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高職文科高等數學教學的現狀出發,探討數學教學體驗式“教與學”的模式,以及教師在數學體驗式教學中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教學模式;方法
一、導言
目前的許多高職數學教學課堂中存在這樣一些問題:(1)不夠重視生產實踐與數學知識的聯系,學生學習書本上的數學公式、定理等,只會機械地套用公式、定理解簡單的題,使學生逐漸遠離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也使學生錯過了感受生活中數學的機會。(2)教師基本上還是采用傳統“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角,課堂變成了“講堂”,學生被動的接受。在教學中不夠重視學生的體驗過程。死記硬背公式和定理、會套公式解題等剝奪著學生的體驗,學生沒有了在體驗基礎上的理解。而學習不能僅依賴模仿與記憶,應采用實踐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等方式。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為學生創設有利于他們主動學習的環境,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具體情景,幫助他們在創設的情境氛圍中自主探索、體驗知識產生和形成的全過程。在“體驗式”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探究問題的過程,讓知識層面、態度層面、價值觀等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始終充當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構建學生主動學習的新型模式。
二、文科高等數學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模式
1.創設情境 興趣導入
教師創設情景,在貼近生活的場景和氛圍中,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知識,這是學生體驗式學習的啟動階段。各種背景材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驗的積極性,引發其體驗的愿望和需求,教師創設的情景,要能讓學生很快進入這種情景,去體會,去感受,去求知。
例如,在講解“極限概念”時,從幾個古典問題(割圓術、截丈問題)入手引出從有限到無限人類思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國古代莊子(公元前355-275年)的“截杖說”,漢代劉徽(公元三世紀)的“割圓術”,都體現出樸素的極限思想。再結合多媒體生動的演示“割圓術”及“截杖說”的過程,讓學生在演示過程中體會極限概念中蘊含著的無限逼近的思想。又比如,在引入“導數概念”時,可以通過以下環節讓學生體驗平均變化率與瞬時變化率的區別。首先,通過用幾何畫板的形象生動演示,讓學生觀察、體驗由平均變化率到瞬時變化率的“逼近”過程,體會極限的思想方法;接著通過合作交流等探索活動,體驗用平均變化率無限地接近瞬時變化率研究方法;最后從平均變化率——瞬時變化率——導數概念的抽象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能力,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讓學生體驗“用數學”
任何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生活,但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這對于以文科學生來說,難以達到透徹的理解。教師在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原成學生看得見、摸得到、聽得到的生活情境后,接下來要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動手“用數學”而不是僅僅背數學、記數學。我們應盡可能地設計出讓學生主動“用數學”的問題,并將數學課堂與數學建模相結合,讓學生在建模中用數學,學數學,讓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體驗中理解感念,使知識、技能同步發展,相得益彰。
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碰到這種情況,溫度計的水銀柱高度會隨著溫度的改變而連續地上升或下降,這是一種連續變化的情況;又比如植物的生長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連續變化的;再比如郵寄信件的郵費,隨郵件質量的增加而作階梯式的增加(打個比方:20克以內是8毛錢郵票,21克~30克是1元,31克~40克是1.2元)等等。這就要求學生去研究函數的連續與不連續問題。這樣就把數學上的連續概念與日常語言中的詞“連續”聯系在了一起,它與“間斷”相反,表達事物的“突變”與“漸變”過程。在介紹了連續概念以后,引入數學模型“人在雨中行走,是否走得越快淋雨量越少”讓同學們探討求解。學生親身體驗到學習數學知識后再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這樣不僅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又使學生在課堂上享受獲得知識的快樂。
3.文科數學體驗教育的教育價值
學生的數學體驗是綜合性的,除了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還包括學生對數學對象的情感體驗、態度體驗等,所以數學體驗教學能幫助學生數學能力和諧發展。數學體驗教學也是數學教育中學生情感的催化劑,只有學生在數學體驗的過程與活動中,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盡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觀察、思考、分析、總結的機會。同時老師還可以設立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安排學生對其進行討論探究,老師進行指導,及時糾正,從而保證討論探究的順利進行。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也使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體驗式教學不僅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它使學習者進入了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通過切身的體驗,學習者不僅要用眼、耳、嘴、腦,去看、去聽、去說,去思考,并且合作動手去實踐,去經歷,去感悟,這已不僅僅是理解知識,更是激發學生的熱情,促進各方面的成長。事實證明,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活動越充分、越主動,獲得的體驗也就越全面、越深刻,越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學生通過體驗,享受“再創造”的樂趣,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成為合作交流的親密伙伴,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有體驗、體驗得效果如何,還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積極探索。總之,數學教學應留心身邊的生活素材,并在體驗式教學中融入這些素材,不斷地構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秦宣云,工科數學考試內容與考試方法的改革探討[J].數學理論與應用,2000,20(4):96—97。
[2] 周龍興,宋進喜.體驗的教育學意義與學習主體的確立[J].上海教育科研,2002。
[3] 田麗,論大學數學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5)
[4] 李峰,趙科,關于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材建設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14)。
[5]關淮海,淺議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23(3)22—24。
基金項目:2017年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體驗式教學改革項目
作者簡介:武斌(1982-),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環的同調理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