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芳蘭
摘 要:當前,關于校園貸款的風波逐漸有愈演愈烈之勢,一些學生通過向貸款平臺借款用于消費或者其他活動,但是經常會發生為償還貸款而出現的各種不良事件,這暴露出現階段面向校園貸款的平臺還沒有完善的制度和體系,大學生的切身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和保護,引起的廣泛性社會問題值得人們深入反思。
關鍵詞:校園貸款;平臺;大學生權益;保護
引言
校園貸款之所能夠迅速興起并取得大學生的信任甚至依賴,主要是由于目前社會消費觀念的不良影響,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學生因為家庭困難,為了家人的健康或者自己的學費,不得不向一些貸款平臺求助,而這些平臺的貸款條件和標準正適合大學生的特點,因此雙方“一拍即合”,但是大學生的償還能力成為了導致大量社會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校園分期貸款平臺的階段性現狀
現階段的校園貸款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而貸款需要雙方的認可與協商,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現在的大學生的消費欲望愈加高漲,再加上一些學生家庭確實困難重重,很多學生經受不住貸款的誘惑,才紛紛在自己的身上背上了貸款壓力,由于一些貸款平臺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說明甚至承諾,貸款的利息很低,大學生貸款的門檻也不高,所謂借錢容易,還錢較難,這主要是由于大學生一般是沒有收入來源的,一些平臺為了謀取私利,采取不正當的宣傳方式將很多大學生“套牢”,成為了一些不法分子予取予求的對象,但是這股不正之風還在盛行,依然有大批的學生信任和依賴這些平臺提供的貸款。而目前針對產生的一些亂象,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管和法制管制,校園貸款的模式或許存在不足和缺陷,引起了很多尖銳問題,需要進行法律法規的約束,來保障大學生的正當合法權益。
二、校園分期貸款平臺目前存在的問題
1.網絡分期貸款公司收費的費率無統一標準
很多貸款平臺私自制定貸款利率,行業內也暫時無法形成統一的標準,這就造成很多利率形式和分期付款的方式,而這些方式大多不符合正規貸款的流程和規范,大學生很難從中分辨出合理的貸款模式進行分期還款,給了很多意圖通過弄虛作假騙取錢財的不法之徒以機會和操作空間。
2.暴力催收還款
很多大學生貸款由于無法及時還清,通常會受到一些借貸平臺工作人員的威脅與恫嚇,一些學生不僅要面對對方言語上的傷害,還會遭受身體上的創傷,這對還在求學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嚴重的摧殘,而暴力催貸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值得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和關注,及時制止這種違法現象。
3.“被貸款”風險
校園中網絡分期借貸平臺的興起,必然需要招學生作為校園的此平臺的宣傳者,從而可以拉攏更多的學生注冊此平臺的APP,在APP上進行消費。但是在這兒過程中作為平臺推廣者的校園代理為了獲得更高的月工資,于是乎找身邊同學幫他刷單,也就是所謂的刷業績。這也就導致校園分期市場上經常出現“身份借用”等欺詐現象,不少大學生莫名其妙“被貸款”簽下巨債。我個人認為,首先這是由于分期公司對審核貸款人信息市未做到嚴格審核的義務;其次分期平臺招聘的校園代理人對所注冊過的學生信息未妥善保密從而流入他人手中。
三、保護大學生權益的措施和建議
1.網絡借貸平臺方面
(1)在與學生簽到相關借款合約之前經各項事宜以合約的方式清晰明了的告知對方并且得到學生的父母的親筆簽字確認。
(2)網絡借貸平臺應當規范審批流程,對大學生貸款資質進行細致的審核,對使用虛假信息的,平臺要向監管部門反應。
(3)借貸平臺必須清楚的了解學生貸款的每一筆款項的真實用途,避免學生用于不正當活動,從而保護學生權益。
2.學生方面
(1)提升自我控制能力,金融風險意識、理性消費和財務規劃能力。大學生應該增強社會風險防范意識,客觀理性的開展創新創業互動。
(2)加強自身素質,多學習經濟法知識和如何消費與理財等。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涉及多方面的社會管理經驗,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較高,必須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
(3)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不可攀比消費、放縱消費。大學生要明確自己的社會身份和經濟能力定位,形成理性消費的理念。
(4)學會使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身權益。大學生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積極運用法律的武器有效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家長和學校方面
(1)家長應該定期了解詢問孩子的生活和經濟狀況,加強對孩子的關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學校應該加強在校大學生金融知識和信用意識的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風險意識和識別各種非法借貸的能力,綜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4.國家方面
(1)通過立法明確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校園網絡貸款屬于互聯網消費金融,在這一方面我國對其的監管還是空白,這就有必要明確監管主體,盡快建立科學的監管機制。針對近年來我國各地高校發生的多起高校大學生網絡借貸引發的民事、刑事案件以及自殺案件,必須構建有效的法律監管和保障機制,明確社會主體的監管職責。
(2)通過立法要求建立統一的信用評估體系,提高貸款人的準入門檻。建立大學生貸款的中央數據庫,對于大學生貸款人的條件進行有效審核,各個借貸平臺信息共享,有效避免同一借貸人在不同平臺借新還舊的欺詐風險,一方面有效的保護合法借貸平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有效的保護大學生權益。
(3)加快規范校園網絡分期貸款平臺發展立法,轉變其盈利模式。在借貸的同時,主動告知學生借款的真是風險,讓大學生意識到作為民法上的完全民事責任人應該承擔的義務。最后轉變校園分期貸款的盈利模式,從收取高利息轉變為提供就業指導和購買商品的增值業務來收取費用,實現雙贏。
四、結語
校園網絡分期貸款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模式,就其本身而言具有積極意義。在國家“互聯網+”的經濟戰略下,互聯網金融煥發出與傳統金融機構不一樣的活力,對于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但是與此同時風險同在,所以其必須嚴格遵守市場規則和法律法規。大學生在這種大環境下,更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理性消費,同時也要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陳文波.淺析校園金融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科技經濟市場,2015(12):191-192.
[2]張明楷.刑法學(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3]鄧建鵬.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的思考[J].科技與法律,2014(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