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十八大以來反腐敗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越來越多的老虎和蒼蠅被繩之以法,對現在的人們造成了極大的震懾力,我國的腐敗現象比起以前減少了很多。雖然,對腐敗分子的刑事懲罰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事前的廉政建設,廉政建設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預防腐敗的措施,做好了預防腐敗的措施,就能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對此,我們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在利用好我國現行的相關措施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借鑒一下《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讓《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與我國刑法更好的銜接起來,以期能更好的建設廉潔政府。
關鍵詞:廉政建設;預防腐敗;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借鑒
一、從懲罰為主到預防為主兼顧懲罰的轉變
1.懲罰為主的弊端
在過去的反腐敗工作中,采取懲罰為主的政策。然而,并未取得很好的成果,很多官員是帶病提拔,發展裙帶關系,一旦東窗事發,就牽連一大片,引發官場地震,甚至影響工作的開展。懲罰為主的思想,往往就意味著在平時的反腐敗工作中,缺少了實質性的預防腐敗措施和制度的建設,即使有相關措施,也是形式上居多,起到實際作用甚少。懲罰為主的反腐敗政策也就意味著只注重事后監督,缺少事前事中監督,沒有把腐敗行為扼殺在萌芽之中。
2.預防腐敗的好處
任何權力都可能被濫用,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我們一般認為的腐敗行為首先都會想到政府官員的腐敗,也就是行政權力的腐敗,然而,在立法權力和司法權力也會產生腐敗的行為。我們應該在這些領域全面的進行反腐敗工作。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一書里說到:“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說也奇怪,就是品德本身也是需要界限的!”這就為我們的反腐敗工作提供了思路,我們的著力點就應該放在他所說的“界限”上,我們應該給立法權力、行政權力、司法權力給予種種“界限”予以限制,讓它們戴著鐐銬跳舞。西方人總是認為人性是本惡的,這與我們中國人人性本善的思想大為不同。正是因為這個差異,所以才導致了西方人總是采取種種事先預防的措施來限制權力,防止權力的濫用和亂用。他們限制權力的措施包括對權力產生的程序嚴格要求、確立法律對權力的權威、權力的可責性和可訴性,尤其是最為重要的是分權和制衡的制度,他們最早的分權從古希臘的前荷馬時代就有了,到美國首創制約平衡的分權制度達到巔峰。這些對我國對權力的限制無不有借鑒的意義。
3.從懲罰為主到預防為主兼顧懲罰的轉變
正是因為上述的原因和理由,所以在反腐敗工作應由從懲罰為主到與為主兼顧懲罰的轉變。在預防為主兼顧懲罰的指導思想下,積極加強對預防腐敗的措施的建設工作,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這也是當前國際社會控制腐敗的共識和主流方式。自古以來我我國反腐敗工作都很注重對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的時候懲罰,以致于腐敗行為被發現時,被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已經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如果能夠做到足夠的預防腐敗的措施,就能大大減少這部分的損失。
二、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對我國反腐敗工作的啟示
1.《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簡介
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家間交往的密切,腐敗犯罪日益呈現跨國、跨地區的特點,對各國的社會穩定與民主政治造成巨大威脅。通過開展國際合作來預防和打擊腐敗犯罪,成為世界各國的一項共同歷史使命。《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制定于2003年,是首個全球性反腐敗國際法律文書,該公約除序言外,分為總則、預防措施、定罪和執法、國際合作、資產的追回、技術援助和信息交流、實施機制、最后條款,共8章71條目前有180個締約國。該公約借鑒各國、各地區反腐敗經驗,對預防和懲治腐敗的制度措施、追逃和追贓等國際合作做了全面規定,是國際反腐敗合作的最重要法律基礎。中國是較早批準公約的國家之一。該公約于2006年2月對中國生效,并適用于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特區。
2.《聯合國反腐敗公約》關于預防腐敗的具體措施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在第二章規定了預防措施,從第5條至第14條分別規定了制定、執行和堅持有效的預防性反腐敗政策和做法,設立預防性反腐敗機構,加強對公務員和非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的管理,制定體現廉政、誠實和盡責的公職人員行為守則,規范公共采購和公共財政管理,提高公共行政的透明度,發揮審判和檢察機關在反腐敗方面的特殊作用,加強對私營部門尤其是商業活動的監管,推動社會參與反腐敗,加強金融監管防止洗錢等內容。
3.《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對我國預防腐敗措施的啟示
我國應該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來進行反腐敗工作,由于我國腐敗現象的泛濫,我們可以建立紀委、監察、檢察院的多層次反腐敗機制,讓法網織得更密集,讓腐敗分子無處可逃。我們也要注重借助別的力量的監督作用,如人大、政協的監督,公眾輿論和各種媒體的監督,另外最龐大的力量是廣大人們群眾的監督。例如,最近國家在反腐敗工作中大力簡化舉報檢舉的流程,設立更加方便便捷的電話舉報、網上舉報和微信舉報這些形式,使監督的實際效果更明顯。我們也可以借鑒他山之石,如被稱為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芬蘭,他們的政府部門的一切都要公開,接受人們和各種媒體的監督,這種辦法有效地預防了政府部門產生腐敗的行為和現象。《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設立了一系列的監察措施,比如公共采購制度和促進公共財政管理的透明度和問責制、公共報告制度、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限制離退公職人員任職制度、有效的國內復審制度以及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制度等。
參考文獻
[1]郝玲玲.建國以來反腐倡廉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南京大學學報,2009,10(12).
[2]楊雅妮.對反腐倡廉的哲學探討[J].改革與戰略,2012,3(20).
[3]陳倫.反腐倡廉建設的哲學思考[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1-10-21.
作者簡介
羅洵(1991-),男,仡佬族,貴州遵義人,在讀研究生,貴州民族大學,研究方向:民商法。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