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亮
摘要:創新是戲曲藝術發展的生命線,戲曲藝術的創新就是追求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盡可能地完美統一。三十多年的演藝生涯中使我深會到,墜子戲藝術要想發揚光大久演不衰必須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開拓進取、銳意創新。
關鍵詞:墜子戲;傳承;創新
安徽墜子戲源淵流長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屬于安徽省稀有劇種,全國現在僅存一團,2008年被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墜子戲”創始人之一余華榮大師第四代傳人的我,十六歲考入墜子戲劇團,師從余華榮第三代傳人謝世彬老師,學習丑角表演藝術。由于謝世彬老師的一點一滴地口傳身教,我就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用心領會刻苦學習。除了正常的學習訓練外我不放過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每到排練、或者演出我都在認真地觀看學習,再擠時間琢磨苦練。經過兩年多的刻苦學習基本功比較扎實,老師就把我逐步推上舞臺演出,如:《竇娥冤》中飾演賽盧醫,《換親》中飾演孟三元,《智斬趙橫》中的劉寶山、《包公趕考》中飾演老包忠等角色,在演中練、在演中學、進步的非常快,在2003年第七屆中國映山紅戲劇節演出《竇娥冤》中飾演賽盧醫榮獲演出金獎。之后我擔任的角色越來越多,老師漸漸退至二線,至他們退休我已能夠把他們的主要角色一一承擔下來,再后來我承擔的角色越來越多,戲路越來越寬,小生、老生、文丑、武丑都演;古裝的、現代的、悲劇、正劇喜劇等戲劇樣式無不涉入。曾參加省內外大型演出活動數十次且屢屢獲獎。在2008年我團創作排演的墜子戲《打工奇緣》中我主演樸實忠厚的老農民郝運來在中國博興戲劇節展演中榮獲優秀劇目獎、表演一等獎:在墜子戲《故土情深》飾演主要角色權欲熏心的“王算盤” 該劇榮獲安徽省“五個一”工程獎;主演的大型現代戲《八張村的笑聲》榮獲安徽省優秀劇目獎,表演一等獎。還有不少作品在省級劇壇和全國演賽中榮獲不同的獎項。此外在本地“百戲進百鄉”送戲下鄉活動中、基本上是場場參予。使我在振興墜子戲藝術的實踐中茁壯成長。
作為一名墜子戲的傳承人,有責任有擔當有作為。必須堅持墜子戲的優秀傳統。博采眾長廣泛吸納各流派的藝術素養不斷豐富,充實墜子戲藝術的新內涵,以適應新時代戲曲藝術發展需要,進一步滿足廣大觀眾的審美訴求,以使墜子戲常演長新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作為土生土長的宿州墜子戲,它的本土性很強,它的道白唱腔頗具淮北人民的方言音色特征,豪邁而又委婉,流暢而不失韻味;表演動作貼近當地農民日常生活與勞動的習慣行動,樸實,形象,自然,真實。墜子戲歷來讓黃淮區域人民聽之舒服,看著親切,深受歡迎,故有:“不打場,不犁地,也要去聽墜子戲”之說。由此可見廣大觀眾對墜子戲的喜愛程度。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化娛樂多元化的沖擊,老觀眾逐漸減少,新觀眾特別是廣大青年觀眾審美訴求越來越高,傳統墜子戲的市場空間也越來越小,一度形成大演大賠,小演小賠,不演不賠危臨難以生計的局面。
進入新世紀以后,宿州市墜子戲劇團新的領導班子成立了。在黨和政府重視支持下和文化主管部門的幫助下;墜子劇團領導班子成員帶領全體演職員工,不忘初心,砥礪奮進,開拓創新,主動作為,重新整合人力資源,吸納一批新學員進行新老接替,改變了行當斷層,青黃不接的現象,使人員結構重新煥發出朝氣蓬勃的青春活力。新補充這些新型人才不僅能唱戲還能歌善舞演曲藝。使劇團徹底改變了單一演戲的模式。堅持演戲演曲藝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從而大大拓寬了演出市場的空間。與此同時,劇團領導班子還組織和邀請一些名編劇,名作曲對墜子戲的優秀傳統劇目,重新整理加工,從內容和形式上賦予新內涵和新包裝,對老曲調老板式在堅持基本格調不變,韻味不變的基礎上,重新改造。以適應新時代觀眾的欣賞口味。重點創作了一批適應時代需要,反映人民心聲,貼近群眾生活的新劇目。這些新創和排演的新劇目,不僅主題立意高,藝術上也精益求精,基本上達到了觀賞性,思想性,藝術性有機統一,演出效果良好,觀眾反映強烈,在省和華東六省一市乃至全國各種展演賽事上榮獲大量優秀獎項。大型新創墜子戲《故土情深》和墜子戲《歪脖子樹上落鳳凰》連續兩屆奪得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同時隨著劇目內容和形式上的不斷創新,廣大演職員工也充分發揮內在潛質。在堅持墜子戲傳統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條件,深入學習,加強鍛煉,創新發展,提高技藝。不斷取得新成果。作為領導班子主要成員和傳承人之一,理應做出表率,帶頭示范。我在《竇娥冤》中飾演賽盧醫:這個人物是“臉上笑,心里刁,兩面三刀彎彎繞”作為演員不要演成臉譜化,要把他內在的東西演出來。所謂“內在的東西”,我的理解就是人的內心世界,思想與靈魂,是要求演員把對賽盧醫內心的真實體驗,準確地附在人物的形體動作上實現戲曲藝術的真實。如何把握好他的個性特征和表演分寸至關重要。太溫,表現不出他的陰險狡詐;太火有顯得簡單,淺薄,而有夸張失實之嫌。經過熟讀劇本、導演提示和自己反復地琢磨,我緊緊把握他的性格特征,運用十多種表演技巧來塑造人物。這種表演既有藝術美又有時代感,大大豐富墜子戲的表演形式。同時我團在其他方面也創了不少藝術成果恕再另述。
總之我認為深受群眾喜愛的墜子戲藝術,只有發揚傳統開拓進取,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不斷創新,才能使這棵藝術之樹根深葉茂永遠長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