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濤+范家銘
摘 要:中小企業對國家經濟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國在實行對外開放之后,國內中小企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然而其在發展過程中依舊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難題。去除公司自己不能管控的環境原因外,還有很多因素對公司的發展有很深遠的影響,比如資產多少、運營管理不合理、缺少良好的內部管控體制等自身因素。國內企業治理結構中有很多不合理、不完善的問題。合理的內部控制能夠很好的預防各種資源的浪費以及徇私舞弊情況的出現,也能夠提升運營效率,減少成本,提升公司綜合經濟效益。本文深入分析現在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缺點,然后找到對應的改建措施,幫助國內中小企業得到長遠的進步。
關鍵詞:中小企業 內部控制 公司管控
1引言
1.1選題背景
伴隨著眾多中小型外商投資公司的創建以及快速進步,中小企業開始變成國內發展對外貿易以及外向型經濟的關鍵力量,是國內出口快速提升的關鍵原因。中小企業依舊無法對公司長遠發展制定對應的計劃,在運營監管以及內部控制體制部分有很多的問題。
2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缺點
2.1內部控制環境不完善
第一,管理人對內控的關鍵作用沒有深刻的認識。國內的很多中小公司基本上都是私營公司,公司投資者并沒有專業的經營知識,其主要依賴機遇以及冒險精神完成資金積累的,一般并不關注內部控制,對其沒有充足的認識,內控觀念沒有深入人心,管理者更喜歡家長式監管模式。很多中小企業領導者只是單純的覺得內部控制體制和內部會計體制是一樣的,這就造成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出現很多問題。
第二,企業治理結構不合理。現在,中小企業里面有股東大會、監事會、董事會的情況并不多,無法組成合理高效的職責劃分以及制衡制度,不能確保企業高效的運營。中小企業領導者和其家族人員掌握了公司控制權力,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基本上都是企業主擔任,董事會并不能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監事會的影響也很小,企業治理體制不能體現作用。
2.2風險評估系統不完善
中小企業風險很多,上述風險形成不只有內部原因,也有很多環境原因。監管風險現在就變成公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其在提升公司運營效果等部分有非常關鍵的影響。然而國內中小企業自身風險觀念并不強,風險管理體制不完善,并未創建合理高效的管理體制,風險事先防范措施基本上沒有,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未創建合理的風險管理組織,沒有行之有效的風險評估體制。
2.3信息公開程度不夠,溝通效率不高
現在國內中小企業基本上不關注信息體系的創建,尤其是高級領導者對公司信息化的了解不深入,對于信息化有關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了解不全面,有的領導人也覺得有了計算機就是創建了信息管理體系或公司網站就完成了信息化,在公司信息化創建過程中關注機器、輕視監管,重視研發、輕視維修的不合理觀念限制了公司信息化創建的發展。
3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缺陷的對策分析
3.1轉變內部控制氛圍
內部環境和其他控制因素有密切的關系,是內部各要素發揮職能的根基。良好的內部控制氛圍,對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體制的貫徹程度與中小企業運營目標和相關規劃的完成有密切的關系,對于中小企業未來發展有關鍵的實際作用。
第一,吸收良好的運營管理觀念,提升領導者的素養,提升風險觀念。領導者的素養在中小企業的經營監管過程中有非常關鍵的影響。領導者的素養不一樣,對公司發展所造成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需要利用教育手段提升國內中小企業領導者的整體素養,提升其風險觀念,提升風險監管水平,慢慢提升公司創建與貫徹內部控制體制的動力。
第二,創建完善的企業治理結構以及正確的內部結構。創建股東大會、董事會和議事要求,確定決策、貫徹、監管等部分的職責權力,構成合理高效的職責分工以及制衡體制。中小企業內部機構的創建和公司的經營效果以及控制成果有很密切的關系,中小企業需要在其規模、業務范疇、財務水平等的制約內,創建合適的內部結構。公司經營的主要目標是完成其綜合目標,公司的組織構造就是制定計劃、貫徹、控制以及監管的框架。完善的組織一定要以完成工作計劃為核心。
第三,關注公司文化創建。公司文化的創建是對中小企業實行的“軟控制”,其主要目標是讓職員內在價值能夠和中小企業發展目標的完成全面的融合在一起。中小企業的文化創建一般包含中小企業的各種文化的創建,比如物質文化、體制文化等部分。中小企業需要強化公司文化創建,培養自主向上的價值理念以及良好的責任感,堅持現代公司監管理念。
3.2創建風險評估系統
目標設置、風險辨別、風險分析以及風險處理等部分構成了風險評估體制。公司最需要做的是根據公司真實狀況明確目標,然后依照之前制定的目標準確的籌集有關資料。公司能夠使用互聯網增加信息收集的數量,開始提升信息及時性以及精準性,另外還要按時對公司的風險進行合理的評估。風險處理方式一般由風險規避、減少、分擔以及承受等部分構成。
3.3提高信息化水平
內部控制中所涉及的信息系統,是指企業通過計算機及通訊技術,建立一個能夠實現內部控制集成、轉化和提升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企業可以釆用以下幾方面措施來完善信息化建設,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進行。首先,建立信息與溝通制度;其次,明確內部控制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確保信息及時溝通;再次,將相關信息在企業各個層級、各個業務部門、業務環節之間,以及企業與其外部債權人、投資者、供應商、客戶和監管部門等有關方面之間進行溝通和協調;最后,及時報告并解決信息溝通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將重要信息及時傳遞給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
參考文獻:
[1]趙栩巍. 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2]陳寶麗.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5.
[3]李晶. 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3.
[4]余佳. 民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5]羅健.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探討[D].天津大學,2012.
[6]陶良峰. 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研究[J]. 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08:121-122.
[7]林欣榮.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 現代商業,2014,05:171-173.
作者簡介:
鄒濤,出生年月:1996年04月08日,性別:男,民族:漢,籍貫:重慶市;當前職務:在校學生,當前職稱:在校學生,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會計金融.
范家銘,出生年月:1997年04月05日,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江西省宜春市,當前職務:在校學生,當前職稱:在校學生,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會計金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