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金霞
摘 要:伴隨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我國農村經濟高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對于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就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工作進行了討論,首先對“三資”的監管現狀進行了分析,其次指出了“三資”監管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再次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最后針對“三資”監管當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為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提供若干參考建議。
關鍵詞: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農村經濟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1-0049-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2.6 文獻標志碼:A
農村集體“三資”是農村發展的重要保障,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直接關系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農村建設,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關注及中央政府的重視。因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直接涉及了相關經濟利益,存在較大監管難度。據調查分析,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是很多基層黨員干部出現腐敗問題的重要環節。為保證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以及基層黨風的廉政建設,就有必要對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進行深入分析。
1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現狀
農村集體“三資”是指農村歸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和資源。其中資金是指歸農村集體所有的貨幣資金,如現金、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資產是指歸農村集體所有的各類固定資產、基礎公益設施及其它資產,如機器設備、辦公用品、水利、交通等;資源是指歸農村集體所有的各類自然資源,如耕地、園地、林地、水面等[1]。
針對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當前我國主要采取委托代理方式,伴隨工作流程的不斷完善以及各部門的愈加重視,現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工作逐步健全。現我國多數地區都已建立“三資”監管服務中心、招投標服務中心、代理記賬等,用以對“三資”進行清查、登記、錄入、管理等工作,并對相關工作進行協調[2]。部分地區逐步引進網絡監管制度,并利用先進網絡科學技術以使農村集體“三資”的財務信息更加公開、規范化。
2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所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不斷改革機制、完善制度、加強監督,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仍存在諸多問題。
2.1 代理記賬服務中心的管理水平較低
當前我國很多地區都已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機制,并建立了配套的代理記賬服務中心,但服務中心的管理水平卻比較低。首先,服務中心人員配備非常不足,而服務中心的工作又相對繁重,致監管工作無法順利進行;其次,服務中心管理混亂,各崗位職責不清晰,有些崗位既要做財務記賬,同時又要負責審計;再次,服務人員工資水平偏低,致人員流動量大,監管工作無法很好地交接,最終致監管任務難以順利完成;最后,服務中心存在嚴重的重業務、輕監管的思想問題,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工作主為記賬,而缺乏相應的監督管理,致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作用無法充分發揮。
2.2 財務收支審批存在諸多問題
現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存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財務收支審批存在管理不規范、各級監管人員缺乏有效溝通。由于各級監管人員缺乏有效溝通,當出現職能轉移時,對接人員在對財務收支進行審批時,難免會出現抵觸情緒,致服務中心的監管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很多票據也無法核實其真實性和有效性。另,服務中心做賬通常是采取每村一套賬務的形式進行記賬,但在發生職能轉移后,服務中心的業務量明顯加大,很多收支報賬業務未經審核就開始填寫,致集體資產財務報告與實際情況不符。
2.3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力度有待加強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主要是對歸農村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及資源進行管理,但就我國現階段情況而言,其監管力度明顯不足。首先,歸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產權非常混亂,集體用地的用途、去向及收益等都未依正常程序進行公開,土地的流轉也未有相就監管措施。其次,針對資產、資源的產權界定無明確規定,農村建設用地需過戶時也無法辦理相關手續,“四荒地”經改造后成為耕地,但卻無法依相關法律程序納入承包合同當中[3]。再次,村報賬員報賬不及時,嚴重影響記賬服務中心的工作進度。最后,部分地區屢屢出現違反相關規定的支出,虛假賬目嚴重,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成員集體貪污的情況,致農村集體“三資”財產流失,不利農村建設與發展。
3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存在問題的原因
