家形成后,現代化才能得到有形的載體,才有可能啟動。而“與西歐相比,世界其他地區在中世紀晚期也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有些還具有重大的世界影響,比如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印度莫臥兒王朝的建立、清軍入關,等等,但這些事件恰恰都鞏固了農業文明,其發展方向與西歐正好相反。”在這些國家或地區,由于它們的王朝利益與國家利益是相悖的,因此所發揮的作用與近代化方向是相反的。這些例子從反面證明了民族國家的重要性。所以,“民族國家的出現是現代化的起點,民族國家就是現代化的載體,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的根本轉型都是從這里開始的。這是現代化不可缺少的支架,沒有這個支架,現代化就不能發生”。

另外,對于諸多后發的現代化國家來說,面臨當時叢林法則主導下優勝劣汰的國際競爭,國民能否由下而上的全力配合國家的趕超規劃,國民們的積極性、創造性甚至是犧牲奉獻精神能否充分激發是重要因素。此時民族主義是一個再理想不過的動員工具,被這些國家有意識的激發、鼓動、利用,而由此也進一步促進了民族與國家的黏合。這樣,后發的現代化國家才能具備動員和趕超的條件。比如,德國和意大利這兩個分崩離析數百年的地區,便是如此塑造而成新的民族國家,之后才開始登上大國舞臺。

明白了這些,我們可以來解釋上述所說的隱I生線索了,即在英、美、法、德四國的憲法文獻中,為什么英、法兩國沒有聯邦制的內容(或者也可以說為什么英、法兩國沒有強調國家結構的問題),而美、德兩國卻特別強調了聯邦制的內容(或也可以說為什么美、德兩國的憲法首先要突出強調國家結構的問題)。在這里,筆者僅就個人淺見,從民族國家與近代化的關系角度,對此略作解析和梳理。

英、法兩國是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中,逐漸整合、錘煉成了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的民族國家。“英法百年戰爭的結果是把兩個民族分開,各自向民族國家的方向發展。”百年戰爭結束后,英國又經歷了30年的玫瑰戰爭(1455-1485年),封建割據的貴族們為爭奪王權自相殘殺,勢力衰落,反而為英國的統一鋪平了道路,最后由亨利七世建立了都鐸王朝(1485-1603年)。到第二任君主亨利八世時,英國進行了宗教改革,開始“擺脫羅馬教皇的影響,這樣,一個完全獨立自主,不受外來勢力的干預,內部統一的民族國家最終形成。……由于都鐸王朝完成了統一,形成了強大的中央政府,英國開始在歐洲嶄露頭角”。

英法百年戰爭同樣也促進了法國民族國家的形成。在民族解放戰爭中,國王的領導地位凸現出來,王權不斷擴大,國王成了國家政治生活的核心。1589年,波旁王朝建立,標志著統一的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初步形成。但法國的貴族勢力很龐大,國家統一也一再受貴族叛亂的挑戰,動蕩的局面也一再發生。直到太陽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統治時期,分裂法國的力量即大貴族集團才最終被打垮了。因為法國貴族的力量太強大了,為了制服這股強大的分裂勢力,需要有一個更強大的王權,法國就形成了比西歐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專制的王權。在路易十四的專制統治下,法國成為西歐大陸最強大的民族國家。

