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光+劉楊+張園美


摘 要:論文介紹了我國發展智能電網的相關背景和智能電網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效益評價的重要性,分析了智能電網效益評價的研究現狀,構建了一個三個層次共28項指標的智能電網SEE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并對相關指標的含義進行闡釋。
關鍵詞:智能電網;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指標體系
一、引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電力事業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仍存在較嚴重的電力供需矛盾。我國電力供需矛盾具有暫時性、季節性、時段性和區域不均衡性等特殊性。智能電網是解決我國電力供需矛盾和電力實業高效清潔發展的必由之路。智能電網建設包括堅強的基礎網架、智能化的電力調度、智能裝備、智能變電站和智能用電。這使得智能電網具有可控性、開放性、靈活性、自愈性、互動性、經濟性、協調性以及全局性等優點。從而,智能電網能夠促進清潔發電、實現調度優化、提高傳輸效率、優化用電管理,從而實現投資優化,解決我國電力供需區域不平衡問題,以及電力供需的季節性和時段性矛盾,實現電力的高效清潔化,并最終實現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我國政府倡導“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智能電網建設”以應對氣候變化。對智能電網的社會-經濟-環境(以下簡稱“SEE”)效益進行評價,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智能電網實現SEE效益的水平、大小以及效率,以此更好地指導智能電網按國家既定目標發展,實現電網的安全、穩定、經濟、綠色運行。
二、研究現狀
評價智能電網的SEE效益,首先就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智能電網SEE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很多學者從不同視角提出了智能電網的效益評價指標。比如劉躍新等(2010)提出了一種智能電網成本效益評價模型,對智能電網投資、運行、維護等方面的成本效益進行了測算,并據此推算出智能電網的經濟效益。曾鳴等(2012)則從電力生產、電力傳輸和電力消費這三個環節對智能電網的經濟效益進行了測算。李曉彤等(2012)建立了低碳電網規劃評價的綜合指標體系,引入區間數理論處理電網規劃面臨的不確性問題,結合灰色系統理論中的灰靶決策方法構建區間型多指標灰靶決策模型,并以保定地區電網規劃為例進行方案評價比選。周黎莎和余順坤(2013)構建了低碳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考慮到不同區域的環境因素對智能電網低碳效益評價影響較大,提出了一種基于三階段-超效率DEA方法的低碳效益評價模型。這些研究都是從經濟或者環境某一個方面評價智能電網的效益。吳鵬和蔣莉萍提出從節能減排和社會經濟效益等方面綜合評價智能電網,但沒有給出具體的指標體系。賀靜等構建了智能電網綜合評估指標體系,主要包括用于描述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6個環節的關鍵技術的發展程度的發展水平指標體系,和反映智能電網建設給發電公司、電網公司、電力用戶和整個社會可能帶來的效益與影響的效果/影響指標體系。
三、智能電網的SEE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智能電網的SEE效益是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的范疇。為全面評價智能電網的SEE效益,本文在現有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以智能電網SEE效益評價的關鍵指標體系為框架范疇,將評價的總指標體系設計為四層。其中,將評價目標“智能電網SEE效益”作為指標體系的第一層,即目標層;將評價維度“發電側SEE效益”、“電網側SEE效益”、“用電側SEE效益”作為指標體系的第二層,即一級指標層;將智能電網SEE效益評價的9個關鍵指標作為指標體系的第三層,即二級指標層;最后,考慮指標的合理性和易操作性,在各關鍵指標下選取對其影響大的重要指標作為指標體系的第四層,即三級指標層。根據指標選取原則,共選取“供電可靠程度”、“降低發電成本程度”、“ 清潔能源并網裝機容量提升幅度”等28個指標作為智能電網SEE效益評價的三級指標。智能電網SEE效益評價的總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四、結論
論文介紹了我國發展智能電網的相關背景和智能電網對保障電力供給和節能減排的作用,并分析了現有相關研究現狀,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構建了一個三個層次共28項指標的智能電網SEE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兼顧了發電側、電網側和用電側的各個方面,涵蓋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對電力項目規劃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躍新,熊浩清,羅漢武.智能電網成本效益分析及測算模型研究[J].華東電力,2010,38(6): 821-823.
[2]曾鳴,王濤,李娜,等.智能電網經濟效益形成機理及效益測算模型研究[J].華東電力,2012,40(11): 1863-1867.
[3]李曉彤,陳英杰,曾鳴,等. 區間數-灰靶決策模型在低碳電網規劃評價中的應用[J].水電能源科學,2012(12):184-186.
[4]周黎莎,余順坤.考慮環境因素的智能電網低碳效益評價模型研究[J].華東電力,2013(2):0275-0280.
[5]賀靜, 宋琪, 文福拴,等. 智能電網綜合評估指標體系初探[J].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40(2):46-54.
[6]吳鵬, 蔣莉萍. 智能電網綜合效益評價[J]. 中國電力企業管理, 2009, 2009(7):35-37.
[7]宋琪, 文福拴, 王維洲,等. 智能電網社會效益測評的壓力-狀態-響應模型[J]. 電力系統自動化, 2014, 38(2):23-32.
[8]孫強, 葛旭波, 劉林,等. 智能電網多屬性網絡層次組合評價法及其應用研究[J]. 電網技術, 2012, 36(10):49-54.
[9]賈文昭, 康重慶, 劉長義,等. 智能電網促進低碳發展的能力與效益測評模型[J]. 電力系統自動化, 2011, 35(1):7-12.
項目基金:
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項目(項目編號:SGJLJY00JJJS1600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