導致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經分析總結可發現,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兩點:第一,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力量薄弱。現我國農村集體“三資”基本都是采取記賬服務中心代管的方式,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編制較少,致監管力量不足,再加上各級機構的職能不斷弱化,從事監管工作的人員老齡化不斷加劇,而年青工作人員又無法迅速找到,最終致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水平下降。第二,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缺乏應有的監督。首先是缺乏廣大農民群眾的監督,多數農民都缺乏民主管理意識,對集體事務缺少應有的關心,農村集體的資產監管只存在于形式,而未做到真正的監督與管理;其次是村組內部缺乏監督,致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管制度未真正落實,部分地區常出現農村集體資產被非法挪用的現象[4];再次是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隊伍不穩定,基層監管人員能力有限,而記賬服務中心又未實行有效的綜合管理,致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水平低下,而無法保證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4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問題的解決對策
通過分析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問題的原因,筆者從以下四方面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相應對策。
4.1 提高重視程度,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及領導應不斷提高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重視程度,深刻認識到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對于農村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性。首先,要做好相關工作的宣傳工作,可通過村會、村板報等廣泛宣傳有關于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相關政策,并給予相應咨詢服務及指導,一方面讓廣大農民群眾了解“三資”監管的相關情況,以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也給予“三資”監管相關工作人員以警示,時刻提醒工作人員應端正態度、積極面對工作。其次,要不斷提高記賬員、報賬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及職業道德素養,嚴格選拔記賬、報賬工作人員,并定期對其進行業務培訓,以不斷提高其綜合能力。再次,各級黨委、政府應不斷加強組織領導,提高組織領導的專業水平,一方面要提高“三資”監管隊伍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三資”監管隊伍的待遇,改善其工作環境,以加強監管隊伍的穩定性,從而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水平。
4.2 加強改革,創新監管方式
各級政府及領導應加強改革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管理機制,并創新相應監管方式,以提高監管的工作效率。首先,要加強對資產、資源的動態監管,并依集體資產管理制度,對歸農村集體所有的閑置資產及時進行處理,以免造成資產浪費。其次,要不斷將監管范圍擴大,盡快將管理盲點消除,以實現農村集體“三資”的全范圍、全方位監管,同時將村小組的“三資”監管均歸于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的監管范圍內,以對農村集體“三資”進行統一管理,有利后期統一控制債務并合理化解債務。再次,針對歸農村集體所有的資產采取按股分配的原則,以徹底杜絕侵占、哄搶、私分、破壞等違法行為[5]。最后,加強對經濟責任的審計監督,尤其是出現職能轉移或是相關村干部離任的情況時,更要加強溝通,注意做好審計工作的交接,以免因缺乏溝通而對審計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做到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4.3 引入先進技術,加強網絡化監管
伴隨經濟及科學技術的發展,現部分地區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已逐步建立相應的網絡服務平臺,但平臺的建設尚不完善,致平臺的服務和指導作用無法充分發揮。為此,有必要引進先進技術,以不斷加強網絡服務平臺的建設。首先,應于網絡平臺當中廣泛納入各村賬務、資產狀況、資源情況、合同管理、招投標進程、物資采購等信息,以對農村集體“三資”實施動態管理,一方面讓廣大農民群眾深入了解本區域的“三資”監管情況,另一方面也為監管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科學依據。其次,利用網絡服務平臺實施農村集體“三資”的抽查監管,通過網絡抽查以及時發現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解決對策進行處理。
4.4 加強宣傳,建立民主決策程序
民主參與是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因廣大農民群眾的民主意識較弱,致“三資”監管當中群眾的參與甚少,而群眾監督的缺乏也是導致“三資”監管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就有必要擴大宣傳加強群眾的參與意識,同時建立相應的民主決策程序。鼓勵村民對集體財務賬目提出質疑,并要求相關負責人作出相應解釋。另將集體資產、資源發包、部分大額固定資產的采購與處理等均納入村級重大事項當中,依民主決策程序對這些重大事項作出最終決策,以加強權力約束,強化群眾監督力度,從而不斷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管理機制,進而提高其監管水平。
結束語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對于新農村建設、杜絕基層黨員干部腐敗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針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必須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出現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同時,應鼓勵廣大農民群眾學習并了解相關監管知識,以參與監管過程,加強網絡監管,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以不斷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水平,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及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吳文房.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國集體經濟,2016,(12):1-2.
[2]朱曉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6,(31):7-8.
[3]王麗麗.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國農業信息,2016,(8):75-76.
[4]雷志鵬.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存在問題及對策[J].甘肅農業,2016,(8):11-12.
[5]張春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6,(14):345-346.