從“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這一角度而言,因為英、法兩國早在資產階級革命之前,就已經較早形成了獨立統一、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所以,在追求政治近代化的過程中就不需要在國家如何構建的問題上耗費心思,或者說作為比較成熟的民族國家,英、法兩國已經成功解決了國家建構的問題,它們所需關注的是對適合國情的現代政體的探索,也就是如何克服專制制度。正因如此,英、法兩國的憲法文獻中著重強調的是政權組織形式問題,即確立怎樣分權制衡的代議制政體,而非國家結構問題,況且這兩國也不是聯邦制的國家結構,而是屬于單一制的國家結構。但美國、德國的情況與英、法不同。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早期移民中以英格蘭人為主體,所以他們在血緣上和情感上很自然地把英國看做是自己的母國。于是他們把英國的地名搬到了北美,使用的是英國的法律,建立的政府也是英國式的代議制政府。但是,這些移民終究與舊歐洲也包括其母國有著諸多的不同。這些歐洲移民是帶著他們的新教信仰、自由追求、啟蒙思想以及對新世界的憧憬而來的,自從登上北美大陸開始,他們就過起了獨立自治的生活,形成了美國獨特的立國之道——“州先于國”。對此,羅榮渠教授指出:“美國立國不同于舊大陸的任何國家。舊大陸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都發生在早已建立的現成的封建國家之中,因此,新生革命政權事實上都繼承了舊政權的政府機構、國庫系統、甚至軍隊和法庭等基本架構。……革命后的任務只是對封建國家機器加以改造和重建,但美國的歷史過程不是如此。在殖民地時期,政權機器是自下而上逐步建立起來的。最初是由移民組成的有很大自治權利的殖民地市鎮,然后在市鎮基礎上陸續建成13個分散的殖民地。革命前這13個殖民地根本不存在統一的中央政權機構。革命是13個互不相屬的殖民地聯合起來進行的,并在革命的過程中逐步創立一個新的國家組織。”

即使是獨立戰爭之后,美利堅民族仍然保有濃厚的地方主義色彩。美國人已習慣把自己看做是歐裔美洲人,甚至干脆認為自己是弗吉尼亞人、賓夕法尼亞人或者佐治亞人,而不是美國人。而且,在美國1787年憲法頒布之前,美國各個殖民地的人民早已自行組織制憲會議,制定了自己的州憲法。“到1780年,13個州都按自己指定的州憲法開始了新生活。”所以,對于美國來說,這13個獨立的政權如何才能組合成為一個統一的全國政權?這個全國政權將采取這樣的組織形式?這才是最為棘手的任務。

相比美國,德意志各邦國獨立的傳統更深固,分裂的歷史更悠久。德意志脫胎于神圣羅馬帝國(從962年開始到1806年被拿破侖帝國滅亡)。伏爾泰對它的調侃廣為人知:“既不神圣,也非羅馬,更非帝國。”因為神圣羅馬帝國事實上沒有神圣的教會的認可,地盤也不包括羅馬,更不是一個統一的帝國。神圣羅馬帝國的歷史,長期是四分五裂的狀態。各個邦國獨立自治、割據混戰,幾百年習以為常。“對于千百萬民眾來說,他們世代所居的邦國和邦君才是他們首要的效忠對象。”所以,德意志人的日常觀念里只知有邦,不知有國。

宗教改革的發生,使其他西歐主要的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但對德意志而言,卻是福禍難料。從民族的角度看,路德翻譯《圣經》所使用的德語成為了德意志民族的標準語言,為德意志人民提供了一個共同交流的載體,從而增強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識、民族情感。但從政治的角度看,宗教改革對德意志來說不啻為一場巨大的災難。因為宗教改革讓歐洲陷入了持續百年之久的宗教戰爭,其中尤以“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為烈。而這場曠日持久的宗教戰爭所造成的災難又以德意志最為深重。因為“戰場幾乎全部集中在德意志的土地上,日耳曼人民死掉了1/3”。而且,等到1648年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結束這場歐洲大戰的時候,歐洲的主要大國如法國、英國、西班牙、荷蘭,甚至是瑞典,作為主權獨立的民族國家都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但德意志除外,因為德意志的四分五裂被寫進了國際公約。從此,德意志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國家。

到1789年,即法國大革命的那一年,德意志正好分裂為1789個獨立的政治實體,計有314個邦和1475個騎士莊園。德國大詩人歌德曾感慨:“我們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地方可以使我堅定的指出:這就是德國!如果我們在維也納這樣問,答案是:這就是奧地利!如果我們在柏林這樣問,答案是:這里是普魯士!德意志在哪里?這個歷史性的問題,拷問著每一顆德意志的心靈。”四分五裂使德意志民族無法創造一個全民族性的公民社會,也難以凝聚成像英、法兩國那樣壯大的一股資產階級力量,因而阻礙民族國家的建立和實現政治的現代化。獨立自治使得德意志內部缺乏統一的法律、社會與經濟制度,內部的工商業很難協調,全國性的市場和經濟活動無法產生,所以又不利于經濟的現代化。

