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茹
摘要:高中歷史,對于文科生而言,一點也不陌生,它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當然,也是對中國歷史研究比較細致的階段。社會的發展要求高中歷史教學不斷進行變革,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這種變革,新課標下的老師和學生難以適應,因而暴漏出諸多問題。如何讓高中歷史在新課標改革下不斷創新與發展,這無疑對高中歷史提出了一項新的課題。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探索與實踐
高中歷史,與初中歷史在講述內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歷史,只是對歷史內容泛泛而談,而高中歷史,則對歷史發展過程進行了仔細的講述。初中歷史是為了讓學生對歷史事件有基本了解,而高中歷史,則是讓學生形成歷史素養,以及從歷史事件中吸取教訓,進而理性地看待問題,更好地指導我們日后的生活。
1.對高中歷史進行新課改的原因
1.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
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老師往往只重視對歷史內容的講解,包括歷史時間、地點、事件,從眾可以學到哪些經驗教訓。學生對這些知識單純的掌握,往往很難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中國領導人曾在浙大做過一次調查,讓學生觀看《白毛女》,為了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地主階級的殘忍,故播放此電影。但是學生的回答讓領導階層深感歷史觀念教育的危機,有學生答道楊白老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完全忽視了歷史背景。中國的大學生都如此,可想而知中國的高中生。為此,領導階層大力倡導高中歷史要進行新課改,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比掌握知識更重要。
1.2促使老師樹立正確的義利觀
高中,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老師也需要績效考核。因而,老師為了達到評優選先的目的,往往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忽略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學生培養成只會考試的機器,把歷史這一門科目僅僅當作考試的科目,完全忽視教育的真正意義。因而,為扭轉這種功利性的局面,教育部門對高中歷史進行了新課改,要求老師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信念,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從而使歷史更好地指導日后的生活。
1.3新課改是時代發展的新要求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競爭激烈。因而,為了使學生樹立民族意識,必須對高中歷史進行新課改,使學生在歷史的學習中增強愛國情感,勿忘國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感,樹立民族團結意識,充分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從而指導學生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發展而貢獻。
2.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
2.1依舊以老師講授知識為主
高中歷史教學,往往以老師講授為主。老師講,學生聽,這種機械性模式沒有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這種方式沒有調動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課本知識沒有深刻理解,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這種方式,使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只是通過死記硬背,與教學理念背道而馳,不能體會到開設歷史課程的真正含義。
2.2老師以課本為主,對知識拓展較少
高中歷史老師講授課程,主要以課本為主,對課本之外的知識補充相對較少。再加上學生把歷史老師當作權威,老師說設什么,學生不加思考的吸收什么。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視野范圍,不能使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歷史課程的教育意義。久而久之,使學生把歷史當作一種純理論學科和一門考試的科目。這樣的教學,在教育上屬于教學的悲哀。
2.3不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高中歷史的教學,只重視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而不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學校沒有過多的對課本之外的歷史知識進行補充,沒有充分發揮出多媒體的作用。學校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歷史影片,使學生在觀看影片中深入的了解歷史、認識歷史、運用歷史。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明善惡、辨是非,對待事物有理性判斷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做出正確的抉擇。
3.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索與實踐
3.1創新教學方法
新課改的高中歷史,需要歷史老師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不斷進行創新。改變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定期觀看影片,從而加深學生對歷史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提升學會生的愛國情操,從而真生意義上實現高中歷史的教學目的。
3.2采用提問的方式,提高學生思考能力
高中歷史老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用提問的方式代替“直灌”的授課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思考能力使學生融入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在與老師的互動中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老師的授課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提高課堂質量,激發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探討,讓探討成為學生學習歷史與思考之間的橋梁。讓學生結合古今,運用歷史的知識來看待今天的問題,今天的發展何去何從,學生可以積極發言。也可以將歷史事件還原,老師提供條件,想辦法創造歷史情境,讓學生對歷史人物的角色進行扮演,這種歷史情景再現的模式,能夠使學生思維活動不斷活躍。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通過視、聽、感等觸覺感知,用心靈去體驗歷史,感悟歷史。
3.3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古跡
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再加上歷史事件與我們今天所生活的時代已經久遠,這種現狀增加了學生對歷史的久遠感。高中歷史老師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參觀歷史遺跡,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歷史的足跡。縮小這種歷史久遠感,讓學生在參觀過程中受到視覺、心靈上的震撼,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歷史離我們并不久遠。應該尊重歷史,正視歷史,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日后工作奠基。從而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以史為鑒,不讓歷史悲劇在今天的生活中重演。
結語:
祖國的繁榮昌盛,離不民眾的愛國情懷。而愛國情懷的培養,高中歷史老師擔負有重要責任。在新課改的趨勢下,高中歷史老師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不斷進行變革,從而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實現真正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松榕.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下旬,2017(7).
[2]劉建.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