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時代下,信息的接收面之廣和傳播速度之快也令學習者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都要對交流雙方有正確的認知才能不被誤解,不被誤讀。這就使得大學英語教學不但要注重文化知識的導入,更重要的,是要采用雙向文化導入模式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雙向文化導入是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以培養語言學習者雙向文化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目的,以母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為內容,將文化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的一種新型語言教學模式。
關鍵詞:信息時代;英語;教學;策略;
一、雙向文化導入的原則
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雙向文化導入要注重兩個原則:一是適當性原則。雖然文化知識很重要,但也要注意把握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度。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既不能忽視又不能盲目夸大文化導入。國內傳統的英語教學法是語法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掌握語法規則,讓學生語法和文化同時兼顧,從而更準確地在文化輸出過程中表達自已以及本國的文化,達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二是實用性原則。在信息時代,中西方各個領域的信息都有傳播量大,范圍廣,涉及面多的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專業特點,著重補充真實、充足、相關和簡明的文化知識,而對于個別學生的其他興趣愛好,教師可以以推薦用網絡平臺,課外書籍或者選修課的形式自行學習。比如,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不僅可以補充關于中國國畫的特點、流派以及演變等方面的英文介紹,也可以加強環境設計、服裝設計、廣告設計等與設計相關的英文知識的導入。這樣學生在進行跨文化交際中,就不會因為無法有效輸出而導致被誤解或者失去雙向交流的意義。
二.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文化導入的策略
1.閱讀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
文化背景知識包括中西方的價值觀、宗教、習俗、生活慣例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接觸到閱讀材料的時候,注意中西文化的不同,適時補充文化背景知識,也是學好英語語言,提高語言應用能力,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措施。價值觀是人們公認的行為準則。人們的一切思想行為都以此為準,在一定程度上,這是特定文化中人們公認的信仰。比如時間。西方人很重視時間,守時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美國人認為時間就是金錢。關于時間的諺語 “better early than late”(寧早勿晚),“tomorrow never comes”(切莫依賴明天),“one 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s”(一個今天抵得兩個明天)。而在中國,除了在正式場合人們必須守時外,在其他非正式場合人們對遲到習以為常。
2.通過影視等更生動的渠道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度
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其思維和表達世界的方式也不同。比如電影《刮痧》中的友誼價值觀,家庭價值觀,面子價值觀,因為在中西方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誤解頻頻,波折不斷。在很多影視劇里,英國人都帶著傘或者雨衣出門,這是因為英國的地理環境所致,大不列顛群島緯度較低,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所以降雨較多,而英國人也常常抱怨這種糟糕的天氣。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簡短的視頻、音頻等方式給學生介紹文化知識,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繼續探索的積極性。
3.詞匯學習中東西方文化內涵的導入
作為語言基礎,詞匯受到社會環境、宗教、信仰、社會習俗、價值系統等等許多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本身會承載不同的文化含義。有些詞匯在漢語和英語中的概念意義相同,內涵意義不同。這種情況通常會引起跨文化交際的誤解。比如“dog”,西方人認為狗是人類的朋友。在西方與之相關的很多說法都是褒義的,比如“You lucky dog.”(你真幸運。)“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He worked like a dog.”(他工作很賣力。)而在中國,狗并不受人們歡迎,所以有“落水狗”、“狗仗人勢”、“雞鳴狗盜”等等成語。同樣,漢語里,“龍”是吉祥的象征,有“龍飛鳳舞”、“龍鳳呈祥”、“龍騰虎躍”、“望子成龍”等成語。而在英語里,龍是一種兇猛而危險的猛獸。他們難以理解中國人為什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龍”。這些明顯帶有不同內涵意義的詞匯,教師應該在課堂里解釋清楚。
有的詞匯僅有其字面意義,其內涵意義卻僅限在中國或者西方。比如在中國,仙鶴象征長壽,竹子象征清高的氣節和品格,鴛鴦象征著情深意濃。比如“blue”,在西方與陰郁的心情有關,藍調音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遇到其所承載的文化含義在目標語或本土語中沒有對等語時,在文化交際中就要特別注意其使用的語境和交流對象。
4.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信息時代下,網絡發達,各種信息豐富而且及時,學生們也有豐富的渠道自主學習。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課余時間查閱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多方面不同。為了督促學生的學習,教師可以布置不同類型的任務,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可以組織一個討論,不帶任何政治色彩,學生可以就自己所思所學以及實例分別討論這兩種價值觀的優缺點,它們給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帶來的影響等等。這種討論的目的是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甚至體會兩種文化價值觀的差異,正確解讀不同文化中人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
三、總結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目的語文化的導入,也要注重母語文化的導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雙向文化導入,要從實際出發,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盲目排外,要注意讓學生克服文化的負遷移。要注重選取一些文化中立,非大民族或民族優越感的材料,有助于學生在習得英語語言的同時獲得一種升華,超越本國語和目標語之間的狹隘界限,在語言運用中正確審視和處理本土的和外來的思想準則和價值觀念,在跨文化交際中既能有效接收信息,也能準確傳遞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人的思想,成為多元文化下,信息時代中思想開放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周云霞.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07)
[2]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劉琛.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0(02)
[3]淺談文化導入的新模式[J]. 王玉曉.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06)
作者簡介:
向純武,男,1969年7月生,湖北京山人,現為長江大學講師,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