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侖戰爭蹂躪了大片的德意志土地及其人民,但同時法國大革命也為德意志提供了民族團結的范例。另外,拿破侖戰爭滅亡了近850年的神圣羅馬帝國,同時為德意志播撒下民族主義的種子,喚醒了德意志人強烈的民族意識,激起了德意志民族追求統一的緊迫感,以至于德意志迅速涌現出一大批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的代言人,其中頗具影響力的如費希特、黑格爾以及后來的俾斯麥。不過,當人們更多地把焦點放在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時,自由和民主就只得靠邊站了。此后,對于這個長時間處于“被分裂”“被弱化”狀態下的民族來說,統一、富強成為每一代德意志人的集體愿望,要求統一幾乎成了整個民族的呼聲。

“西歐國家的經驗表明,國家的統一依賴于專制王權,過早的克服專制必將造成內部的分裂,而分裂是德意志感受最深的落后根源。”因此,德意志的有識之士長期苦苦探索統一之路,在民族國家的構建道路上反復糾纏徘徊、艱難抉擇,最后才走上了在俾斯麥領導下,由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來實現統一的道路。“正是作為對邦國根深蒂固的分離主義問題的解決辦法,以及對通過談判才加入帝國的南部德國一些邦國的讓步,德意志帝國憲法采取了聯邦制的國家結構。”所以,《德意志帝國憲法》中明確規定“聯邦制”這一國家結構,實為鞏固德意志民族國家的構建這個難得的統一成果。但也使自由民主的問題長期被緊迫的民族問題所掩蓋,結果“德國的資產階級以統一為交換,心甘情愿地放棄了克服專制的努力”,從而導致德國的君主立憲制保留了較多的專制因素。不過,統一大業的完成,使德國得以動用國家的力量,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迅速實現了對英、法這些老牌強國的趕超。

總而言之,美國、德國在建國之前,早就有地方獨立自治的傳統,但卻苦于沒有統一的民族國家。所以,美國、德國在政治現代化過程中,不僅要關心政體問題,還必須要關注國家如何構建問題。而因為它們地方上獨立自治的歷史傳統根深蒂固,但又需要加強中央集權以鞏固統一成果,于是就有了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的聯邦制的國家結構。這就是為什么在教材中英、法兩國只講了他們的代議制政體,而美、德兩國的憲法設計中,還特意強調了聯邦制國家結構的原因。然而,美國潛在的分離主義風險,終究還是變成了現實。美國最終通過打了一場南北內戰,才完成了構建統一的民族國家的歷史任務。所以美國總統威爾遜曾說,內戰“在美國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東西——國家感”。而德國,當年統一時遺留下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在內政與外交的混合醞釀下持續發酵,最終導致德國再次走向沉淪,發動了一戰、二戰。直到東歐劇變,德國才幸遇扭轉民族命運的歷史良機,終于再次實現統一,至此,德國才總算走完了構建民族國家的艱難歷程。不過,這已經是后話了。

如果順著上述民族國家與近代化的關系這一思路,來思考近代中國,我們會發現有些問題可以得到更清楚的解釋。比如在中華民國時期,我們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政體,但何以近(現)代化事業遲遲難以邁開步伐呢?這同樣也關系到近代以來中國的民族國家的構建與近(現)代化的關系問題。說到這里,就又牽扯出教材必修一中另外一條隱性線索,即中央集權在近代中國的發展演變問題。在必修一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專題中,教材幫我們勾勒了一條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加強這一主線,而到了近代史部分,教材所強調的主線是中華民族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央集權的發展演變線索,在近代史內容中好像沒有了。但其實不然,教材中所寫到的近代很多重大事件,都關聯到中央集權這條線索在近代中國的演變走向問題,關鍵是我們是否吃透了教材,深入把握到教材的這一深層的隱性線索。

比如,太平天國運動持續了十幾年,占據清朝半壁江山,最終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卻不是清朝的八旗軍,而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們訓練出來的“湘軍”和“淮軍”。教材雖沒有明確強調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央集權的影響,但已經暗示出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中央集權走向衰落的分水嶺了。到了八國聯軍侵華時期,清朝在向十一國宣戰后,東南幾省的封疆大吏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搞出了“東南互保”事件,和各參戰國達成協議,并沒有參戰,保護了東南半壁免受災禍,也為事后慈禧太后沒有被列強視為主犯去懲處反卻保全了性命而保留了余地。但畢竟,在大清帝國的歷史上,面對如此重大的問題,近一半的封疆大吏居然能夠公然違抗朝廷這足以讓清廷顏面掃地。而這件事情的成功,也充分表明了清朝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已嚴重削弱。辛亥革命時期,武昌起義后地方各省相繼宣告獨立,從而使清朝統治快速地土崩瓦解,這更與地方勢力崛起、清朝中央集權嚴重削弱關系密切。而民國時期形成了軍閥割據局面,中央政府數次出現權力真空,更是直接說明中央集權已經衰落到了極點。中華民國初建時,很多人以為,我們推翻了清朝的君主專制,已經建立了同最先進的美國一樣的共和政體,中國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然而歷史事實卻是,中國長期陷于外有列強侵略,內有軍閥割據的困境,中國的前途遠不是當初民國創建者們所預想的那樣順利。原因何在呢?正如前所述,對外主權不獨立,對內中央集權衰落到極點,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組織推動。從這個角度來說,新中國的成立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對外實現了主權獨立,對內結束了分裂割據,使得中國在民族國家的構建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中國的現代化事業終于可以有了一個統一、穩固的載體和平臺,強大的中央政府成為了現代化事業的有力的組織者和推動者。

以上所述,說明像這些暗含于教材中的隱性線索,在教材中并非罕見,只是有待我們吃透教材,深入發掘。從課標要求的角度看,它們關系到專題主旨或單元主線的完整解讀,以及核心知識之間內在關聯的系統掌握。從應對高考的角度看,這些隱性線索反而是全國卷試題比較青睞的考查角度。對此,高考命題專家劉芃明確指出:“高考試題對于挖掘和分析隱性知識給予應有的重視,這也是考查知識深度的一個方面。”另外,全國卷的主觀題比較淡化宏觀的階段特征考查,反而注重歷史事件微觀層面。而中學歷史教材限于篇幅,有些歷史敘述比較籠統模糊,難以顧及到微觀層面的來龍去脈,這就需要我們結合一些相關的專業學術論著,將那些籠統模糊的隱性知識梳理清楚,將那些蜻蜓點水的隱性線索解讀透徹。

自2016年高考開始,全國20多個省市統一使用全國卷。這一改革所帶來的沖擊,我們已經目睹身受。嚴峻形勢的挑戰,由不得我們不去努力多鉆研,多積累,站高一點,看遠一點,想透一點,否則我們將很難跟上高考改革的步伐。

猜你喜歡
美國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當代美國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19:08
美國商業銀行衍生品業務的特點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5:39
美國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認同焦慮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09:36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現代化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中國新現代化論
向武器裝備現代化的目標邁進
軍事歷史(1990年3期)1990-08-16 02:24: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 国产天天射|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亚洲男人在线| 亚洲大尺度在线| 色成人综合|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99精品影院| 高清色本在线www| 91成人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产91蝌蚪窝|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毛片最新网址| 欧美一区国产| 久久免费视频6| 一级爆乳无码av| 日韩天堂网|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超碰免费91|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 亚洲aⅴ天堂| 久久不卡精品| 四虎永久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日本在线亚洲|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va| 91丝袜乱伦| 国产第八页| 午夜国产小视频|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亚洲性网站| 国产精品福利社|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国语少妇高潮|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亚洲天堂啪啪|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天堂在线|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福利片91|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国产丝袜91|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色婷婷成人|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